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是一年秋收。
今年天氣挺好,也沒遭什麼災,地裡莊稼長的不錯。
農民忙活一年,就盼著豐收呢。
那包米穗老長,上麵包米粒飽滿緊實,一棵包米秸子上,能結兩三穗包米,誰見了不高興?
一尺半多的豆秸上一都嚕一串兒的全都是豆莢,個個籽粒飽滿,咧著嘴露出裡麵金黃的豆子,誰見了不開心?
紫紅的高粱、金黃的穀穗,沉甸甸彎著腰低著頭。
一陣風吹過,高粱穗、穀穗跟著風點頭搖擺,好像在跳舞慶賀豐收,誰見了不喜歡?
秋收,哪怕是再累,也是讓人高興的。
二大隊今年,不光種了大田。
於守廣真的按照許世彥所說,把去年做貨的參地,全都種上了黃豆。
那黃豆的長勢出乎預料的好,可把大家都高興壞了。
不用說彆的,這些黃豆可不在上級的定額之內,不用上交。
到時候送到油坊榨油,豆油一家能分點兒,豆餅還能留著明年參地追肥。
然後參地增產,大家夥兒的收入增加。
哎幼,這麼一想,就覺得生活特彆有希望。
秋收時節,連學生都放農忙假,隊裡老老少少隻要能乾活的,全都得下地乾活。
忙完了隊裡的,還得收自家那點兒自留地。
許家爺倆都在山上,隊裡秋收不用他們,可自留地不行啊。
於是許成厚留守參地,許世彥早出晚歸,回去收自留地。
蘇安瑛懷孕八個多月,挺著大肚子,也想去幫忙乾一點兒,嚇得許世彥趕緊把媳婦哄回家去。
上輩子,許世彥因為礦上出事故受重傷動彈不得。
那時候兄弟們都搬走了,許成厚得忙著隊裡的活。
許家又是自留地又是小片荒,實在忙不開,才會讓蘇安瑛懷著孩子往回挑地瓜。
如今許家沒那麼多自留地,也沒有小片荒,再說許世彥也好好的,哪能讓大肚子的媳婦乾活啊?
兩家的自留地也沒多少,不到一畝,許世彥很快就收完。
正好這時候,隊裡通知,九月十八號開始,二號橋起參。
作為技術員,許世彥理所當然要跟著一起去起參。
十八號這天,許世彥帶著一群小夥子直奔二號橋,到了那兒,就安排人乾活。
許世彥帶著趙建設、楊春明、馮超等人,直奔去年追肥的那五十丈試驗參地。
“彆的咱不管,今天咱就把這五十丈起出來。
當場泡秤,再跟旁邊的參地做對比,看看豆餅水追肥的效果咋樣。”
許世彥指著那五十丈棒槌,信心滿滿的說道。
其實都不用起出來棒槌,光是看上麵的棒槌苗,就有明顯的區彆。
這邊追肥的五十丈,那棒槌苗長的比不追肥能高出來半尺,莖稈也粗,有的都能趕上小手指頭。
《最初進化》
就這苗,底下的棒槌還能差了?
大家夥兒二話不說,開始動手撤參棚起參。
楊春明掄著三齒子,一下端上來三棵。
“哎幼,這棒槌真不錯啊,看看,個頭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