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其實也是陳默的一次嘗試。
誰讓他有錢任性呢?
其他的電影宣發什麼的,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尋求爆點。
深怕宣傳不給力,曝光不夠。
可是陳默完全沒有這個顧慮,當然了,其他人想學也學不來。
而同時其實也是因為《傷心者》本身一部悲劇電影。
彆看大家說看完有多感動,可是實際上,這年月,本質上大家看電影,更多的還是衝著放鬆娛樂去的。
《傷心者》如果直接從電影來說的話,其實真的就是一部虐劇。
對於很多不喜歡“受虐”的觀眾來說,還真的不是那麼的友好。
所以,陳默這波也算是采用了反套路宣傳,悲劇電影歡樂宣發。
儘管電影內核沉重,宣傳卻全程避開悲情,主打片場沙雕日常。
花絮中楊蜜脫鞋追打陳默、黃博胡鴿互坑等畫麵其實目的是為了消解觀眾對“虐心劇情”的抵觸,反而激發好奇:“到底多虐的片子能讓演員拍得這麼歡樂?”
主演互動和花絮自帶笑點,無需傳統廣告投放即實現病毒式傳播。
網友評價:“這宣發鬼才!建議陳默開課《如何用鼻涕征服熱搜》。”
成功者恒能成功的話不是瞎說的。
因為陳默本身自帶光環,所以,哪怕他拉出的屎,估計也會有人說是香的!
比如這一波花絮宣發,讓那些看到宣發效果爆棚的同行,都紛紛表示,這波宣傳,完全是低成本高回報的破圈案例!
甚至還有博主專門分析為什麼《傷心者》這波“自黑式花絮宣傳”能成功?
“陳默不愧是宣傳營銷大師,這波自黑式花絮宣傳”看著簡單,但是實際上,卻是精心策劃的一套營銷案例!
首先,這種新奇的方式可以說精準戳中年輕受眾:接地氣的搞笑內容符合網絡傳播邏輯,主演“不要偶像包袱”的真實反應增強親和力。
其次,反差營銷製造記憶點:用歡樂花絮對衝悲劇預期,降低觀眾心理防線,反而吸引更多人走進影院驗證“到底有多虐”。
再次,主演流量最大化:黃博、胡鴿、楊蜜等國民度加持,讓沙雕內容自帶傳播勢能,形成“網友玩梗→主演互動→二次傳播”的閉環。
最後,這種“把片場災難變宣傳寶藏”的策略,堪稱近年最成功的反套路營銷案例之一。
陳默看到這篇博文都有些撓頭,他總算是明白,當年韓函做自己的作文的閱讀題結果答案卻是錯誤的那種感覺了。
然而後麵的走向,也的確完全出乎了陳默這個始作俑者的預料。
《傷心者》的“鼻涕營銷”“花絮營銷”持續發酵,網友們的二創熱情徹底被點燃。微博上突然冒出個話題#如果傷心者角色有朋友圈#,瞬間衝上熱搜前三。
有才的網友把電影裡的悲情角色全P成了沙雕網友——
何夕(胡鴿飾)深夜發朋友圈:“今天親手帕時鼻涕拉絲了,像極了我的科研經費申請單(配圖:凝膠鼻涕特寫)。”
李青(張嘉益飾演)在地下評論:“如果你當初申請的主題是《最持久的悲傷分泌物》,或許《微連續理論》的結果就不是無人問津了!”
陳默刷到這條熱搜時正在喝咖啡,差點噴了顯示器。他反手把鏈接丟進劇組群:“各位,你們人設崩了。”
黃博秒回一張表情包:一隻邊牧叼著“金馬獎杯”配字“獎杯不如鼻涕香”。
胡鴿發來段自拍視頻——他對著碗燕窩羹乾嘔,字幕彈出:“自從演了《傷心者》,所有膠狀食物自動打碼。”
之後,《傷心者》官微再次更新了一條花絮視頻。
視頻的內容是胡鴿連續二十次親吻凝膠手帕失敗,最後癱在椅子上哀嚎:“陳導,這玩意比吻戲難拍一百倍!”
鏡頭外傳來楊蜜的畫外音:“知足吧,我連親凝膠的戲份都沒撈到!”
(PS:實際上根本沒有NG!不過是為了宣傳造梗!)
事實證明效果是真的頂。
這條新花絮發出之後,#胡鴿吻戲生涯滑鐵盧#立刻成了新爆點。
有影視博主扒出他早年《仙劍》吻戲花絮做對比:“十年前吻仙女,十年後吻鼻涕,這就是影帝的成長之路?”
喧鬨的宣傳下,時間一天一天臨近《傷心者》的首映日。
《傷心者》的首映禮終於來臨。
對於媒體人而言,陳默的首映禮絕對是一場媒體盛宴。
可以說隻要陳默的電影首映,那麼第二天的頭條就基本已經預定了。
按照網友的話說,陳默的電影首映禮,跟每年一度的頒獎禮都差不多了。
而讓很多影評人驚訝的卻是,他們陡然發現,他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真的很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