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明算賬,老娘已經不在了,身後事必須整明白。
這年月辦紅白喜事,給錢的少,都是給東西。
辦白事,交情普通的就是幾刀紙,交情好一些的,多數除了紙之外還有挽帳,就是黑布白布這些。
記賬的把這幾天收的禮,還有各類支出全都攏出來,跟周安平三兄弟報了賬。
辦喪事的錢,都是從周安平這裡拿的,如今賬目出來,三兄弟肯定要均攤。
本地習俗,閨女不分家產,老人喪事也不用閨女出錢。
唯一有一樣,就是翻棺的錢,得閨女出。
當然,這個沒多少錢,周桂蘭和姐姐周桂芝、妹妹周桂雲,每人出十塊錢就夠了。
周家三兄弟還行,和和氣氣的把賬目算清楚。
老二周安富、老三周安生,都掏出錢來給了老大。
就此,老人的喪事算是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三天圓墳,還有燒五七。
“你們兄妹幾個就回去吧,不用在這陪我們,我和你媽還行,都沒事兒。”
這邊事情都處理清楚,許成厚把五個兒子叫到跟前兒,讓他們都各自回家。
老大老四老五老六都上班,不好請太長時間的假。
老二、老三要盯著養殖場,老三還有挺多事情要忙活呢,都不好再耽誤下去。
“我們等著圓了墳再回去,剛才你大舅他們也說了,不燒頭七,隻燒五七。
等著燒五七和百天的時候,咱再過來。”
當地規矩,有人過世,一般就是出殯、圓墳、五七、百天、周年、三周年,這些比較重要。
有的地方,比較重視頭七,但這邊多數都不燒頭七。
老話講,頭七要辦,後頭個個兒七都得辦,誰家也折騰不起,所以多數就是燒五七。
要是家裡五個兒子的,那就不能燒五七,得燒三七。
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誰也不能在這頭一呆七八天,該走就走。
許世彥他們都是外孫,做到這個份兒上就不錯了,沒人挑理。
“爹,媽,那我們就先回去了,你倆在這兒再住幾天,正好我三舅和小姨也難得回來聚齊。
爹,你看著點兒我媽,彆讓她總哭,哭多了不好。”
許家六個兄妹一看,時候也不早了,再晚怕是沒有車往回走。
眾人也沒磨嘰,囑咐了父母幾句,便一起離開。
六兄妹在橋頭分手,許世德過河往北,剩下五兄妹步行前往仙人橋。
到仙人橋火車站,許世彥、許世安、許世琴三人去買火車票,他們三個坐火車回鬆江河。
而許世先、許世祥則是坐上仙人橋跑撫鬆的客車,倆人先到縣裡。
如果有車往興隆走,許世祥就直接回去,要是沒有,許世祥就在縣裡住一晚,明天再返回興隆。
“大哥,老五,你倆路上注意點兒啊,如今這時候不太平,千萬當心。”
這幾年可不是以前了,外頭亂著呢,尤其是客車,真有攔路打劫的。
好在這哥倆身上都沒帶多少錢,應該沒啥問題。
四兄弟分開,許世彥跟二哥六妹坐上慢車,一路逛遊逛遊的回到鬆江河。
許世安森鐵,許世琴去店裡一趟,許世彥回家。
“二姐夫,你可算回來了,這幾天總有個人來家裡找你。”
許世彥剛一進門,蘇安花趕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