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兒難度,但是可以作為一個課題研究一下。”
其中一位導師對許世彥提出的想法很感興趣,他決定帶人研究一下。
“對了,你再說說那個葉麵肥,我記得之前有個用過磷酸鈣加水稀釋後噴施的辦法。
你這個生物技術,又是怎麼個想法?”
另外一位導師,對許世彥說的葉麵肥感興趣。
“就是以微生物發酵和提取技術,提取核苷酸、多種氨基酸、黃腐酸、微量元素等,配製葉麵肥。
我覺得這個,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有利於環保,而且資源可再生。”
“人參根莖的生長期在七月到九月,而這個時間,前期施用的肥料已經無法滿足人參生長需要了。
噴施葉麵肥,可以補充人參養分不足,促進莖葉生長、抗病、抗倒伏。
過磷酸鈣還是太單一了,不能補充人參生長所需的全部營養。
而且過磷酸鈣畢竟是礦物,不可再生資源。
我們縣之前有個磷肥廠來著,就是因為原料不足停產了。”
最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應該說,有兩輩子經驗的許世彥,在人參種植相關行業裡麵,他所掌握的知識,絕對是最先進最頂尖的。
所以他提出來的這些理論,真的是挺吸引人。
彆看對麵這些都是農大的教授,可是在這個方麵,真沒人能跟許世彥相比。
“嗯,我覺得這個更有意思,成吧,這事兒也交給我們。
你先回去寫你的書,回頭咱們成立一個專門的課題組,研究這個問題。”
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一聽就知道許世彥說的這個,目前彆說在國內,就算在國際上,也是很先進的理念。
如果研究成功,很可能不僅僅是應用在人參種植領域,其他農作物也能用得上。
這是好事兒,必須認真對待。
就這樣,提出兩個新理論的許世彥,繼續埋頭在一堆稿紙裡,挑燈夜戰、奮筆疾書。
學院這邊,真的就召集人手開會,討論相關課題,經過研究決定,成立相關課題組。
許世彥作為課題提出人,而且在人參種植領域知識豐富,理所當然被選入課題組。
跟好多他眼中的菁英一起,做各種實驗。
好在《人參栽培新技術》這本書,許世彥在家的時候就寫了一部分,到十月中旬基本上已經定稿。
於是把文稿郵寄回一參場,由林啟越校正。
然後再遞交給副縣長、人參研究所副所長薑雲峰,由他做最後審校,然後遞交出版社出版。
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許世彥隻負責把初稿完成,後麵的事,就跟他沒啥關係了。
許世彥也顧不上那些了,目前最要緊的,就是這個生物複合肥。
對於許世彥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他兩年農大學習最大的成果,所以許世彥非常用心。
而許世彥這種認真謹慎的態度,也得到了很多導師的讚許。
其實乾部專修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來混文憑熬資曆的,像許世彥這樣能夠真正有所專精,認真鑽研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