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上輩子的規律來說,那時候棒槌行情就不咋好了,但是還沒跌到穀底。
許世彥的意思,下大栽子,加強肥水管理,哪怕行情再差,大貨的價格還是不低的。
“至於你說的成本高,咱現在栽棒槌還有多少成本啊?
參土和栽子都是掙出來的,哪還有啥成本?”許世彥就笑。
每年光是賣參土,就能掙個十萬八萬的。
這些參栽子更不用說,掙了好幾百萬,這些參栽子下地,不管三年後能賣多少錢,那都是乾掙的,還管那些?
全都用大栽子下地才好呢,到時候都起大貨,賣錢也多。
蘇安瑛一尋思,也是這麼個道理,“嗯,都聽你的,你說咋辦就咋辦。”
就這樣,第二天蘇安瑛領著人上山,去栽棒槌。
蘇安瑛記著許世彥的囑咐呢,栽參的時候將製子改了,原本一丈栽十六厘也就是十六行,現在改十二厘。
一厘從原本的十二棵,改成十棵或者八棵。
乾活的人不管那些,東家咋說他們就咋辦。
再說了,這些人也不傻,一看那栽子大小就知道了。
這麼大的栽子,必須給足夠的生長空間,要不然營養不夠長不開。
蘇安瑛領著人,栽了兩天參,之後又撒了三十丈參籽,今年的活,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今年的參地依舊在機修廠,這一片已經連著三年了,都是李大牛和李二牛兄弟,帶著人負責看參。
蘇安瑛跟李大牛說了,讓他們從自家親戚裡麵,再找幾個人上來看參。
要是找不著,蘇安瑛再想辦法。
誰家還沒有幾個親戚了?
李家兄弟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了,然後跟自家媳婦說,讓她們回娘家找人,要年輕力壯乾活好人品正的。
山上看參挺掙錢,春夏不忙的時候還可以挖點藥材,薅點野菜。
秋天起參了還可以攔棒槌、攔栽子,冬天還能包下砸柱腳、做棚、打簾子等活,都不少掙錢。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能力栽很多棒槌。
再者,有些地方也不太適合栽參,就指著種地,能掙幾個錢啊?還不如來看參呢。
李家倆媳婦的娘家,都有適合的人,所以這件事真沒用蘇安瑛費心,人就找齊了。
棒槌栽地裡了,加工廠的貨,南方客戶預定的早已發走。
今年蘇安瑛收的貨多,她打算帶著剩下這些貨,去一趟羊城。
“跟咱做生意的那個港商,他說那邊有不少客商都經營人參生意,就是供貨渠道不行,量不夠。
我打算帶一批貨過去試試。要是行情不好,賣了這些就回來。
要是行情還行的話,家裡這邊讓四妹妹他們趕緊抓貨發貨。”蘇安瑛跟許世彥商議。
“你帶貨去羊城,跟港商做生意?能行麼?
媳婦,你可彆人參沒賣出去,人跑了啊。”許世彥故意跟媳婦開玩笑道。
不過,他家這媳婦可真是越來越厲害了啊,還能想到去羊城賣貨?
上輩子,這可是大嫂薛秀琳的活呢。
那時候製材廠效益不太好了,薛秀琳就跟人合夥一起去羊城賣貨,許世先在家裡抓貨發貨,兩口子掙好多錢呢。
但許世彥從來沒提過這些,他不知道媳婦是怎麼想到的。
“你少給我貧,我又不是自己去,玉鳳還有勝利媳婦、馮超媳婦都跟我一起。
我們幾個去賣貨,不管到哪兒也有個伴兒。”
蘇安瑛白了許世彥一眼,這人啊,一天天的沒個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