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何夕在微博曬出與陳默、楊蜜的合照,配文:“和@陳默導演深入聊過後,意外發現他們的構想其實很動人——用‘圓滿’反襯‘遺憾’。
婚禮彩蛋會以科幻短片形式呈現,講述未來人類如何因《傷心者》的理論實現時空穿越,呼應《傷心者》的核心:所有孤獨的探索,終將被時間證明價值。
甚至於這會是一部很特彆的科幻現實題材作品,讓我們拭目以待!”
連何夕這個原作者都被征服了,那些質疑聲雖然還有一點,說什麼向資本屈服之類的。
但是這種聲音顯然也開始站不住腳了。
而輿論風向也開始逆轉。
“《傷心者》太傷了,希望能拍出不一樣的東西來,或許科幻與浪漫的終極結合是個不錯的選擇!”
“淚目了!何夕老師親自蓋章的改編方案太戳心——用婚禮的圓滿彌補原著遺憾,這才是對“傷心者”們最好的致敬啊!那些罵商業化的,難道非要科學家永遠清貧才叫高尚?”
“陳默這波格局打開了!把科幻婚禮和《傷心者》聯動,本質是用流量反哺科研情懷。看到何夕微博裡“時空穿越致敬理論”的設定,突然理解為什麼選航天咖啡館談事了!”
“之前噴得太早了這哪是魔改?根本是給原著加了個“平行宇宙”結局!想想現實裡那些被埋沒的研究,至少電影裡何夕的理論能穿越時空被認可,夠浪漫了!”
“作為二十年老粉,最初看到聯動婚禮真的眼前一黑.但聽完陳默說的“用明星流量帶科學熱度”,突然釋懷——如果這能讓更多人讀原著關注科研現狀,商業化我認了!(淚目表情x3)”
“原版的確太絕望了,如果真的按照原版的來拍,無非就是一部煽情的絕望的影片,希望能夠給黑暗帶來一絲的曙光,偉大的母愛和偉大的傷心者,不該一直那樣的絕望!遲到的希望,至少也是希望!”
說白了,大眾的最初的爭議,也並沒有那麼的一邊倒。
《傷心者》裡麵其實沒有真正的“惡人”,但是卻太絕望了。
而且,時代不同了。
人們對那些“博士”們,那些“科研”人員們的態度也完全不同了。
所以,自然而然的希望他們能夠不那麼的絕望和傷心。
再加上陳默本身的影響力,所以,這一輪的輿論扭轉的這麼快,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過,陳默這邊卻有些頭疼起來。
因為實際上,《傷心者》裡麵唯一的“科幻元素”其實是“時空轉換”!
但是卻和原本的太空主題婚禮,其實並不能混為一談。
陳默和何夕也聊起了這個。
何夕笑著說道:“其實也並非如此,畢竟,要從未來回到過去,那麼未來,可以設定成人類的征途已經是星辰大海了嘛,那太空主題婚禮也很合理嘛!”
“都能夠回到過去,那麼衝上雲霄,去太空舉辦婚禮,也很正常不是嗎?”何夕又說道。
陳默莞爾點頭,這倒是的確沒毛病。
畢竟,空間為王,時間為尊嘛。
宇宙,宇宙,不就是時間和空間嗎?
“那麼對改編,何夕老師有想法了嗎?”陳默問道。
咖啡館的穹頂投影恰好切換到銀河係旋臂,星光照得何夕的鏡片忽明忽暗。
他沉默片刻,突然從包裡抽出一遝泛黃的手稿:“這是當年沒有發出去的《傷心者》續篇。”
稿紙第一頁寫著《微笑者》,主角是何夕理論驗證後,穿越時空來到母親病床前的未來科學家。
陳默怔了一下——驀然有種想法重迭的感覺。
沒錯,他也想過如何讓婚禮和《傷心者》產生聯動。
那麼時空穿越,就是一個很好的點。
雖然說《傷心者》的故事,主要聚焦在過去的何夕身上,對於未來的描寫和展現,其實並沒有那麼多。
可是為什麼不能利用起來呢?
就像自己說的,用圓滿反襯孤獨!
用時空穿越來詮釋所有的孤獨的探索,都將被時間證明是有價值的!
不過,陳默訝然的是.
“所以您早就”
“早就想過圓滿結局?”
何夕笑著搖頭:“不,這篇沒發表是因為它破壞了原著的悲劇力量。”
他的手指劃過“未來科學家將理論模型折成紙鶴放在母親掌心”這段描寫,“但現在”
“已經這麼多年了,或許也該給傷心者們,一點希望,不是嗎?其實也是受到你的啟發,科學也可以是浪漫的結局!”
“隻是.”何夕微微皺眉。
“隻是什麼?”陳默問道。
何夕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射著咖啡館的星雲投影:“《傷心者》裡的時空穿越設定很克製——未來人隻能像看全息紀錄片一樣觀察過去,卻無法乾預。如果按這個邏輯,婚禮彩蛋裡‘未來科學家致敬何夕’的橋段就說不通了。”
陳默指尖輕敲咖啡杯沿,乾冰霧氣繚繞在他腕間:“何老師,需要嚴謹,但電影是造夢的藝術。既然未來科技都能造出時空轉換器了,突破‘單向觀測’的限製不是更浪漫嗎?”
他忽然前傾身體,瞳孔映著對方稿紙上的公式:“就像黎曼猜想——數學家們花了160年才驗證前10萬億個解,但這不妨礙我們先把它的美拍進電影。”
何夕皺眉在稿紙上畫了個莫比烏斯:“可一旦允許過去與未來對話,就會觸發‘祖父悖論’——如果未來科學家告訴何夕‘你的理論是對的’,何夕因此功成名就,那未來人憑什麼還會穿越回來鼓勵他?這就像……”
陳默突然抓起果盤裡的葡萄拋向空中:“就像這顆葡萄——您覺得它落下是因為引力,還是因為未來某個時刻的我會接住它?”
葡萄墜入掌心時,他順勢握住何夕的手:“觀眾不在乎閉環邏輯,他們隻想看被時代辜負的天才,最終收到來自未來的花束。”
何夕怔怔看著稿紙上被咖啡漬暈染的公式:“但科幻迷會罵我們違背基本法……”
陳默笑著翻開平板調出網友評論:“您看這條——‘如果電影能讓一個孩子因此崇拜科學家而不是明星,就算把黑洞拍成愛心狀我也認!’”
他指著另一條‘平行宇宙’的彈幕:“我們大可以說這是某個分支時間線,就像您裡未被燒毀的手稿編號——總有某個宇宙,何夕等到了他的星辰。”
何夕突然笑出聲,在“流量”二字旁寫下新公式:“所以你的解決方案是……用‘平行宇宙’當遮羞布?”
陳默眨眨眼:“不,是用‘可能性’致敬所有‘未完成’——就像您當年寫《傷心者》時,也沒想過二十年後會有明星用它辦婚禮吧?”
“而且,平行宇宙的說法,為什麼就是遮羞布了?回到過去都可以做到,那麼為什麼平行宇宙的存在就不夠科幻了?”
“源代碼裡麵,最後那個源代碼的世界都有可能是一個平行宇宙,那麼為什麼,我們未來的回到過去,不是回到另外的平行宇宙?而且,網絡有種說法,時間亂流的說法,其實同樣的也可以是一種科學的解釋,不是嗎?”
何夕驀然笑了出來。
“所以,你是打算,讓何夕的媽媽,夏群芳,看到另外一個時空的何夕的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