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勻,再次熬煮開鍋,泛起大泡泡,停火盛到盆中。
“好了,放著涼一晚上,明早用鏟子或者刀,切成小塊,放外麵晾乾就行。”
忙活了半晚上,總算做好,這下可以安心睡覺了。
“你太厲害了,咋什麼都會啊?還會熬葡萄糕?”
蘇安瑛兩眼隻放光,她到底嫁了個什麼樣的男人?怎麼覺得丈夫啥都會呢?
許世彥被媳婦這麼瞅著,還真有點兒不好意思了。
“我老家那頭的習俗,到了秋天,就是削梨坨子、曬山裡紅皮兒、熬葡萄糕啥的。”
石家溝那邊,確實有這樣的習慣。
那邊不種人參,地裡莊稼長得也不咋地,各家園子裡都有梨樹和山裡紅樹。
到了秋天,家家戶戶的婦女都弄這些,留著過年的時候拿出來當零嘴兒吃。
雖然許家搬出石家溝的時候,許世彥還很小,可他聽母親念叨過。
再者這東西也沒多少難度,還是挺容易上手的,哄媳婦嘛,隻要媳婦開心了就行。
“老家那邊還挺有意思呢,快,再給我講講。”
這麼一說,蘇安瑛更好奇了,非得拽著許世彥進屋,讓他講老家的事情。
這一講,就講到了半夜去,第二天早晨,許世彥差點兒起來晚了。
參地的活還在繼續,許世彥也會趁著休息的時間,進林子弄點兒好吃的。
山葡萄沒有了,就打鬆塔、撿核桃、摘榛子。
都說懷孕了要多吃堅果,對孩子好,反正隻要是對蘇安瑛和孩子好的,他都樂意去做。
忙忙碌碌,時間也過得飛快,轉眼間就進了十月,參地裡的活,也即將到尾聲了。
參土打耬好,黑土太多的地方摻一部分黃土,再用鐵鍬從上到下翻一遍,弄成尖尖的土壟後,就可以準備栽參了。
發開口的參籽撒到土裡長三年,土壤的肥力就不夠了,需要起出來再移植一次,這就叫做栽參。
栽參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早了不行,蘆頭苔胞沒長好,容易損傷,影響出苗率。
太晚了也不行,都上凍了,參土凍的一坨一坨的,蓋不實,容易起凍害,第二年棒槌就爛了。
一般來說,都是趕在霜降之前栽完,而參栽子從地裡起出來還得挑選分等,所以就在霜降前一周起參栽子。
十月十六號,隊裡開始起參栽子,還是上回那幾十個人,趕著馬車直奔前川參場。
起參栽子不能用三齒子,得用四齒子,兩種工具類似,就是四齒子多了個齒兒,間距也密一點。
參栽子隻長兩三年,撒籽又密,相比做貨的人參來說,自然就小很多。
起參栽子更慢,多數時候,一個人掄著四齒子刨,後頭最少得跟兩個人撿。
“行了,大家夥兒都歇一歇吃飯吧,這一頭午都沒閒著,起的挺快了。”
依舊是許世祥領工,到了時間,他在那邊就喊著休息。
眾人都停了手,撿參栽子的趕緊把地上那些栽子劃拉撿起來裝進麻袋,然後大家一起回看參房子那邊去吃飯。
“哎?咋回事啊?李大爺沒燒火給咱們熱飯麼?”一到看參房子,去發現鍋灶底下連個火星都沒有,鍋裡也空著,眾人都有點兒納悶兒,老李頭乾嘛去了?
“哎呀,快來人,李大爺倒在柴禾垛後麵了。”有人大聲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