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八七年一月二十八號,農曆臘月二十九,除夕,闔家團圓歡歡喜喜吃年夜飯。
許家今年的年夜飯餐桌上,多了幾樣不同的東西,刺嫩芽和榆黃蘑。
不光是許家,參場一眾領導、林業局的相關領導、東崗鎮上的人,以及跟許家關係好的人家。
都在臘月二十八這天,收到了養殖場送出的特殊年禮。
二斤刺嫩芽、四斤榆黃蘑、一斤地果兒。
都是早晨現摘的,裝在箱子裡,送到手上的時候特彆新鮮。
這一份特殊年禮,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好多人都打電話來,跟許世彥打聽。
許世彥隻說先過年,不管啥事兒都等著年後再說。
除夕夜,一家人熱熱鬨鬨吃了美味的團圓飯、守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的看晚會。
晚間再吃一頓香噴噴的餃子,這個年,就算圓滿了。
初一走街串巷親友互相拜年,初二許家一眾兄弟回來團聚。
跟往年相比,家裡少了許世琴兩口子,另外一個,就是許世安變化不小。
念了半年書的許世安,相貌並沒有什麼變化,可就是讓人感覺跟以前不一樣了。
許世先、許世德兄弟已經知道老二去上大學的事了,說不羨慕那是假的。
一家子兄弟五個,老五考上大學,老三是縣裡重點培養,這個他們比不了。
可老二這念書總逃課打架的主兒,如今也能去念大學了?
哎呦,這可真是羨慕死他們了。
可羨慕也沒用,他們兩家可拿不出自費上大學的錢。
“三哥,要是你以後聽見有啥函授班之類的消息,記得跟我們說一聲兒啊。
我和大哥不能讀全日製大學,好歹混個函授也行啊。”許世德囑咐許世彥。
許世彥看了眼四弟弟,又瞥了眼吳秋燕。
那時候老四要不是被對象拴住了腿,他也報名參加高考,會是什麼結果?
第一屆恢複高考的時候,初中文憑就可以報名。
老四教了那些年的書,撿起文化課還不簡單麼?所以啊,有的時候真就是命。
“行,我以後勤打聽著點兒,二哥也可以幫忙打聽。
要是有機會,我肯定跟你們說。”
畢竟還是親兄弟,這點兒事情,許世彥總不能拒絕。
吃飯的時候,大家看到了桌上的刺嫩芽和蘑菇,也是驚訝的不得了。
這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養殖場那頭弄出來的。
許世祥當時就說,這技術能掙錢,有前途。
“嗯,縣裡頭也在研究這事兒呢,我聽那個意思,好像領導有意想要在這方麵試一試。
過一陣子再說吧,就算弄,也得到今年冬天了,眼下不趕趟兒。”
許世彥當然知道這技術有用,大棚蔬菜在未來會迅猛發展。
食用菌技術更不用說,人們不光培育出榆黃蘑、平菇,還會有更多種類的蘑菇經過馴化,變成人工養殖,豐富了百姓的餐桌。
親人團聚自然熱鬨無比,隻是團聚的時間太短,匆匆一聚便又各自離開。
正月初三,許世彥陪著蘇安瑛回娘家。
如今蘇家在東崗,離著近就是好。
年前臘月十五,紀同忠夫妻帶著孩子回了雙龍,不管咋地,也得回去陪陪爹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