空腹祈禱
身居異鄉他國
都無改鬢發飄揚的黑色記憶
隻待滿山新雨
重複盛開那來世的花朵
《一語成讖》
聽海
飲茶
喝酒
吟詩
並發出詛咒與預言
願天下平安妖人早亡
一語將成讖
見證此曆史
2020.8.10.
厭倦了做人
祈求成仙
恐懼了陸地
渴望入海
東臨褐石
一片汪洋都不見
2020.8.12.
《海酹》
海
從天空湧來
從彼岸湧來
一浪高過一浪
撲向陸地
一寸一寸
淹沒沙灘
淹沒此岸
並衝上來一隻
落水狗
2020.8.14.
(一)
東臨碣石觀滄海
曹公揮鞭指亭台
古有秦皇求仙道
而今寡君做夢白
江山不老人己老
空餘壯誌萬事哀
(二)
九帝騰雲觀滄海
二子乘風碣石山
解脫嶺前塵心解
仙台頂上自成仙
2020.8.17.
一杯濁酒濃
萬丈紅塵空
半生結緣儘
從此兩袖風
2020.8.25.
2020.8.11.這幾天因為陪珠海的老友宋詞夫婦在北戴河渡假,微信上被業內好友遠洋地產北京事業部的曉岩總發現行蹤,邀我去他主持操盤的明星樓盤蔚藍海岸參觀,今天下午在他的親自陪同下進入了深入細致的考察。被他們的規劃和運營的理念和模式所震撼:將自然、文化、時尚、科技與生活達成了多維的融合,把北京一線城市精華與三線城市資源做到完美的對接,打破了三線資源城市以生活地產和康養(老)地產為主體的窠臼,創造了網紅與精英為主流的新型小鎮生活方式,既滿足了北京小資、文青和知識分子後花園式的居住+休閒的現代潮流,也極大地提升了三線城市的格調和形象一一堪稱中國地產界和全國同行學習的高地和標杆!
附:《複活島上的千歲神仙》(受2020年夏去“秦皇求仙處”啟發創作)
我叫華子,與莊子、鬼穀子、墨子等諸子同時代,但比他們這些聖賢晚一輩。今年己二千多歲。他們都永恒地活在了曆史和精神中了。而我可能是他們之中唯一還以肉身存活於這個世上的“子“了,因為我已得道成仙,修成長生不老之正果。
我現在生活於複活島上,位於南太平洋東部的一座孤島,麵積約118平方公裡,是人類最與世隔絕的島嶼。島上最早的祖先來到該島時是無意中被風吹來的漁民。當這些波利尼西亞人剛移居到複活島的時候,這裡的確是個小天堂。
荷蘭航海家羅赫芬於1722年4月5複活節發現並強行登上該島遂命名為複活島。
島國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2℃,全年下雨,大雨並不能改變島上人民的生活方式,但是漁業和農業卻受到月亮和風的影響。島上盛產紅提、三文魚、葡萄酒、銅器、木雕、皮革製品和有名的黑陶器。
島上最大的傳統節日莫過於一年一度的“鳥人節”。每年春天,全體島民齊聚奧龍戈火山頂,選舉自己的首領“鳥人”,祭拜自己的神明。“鳥人”出自島上流傳的一個神話:古時候,造物主瑪科·瑪科向島上的祭司傳授宗教儀式和祭神物品海鳥蛋,並指定海上兩個礁嶼為取鳥蛋的地方。
每年8、9月份海鷗飛來之時,島民們就會集中在奧龍戈海邊。每個部落推選一名選手順崖下海,遊到2公裡外的大礁石上尋找鳥蛋。第一個得到鳥蛋的選手立即遊回島上,將蛋交給自己的酋長,這個酋長便成為當年的“鳥人”。整個一年裡,他都被島民供奉為神明……
其實我才是最早到達這個島的非土著人。那是贏政滅六國建立大秦帝國後的公元前221年,距今2231年了。我是楚國人,與屈原算遠房親戚。秦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永保江山一直獨裁下去,開始求常生不老之藥。那個年代像我們這樣的貧苦之家和有罪臣之嫌的孩子,要想出人頭地最佳的捷徑就是做閹臣宦官。但贏政稱皇後被方士徐福忽悠,那時的中華大陸子民對遙遠神秘的海洋充滿了向往。遂派他帶500對童男童女,從秦皇島出發,赴海外尋仙訪道,給了我一個新的可能和機會,父母也認為這是逃離大秦魔爪的唯一方式。雖然前途莫測,生死難料。所以我就成了500童男中的其中一位。
那天贏政親臨北戴河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出行儀式,旌旗招展,潑酒焚香,祭天拜神,舉國之力。我們1000個童男童女及1000名家長(每家隻能派一名家長出席)齊聚海邊,海鷗也成群結隊,上下紛飛,鳴叫不絕。遠處的海麵霧氣彌漫卻被視作仙氣繚繞,一派莫測高深……
始皇王冠加頂,錦衣華帶,麵呈威儀,卻向天屈膝,三叩九拜,儘顯虔誠與無奈。各地出席的官員和侍衛及守衛隊,在加上圍觀的百姓足足有上萬人,鴉雀無聲……
近一個小時的大典結束後,在鑼鼓喧天和鞭炮齊鳴中,我們的船隊浩浩蕩蕩啟程,帶足了三年的食物和藥品,向大海深處駛去一一留下始皇的殷殷期盼和父母們惴惴不安,猶如永彆的心情……
我們的大船在茫茫大海和彌天大霧中航行了七天,先到達東灜(如今的日本)九州島,徐福帶著絕大多數人都下船登陸就地自立為王,日本某些地方史料甚至認為他就是首任天皇。僅指派他的副手趙奇帶著10個童男10個童女,我也有幸被選中。繼續航行和尋訪。
大概走了30天的時間,我們到達這座小島,島上的土著居民為波利尼亞人。他們稱這座島為“拉帕努依”(RapaNui),這個名稱直譯過來就是“地球的肚臍”。也被叫做“世界的中心”。和中國人古時把中國稱為世界的中心有一比。不過前者是以海洋為背景和參照,而中國古代對世界的認識是天圓地方,中國就在這塊方形土地的中心。
2000年前,在這座美麗而孤獨的島嶼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隻能養活2000人,還處於生產力非常低的石器時代。最惡劣荒涼的時候森林已經消失,所有的陸地鳥類和半數以上的海鳥種類全都滅絕了。所以波利尼西亞人也有吃人的惡名,不僅出於宗教或迷信的原因,卻有非常實際的用途:為了補充蛋白質。
我們來了之後,教當地人養雞養羊養豬,並教他們農耕文明,種糧種菜,學做中餐,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在大約1680年人口膨脹到了大約2萬人。
尤其憑著大秦的先進技術、管理能力特彆是修仙成道的形而上功夫,更被當地女王奉為上賓和國師,一年後趙奇和女王結婚,我們都成了皇親國戚。
置身於湛藍的大海中央,每當想起遙遠的故國和雙親還生活在大秦的暴政統治下,就心如刀絞。尤其連坐製度和誅九族的殘酷刑罰,使我們漂泊海外才更感自由的寶貴一一所以我把這座島嶼稱為我的烏托邦!
這一千多年我幾乎沒有見過日出,除了僅有幾次為王族和我的同伴出殯。因為我都是12點之後才入睡,但也基本是以打坐的方式。因為夜晚最適合我練功包括采陰補陽。打太極,披發仗劍施法,潑酒噴火,祈禱念咒,采萬物之氣,通天地之靈……
我喜歡的是黃昏時候到海邊,看太陽象一輪火球慢慢被藏藍的海水吞沒。就如我心中的烈焰被悠悠的時間熄滅。置身於海洋的中心世界的中心,沒有船隻,沒有彼岸,沒有邊界,海天一色,浩瀚無垠。大海深不見底,即使我有神仙之體,依然無法探測它的陌生和未知……
故土和異鄉已徹底被超越,記憶和夢幻模糊混沌,失去了東南西北的方向感,生死一息,想象力完全喪失,隻剩意念在支撐著我的存在……
這座島嶼還被稱做風島,每年200天都在7級大風中,所以島民習慣於宅在家裡。後來利用這一天氣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電,為島上帶來光明和動力。家家用電不花錢,晝夜通明,成為遠近聞名的光明島和遠航船艦的活燈塔。
但隨著荷蘭,秘魯、法國和英國航海家和殖民者相繼登陸和掠奪,而且他們還帶來傷寒、天花及瘟疫,對島民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和傷害。最危險的時候,島民僅剩了100多人。
為了和島民一同阻攔和抗擊外部入侵者,我和同伴們開始教島民中華武術,使用火藥。借鑒中國修大堤和長城的經驗和技能,沿海岸線圍島建大堤和炮台。同時運用中醫給島民治病和預防。使複活島修生養息,漸漸恢複了元氣,又開始人丁興旺,繁華起來……
這是一座神奇的島嶼,以其石雕像而馳名於世。島上約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據說石像不是島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用超現代的工具製作的,他們因為飛船失事被困在複活島上,豎起這些石像向同類求救,救援飛船來了,他們便匆忙地離開了小島……
複活島還有一個最神奇的謎團就是一種“會說話的木板”,是迄今唯一一個發現有古代文字的波利尼西亞島嶼,這些文字的意義仍是不解之謎。當地人稱做“科哈烏·朗戈朗戈”。
“朗戈朗戈”是一種深褐色的渾圓木板,上麵刻滿了一行行圖案和文字符號。有長翅兩頭人;有鉤喙、大眼、頭兩側長角的兩足動物;有螺紋、小船、蜥蜴、蛙、魚、龜等幻想之物和真實之物。
所以在這座神奇的島嶼上,我在中華大陸上研習的太極功夫與黃老之術,與海洋氣候和島上的符咒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竟使我得道成仙,可以長生不老了……
島上有一位叫烏爾.韋伊克的老人,一看到這些木簡的照片,老人就開始很快地吟唱。這些符號的“詩歌翻譯”如下:
我女兒的獨木舟從未被敵人部落戰敗
我女兒的獨木舟從未被霍尼蒂卜的詭計摧毀
所有的戰鬥中她都凱旋
沒有什麼能迫使我女兒喝下黑曜岩杯裡的毒汁
強大的海洋把我們天隔一方
我如何自慰
喔我的女兒
我的女兒
無儘的水路伸展到天邊
我的女兒
喔我的女兒
我要遊過這深不可測的海水找到你
我的女兒
喔我的女兒……
這與我給女兒在新冠期間逃離上海時寫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
逃出封閉城
飛離黑暗國
汝是海精靈
彼岸唱歡歌
(二)
注定飄洋過海
遠離謊言與黑暗的大陸
放棄航行
選擇飛翔
向著自由的高地
和純淨的湖泊
從此岸到彼岸
從故鄉到歸宿
隻因為海
如今我的女兒在日本學習和生活,還結識了與我同批出洋去日本的童男童女隊友的後嗣……
我最後一次見到中國人是明代鄭和下西洋,他帶領船隊登臨本島,是我主要負責接待並擔任翻譯。這位三寶太監方麵闊鼻,一身正氣。不像俺們大秦的趙高陰氣十足,凶險殘忍。
通過他我了解到贏政在徐福第二次(公元前210年)出海的當年就病死於途中,可謂求仙未果,反折其壽,罪有應得!而大秦之後經曆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和元朝。但中國一直是皇帝當政的家天下和封建磚製國家。
此次他帶給我們很多中國的瓷器、絲綢和字畫及白酒,讓我們這些漂洋海外千年的中華兒女找到故鄉的感覺和寄托。我則把我修仙得道、長生不老的秘術傳授給了他。但條件是他不能轉授給皇帝,隻能轉授給終南山的道士……
而英國航海家卻帶來了君主立憲的民煮製度和福利政策,使現代文明與東方文化尤其是先秦文化(戰國與春秋時期)融彙貫通,發揚光大。
1864年法國天主教司鐸耶烏勞德(EugeneEyraud)來到此島,是島上第一個定居的外國人;至1868年,居民全部信奉基督教。
到了近代,英國,日本,澳洲、新西蘭、冰島和台灣等成立了島國聯盟並發布海洋文明宣言。第一屆由英國發起,首屆就在複活島召開。之後輪流在各個島國召開,截止目前己開了99屆。
開幕那天,晴空萬裡,波平如鏡。來自世界各個島國的代表團和一些陸地國家的觀摩團,讚歎地吃著本埠海鮮,喝著葡萄酒,載歌載舞,一片歡樂與祥和……從此複活島聲名遠播,旅遊業開始興旺並發展成為主業。每年有幾十萬人蜂湧而至,都想親眼目睹這座古老島嶼的神奇與神秘,我做為一名千歲老翁和得道高人也受到旅客們的追崇和敬仰……
所以在最後升天之前,我的遺願就是有一天sea徹底淹沒lan?d,讓人類世界從神話變成童話。因為千年的經曆使我越來越相信,人類的未來和歸宿也許不是月球和外太空,反而是腳下和眼前的海洋。所以諾亞方舟也不是宇宙飛船而是另一艘泰坦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