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籽的朵兒也大,都跟許瑾萍那拳頭差不多。
一朵朵紅豔豔的參果,飽滿圓潤泛著光澤,看起來就格外稀罕人。
許海源和許瑾萍都拿著剪刀,小心翼翼的將參果一朵一朵剪下來,放到筐裡。
等著筐裝滿了,就拎著去池串頭上,倒在編織袋裡頭。
池麵子寬,一個人不能全都夠著,所以就得倆人一組麵對麵乾活。
許瑾萍人小胳膊短,肯定夠不到中間,許成厚就往裡伸伸手。
祖孫倆配合的還不錯,雖然乾活比不上許世安他們快,反正過一會兒,也能拎一筐參果倒在編織袋裡。
累了,就歇會兒,然後接著再乾。
到中午的時候,許成厚跟許瑾萍這一串二十來丈,也乾了大半兒。
天氣熱,中午大家也沒去看參小房,就在地頭上,拿出來帶的乾糧和水,隨便兒啃一口。
黃樹慶、馮斌、孫宇這幾個,也都上山來了,大家夥兒湊一起,互相換著飯菜吃。
對於黃樹慶等這種不太愛學習的孩子來說,上山乾活,比在家看書有意思多了。
許世安和小兒子一上午就把自家的參籽都掐完了,下午幫著許成厚他們,所以沒到三點,活就乾完了。
於是開著車拉著人和參籽,直接下山,把許成厚祖孫三個送回家,再開車回養殖場。
許成厚爺孫三個回到家,時間還早,於是趕緊把參果從編織袋裡倒出來,把一粒一粒紅色參果從花托上擼下來。
紅透的一碰就掉,很容易,偶爾有朵半青不熟的,就一粒一粒摘下來,其實這種多數都是癟子。
擼下來一粒一粒紅色的腎形小果,還需要將外麵薄薄的果皮搓碎了,用水洗淨。
許成厚領著孫子,將小果裝入編織袋,然後讓許海源他們穿著鞋在袋子上踩。
踩了一會兒,就見到編織袋下麵流出些紅褐色的汁水,那就是果肉被踩碎了,流出來的果汁。
據說這個果汁也可以入藥,三參場正在研究人參果衝劑。
當然,一般的參農都不怎麼在乎,都是跟許成厚這樣,直接踩碎了隨便流到水溝裡。
孩子們踩一陣,將編織袋翻一下抖摟抖摟,繼續踩。
等到裡麵流出來的汁水越來越少了,往裡麵倒些水,紮緊口袋再踩一會兒,然後倒進大盆裡,用清水衝洗。
成熟的好種子,會沉在水底,那些漂浮在水麵上的都是癟子,多數都是要漂出去。
就這樣,搓洗之後再漂洗,最終留下雪白的參籽,撈出來,倒在已經鋪好了紗布的叉子上,瀝乾水分。
參籽要曬乾,但是不能在陽光下暴曬。
要所以白天太陽毒的時候要放在陰涼的地方,早晚太陽沒那麼烈的時候再端出來。
如果晾曬不及時,種子仁就粉了。
如果被太陽暴曬,就容易烤壞了,也不會發芽,所以這東西格外嬌貴。
晾乾的參籽,如果當年直接發參籽,這叫發水籽。
由於參籽沒有經過休眠期,所以發芽率不高,而且容易爛。
要是妥善保管放一年,來年夏天發參籽,這叫發乾籽。
乾籽出芽率高,保苗率也高,要比水籽好很多。
許世彥不缺參籽用,自然不肯發水籽。
這參籽晾乾後放起來就行,等著明年夏天發乾籽,秋天播種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