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座春城,一個是地理和氣候上的春城一一昆明;另一個是精神故鄉、心理上的春城一一長春。
與昆明這座春城結緣始於1990年秋,我在藍城衛利行擔任人事部部長去東財招聘時,結識了兩位昆明的學子馬義和陳雲海,在校時都是學生社團積極分子,畢業後被我網羅到手下跟隨我一起創業,三年後創業失敗,二人竟先後因厭世出家。馬義最為決絕,剃度後斷絕了與所有故人的聯係,頗有弘一法師當年的氣慨,令我不由心生敬意。但雲海仍和我保持聯係一一2016.1.10.已出家修行16年的雲海師傅來到北京來到我的居所,談前塵舊事談濟世情懷談經論道3小時,然後親自下廚做粗茶淡飯招待他,入夜,熬喝陳皮川貝冰糖水、與相識25年的雲海兄弟繼續打坐、盤道、太極,以對衝、化解和超越現世的高壓和煩擾……繼續以出世之心未出世之身對話,油然想起2009年生日寫得一首詩《在彼岸討論現世》:“追根溯源,逆流而上,在河的彼岸討論現世的問題,如矛的舟楫停滿斑駁的船塢,周邊站立無數虛妄的垂釣者,新鮮的落葉落滿過往的道路,放生的神龜悠遊未來的靜水,秋高氣爽,胸懷天地,睥睨塵倫,聽梵歌嫋嫋,曆經苦難,超度靈魂……”
而讓我真正讓我心係這座城市的是與我有30多年交情的老友馮國文、人稱馮導,2018年11月21日他從北京飛昆明出席女兒的婚禮,下機時發病大麵積心梗去醫院搶救無效撒手人寰!後被葬於異鄉昆明。馮導與我同庚,事發突然,當我得之這一不幸的消息時,抑製不住涕泗長流,心如刀割,一夜打坐無眠......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我在《牡丹江日報》做記者,他是《黑龍江日報》駐牡站的記者,因為都喜歡文學,臭味相投,幾乎天天鬼混在一起。還把當地的畫家、攝影家和詩人們弄了個“局外人文化俱樂部”抱團取暖。1989年後我去了大連棄文從商,他回了哈爾濱省報總社。他一直喜歡電影,後來我在大連成立一行廣告策公司的同時還成立了一行影視製作公司,他心血來潮也跑來和我乾了一段。再後來他去了北京武警總部電視台做編導,不久之後就辭職自己創業專門拍攝冷門的記錄片並在國際上拿過獎。這期間我也到了北京,我們經常歡聚,老兄弟在一起是最放鬆最快樂的。
少年長發文青夢
半生馮導幾多情
每飲必醉死不老
空留好友徒悲銘
它日天國再歡聚
笑談人間曾相逢
2020年9月去昆明出差,聯係國文的女兒終於如願到他葬於異鄉的墓地前祭奠並寫詩一首現場悲誦:
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樹木常青開滿盛世的謊言
我是一隻偶然南尋的大雁
在一位客居老友的墓前
焚香潑酒高聲吟唱
把悲痛傳向山穀傳回北方
帶給當年曾一起狂歡的兄弟們
四季如春溫暖如春的城市啊
我卻感到一股徹骨的悲涼
用無聲的淚水和一頭漸漸花白的雪
為這座城市和老友祭奠
昆明有兩位著名的軍事人物史稱“雲南王”,對中國曆史產生過重大影響和改變。一為明末清初的吳三桂總兵,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入室滅大明。二是清末民國初期的蔡鍔將軍,“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在帝都名妓小鳳仙的愛與掩護下潛回昆明,1915年12月發動“護國首義”,打響反對袁大頭複辟帝製的第一槍!
為此我專程去他們的遺址拜謁並曾為兩位分彆寫過紀念詩歌特收錄如下:
《大周皇帝吳三桂祭》
三桂衝冠為紅顏
引清入關棄大漢
盤踞西南坐霸主
黃袍加身喪黃泉
自古英雄爭本色
從來秀才弄權奸
河山不改人依舊
千年草木映金鑾
2020.9.13於昆明金殿及吳三桂與陳圓圓展館
(金殿:昆明市的一座古建築,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曾經是明朝封給吳三桂的封地和官職的象征。吳三桂降清,清朝建立後被封為雲南總督及平西王,被賜予昆明金殿作為府邸。吳三桂在昆明金殿內舉辦過許多盛大的宴會和慶典,使得昆明金殿成為當時雲南地區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後康熙皇帝忌憚三藩(鎮守雲南貴州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仲明)的雄厚的實力,又因三位藩王都是漢人害怕藩王奪權,擔心自己的江山不保,決心收回三藩的權利,發布撤藩旨意,平西王吳三桂不同意撤藩,於是他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在康熙十二年發動這場史上著名的”三番之亂”的戰爭,隨後被康熙鎮壓。)
《拍馬過山海關》
拍馬到山海關
吳三桂總兵駐紮於此
吃頓當地美食葷鍋
拍馬過山海關
關內即是京城
此時的大明正翻天覆地
聖上崇.禎於景.山.公園的歪脖樹上懸綾自儘
農民領袖李.闖.王.在長安稱帝國號大順
而名妓陳圓圓正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強占
吳三桂聞訊衝冠一怒為紅顏
引大金鐵騎洶湧入關
漢族的江山風雨飄搖
而我僅是一個被前朝放逐邊塞的罪臣後嗣
隻想到京城一遊
吃頓東來順涮羊肉
把香山紅葉看遍
然後掉頭返回關外
繼續過我那山.高.皇.帝.遠的逍遙日子
2023.5.20於山海關
《蔡鬆坡與小鳳仙的中秋》
月掛中天
那個時代的北平還沒有霧霾
300年磚治的大清王朝剛剛謝幕
曆史中的蔡鍔將軍
很想回雲南過中秋
一為了陪家人
更為了籌倡起事
討伐複辟帝製的袁大頭
但政局險惡淪陷自由
遂沉溺青雲閣寄情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