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大田地的雪都化的差不離了,山上背陰坡還有一層雪。
大隊裡召集人手開會,開始分地。
二大隊共有三百五十九戶,一千八百二十人,耕地兩千四百多畝,去年新栽參地三千多丈。
耕地要留出一部分做機動地,其餘的,按照土壤肥沃程度、距離村子遠近、附近水源是否方便等先天條件,分為三等。
好地塊爭取做到每家每戶都分到,中等地塊也是一樣儘量均分。
質量參差不齊,散落在各處的地塊兒,則是按照往年產出情況進行折算,一畝半折一畝,甚至兩畝折一畝。
每個待分配的地塊都有編號,大家抓鬮分配。
這樣一來,很多人家都分到了好幾塊地。
許世彥的戶口遷走後,蘇安瑛就是戶主,這分地大會也是她來參加。
最後分到了四塊地一共五畝多,當然,這是登記在冊的麵積,實際麵積應該是將近六畝。
許成厚老兩口,也分到了兩畝多地。
許成厚找人置換了一下,有幾塊地能夠跟兒子家的連在一起,以後侍弄方便。
原本各家的自留地,也就各家保留不動。
參地倒是要容易些,按照人口,新栽每人一丈八尺,像許世彥家還有五口人,就能分到九丈新栽。
還有今年的參土,也是按照每人一丈八尺,一次分三年的,每個人分五丈四。
參栽子和參籽,到秋天統一分發,三年後起參,每口人交任務二十三斤水參。
各類農具,能做到每戶都有的,都儘量平均分配。
也是抓鬮,誰抓到差一些的農具,也不會抱怨。
做不到每戶一份兒的,那就拍賣,價高者得。
拍賣所得,集體留一部分,剩餘的分給各戶。
東崗這邊沒啥大型農機具,二大隊牲口多一些,都是直接賣掉,誰家想要就出錢買。
這一部分收入,基本上就是歸隊裡了,留作隊裡幾個乾部的工資之類。
當然,也有人懷疑,是被昧下了。
二大隊還養了不少豬和羊,也是一樣的辦法處理。
分田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挺麻煩,忙活了兩天,總算把地都分完。
因為之前一直在宣傳,輿論導向也都偏向單乾,大家夥兒都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土地分配到戶之後,相鄰的農戶就要劃定地界。
通常情況下,各家都會主動讓出一部分土地。
或者是一根長長的壟,或者是一條小水溝,再或者是一條便於通行的小道兒。
由於村風樸實,而且相鄰地塊多數都是一個小隊的,也多數都是鄰居,所以彼此之間相處融洽,很少發生爭執。
也有的人家愛計較,爭那一壟半壟的地,這時候隊裡乾部就會出麵協調,基本上都能順利解決。
轉眼進了四月,清明節了
“許大爺,跟你商量一下,從你家扯跟電線用用啊。”
四月五號一大早,公社的人過來,找許成厚商議事情。
每年清明節,東崗公社各大隊、社辦參場、供銷社、醫院、學校、工業、建材等等相關部門,都得安排人到後麵的烈士墓來掃墓,祭奠烈士。
這可以說是一年一度的盛大儀式,公社都得扯電線掛大喇叭。
以前從彆處扯線,等著許成厚家房子蓋起來,多數就是從這邊扯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