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棗子、藍莓,其實跟牛毛廣生長在一個地方,都是澇甸子裡頭。
之前薅牛毛廣的時候就見過哪裡有,這下自然是輕車熟路。
甸棗子樹,屬於落葉小灌木,生長在有水的澇甸子裡麵。
一叢一叢的,枝條細嫩柔軟,上麵結滿紫色長圓形的果子。
成熟的甸棗子,輕輕一碰很容易就掉。
所以很多人都帶著簸箕,將簸箕接在枝條下麵。
然後輕輕敲打枝條,甸棗子就會落在簸箕裡麵所以,當地人才把摘甸棗子叫做打甸棗子。
如果遇到果子比較多的地方,實際上都不用多少時間,就能裝滿一桶。
一個人一天打兩水桶甸棗子,還是很容易的。
甸棗子打回來,直接到飲料廠的收購點,挑選出青果、樹枝、毛毛蟲等雜質後,過秤算賬,八毛錢一斤。
一桶甸棗子大概有二十多斤,手快的人一天打兩桶甸棗子像玩一樣,輕輕鬆鬆掙三四十塊錢。
這樣的活,大家都巴不得更多才好呢。
飲料廠在好幾個地方都設立了收購點,一天就能收購很多甸棗子。
收到的甸棗子,直接用白色大塑料桶裝好,運回飲料廠。
野生的甸棗子,無農藥化肥無汙染,果子表麵覆蓋一層白蒲,富含酵母菌。
但是這東西的果皮非常薄,采摘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破碎。
進廠之後簡單用清水衝洗,然後粉碎提取果汁濃縮儲存。
飲料廠這邊忙著開發新產品,忙著收購野果子,儲存濃縮果汁。
一參場這邊,還要顧著綜合利用這方麵的開發。
去年一參場起參做貨五萬丈,也不能全都栽天麻,於是就弄了菌袋養殖木耳。
靈芝培育技術也日臻完善,正好分出一塊地來,做靈芝人工培育。
收集靈芝孢子粉,或者做靈芝盆景,反正都有用處。
除了這些,東崗那邊的微生物複合肥研究項目,許世彥也得經常過去看一看。
目前複合肥料研究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各項數據表明,他們研究的微生物複合肥,對於人參的生長有極好的促進作用。
而葉麵肥的效果更好,不僅可以使植物葉片茁壯生長,促進葉綠素生成,而且對於一些病害,也可以起到治療的作用。
研究基地的人跟許世彥討論過,基本上明年春天,這個微生物複合肥還有葉麵肥,就可以正式投產了。
忙忙碌碌的,六月匆匆過去,七月也過去了一半。
許海源和許瑾萍倆人,期末考完試,放假了。
倆孩子的成績都還不錯,依舊是名列前茅。
許世彥想起去年答應孩子們的,要帶孩子們去長白山看一看。
於是就跟蘇安瑛商議,找個時間,帶著孩子們去爬長白山。
蘇安瑛這陣子也沒閒著,今年又在機修廠原本那個場子附近,又買了兩萬丈參土。
依舊照著去年的方式,自家拖拉機雇了人,翻地賣成品土。
蘇安瑛要管著好幾個場子,還得看著參土進程,也夠她忙的了。
夫妻倆商議了一下,決定趕在七月十八號這天,帶著孩子們去一趟長白山北坡。
其實西坡離著近,但西坡目前開發的太差,沒啥好玩的,還是帶著孩子們去趟北坡吧。
等著再過幾年,西坡開發的好一些再說。
原本,許世彥想帶著許成厚還有蘇維忠夫妻一起,可幾位老人一聽,都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