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位金榜題名的讀書人,穿著朝廷準備的官服,整齊的進入大殿之中。
此次科舉,並沒有殿試這一流程。
對於馬展來說,該考核的東西,他都已經考核到了,無需多此一舉。
至於人品什麼的,還是需要依靠法律去約束,想要在大殿上看出來,無疑是癡心妄想。
當然了,等這些人分彆前往各地任職,他們的表現以及成績,無疑會關係到他們接下來的升遷。
對於有能力的人才,不管是楊林還是馬展,都不會畏首畏尾。
如今的大隋,確實是很需要人手。
這些人來到大殿中,多少是有些緊張,他們畢恭畢敬向著龍椅上的楊杲行禮。
對這般場景,楊杲也很熟悉,他直接抬手免禮。今日之事,無非是走個流程,但後麵該如何安排,還得看楊林和馬展。
雖然在外人看來,楊杲這個傀儡皇帝當得很憋屈,可他自己有自知之明。
彆看他手中沒有實權,但日子過得卻不錯。在皇宮之中,想要的東西隻要彆太離譜,楊林都會儘量滿足。
同時,大隋疆域廣闊,事務繁多,想要操持這樣一個帝國談何容易。
如今大隋有馬展和楊林在,其實是他的幸運。否則一個不好,大隋又要重蹈覆轍,像之前楊廣在位時那樣了。
正因為經曆了一場大亂,不管是位於龍椅上的楊杲,還是大殿之中的群臣,以及天下的百姓,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未來的大隋,絕對不能再出一個楊廣了,若真是如此,沒有馬展這等逆天改命,挽狂瀾於既倒的人物,大隋必定覆滅。
楊杲臉上帶著微笑,說道:
“攝政王和皇叔祖,為我大隋推行科舉,選拔了這麼多良才,當真是居功至偉,有二位愛卿在,朕便能放心了。”
楊林微微拱手道:
“陛下過譽,其實科舉多為攝政王設計,老臣不過是做了些微末之事。”
馬展亦是說道:
“科舉能夠順利完成,多虧了靠山王勞心費神……”
對這種情況,楊杲早就是見怪不怪了,他直接說道:
“二位愛卿的功勞,朕都牢記於心,不知道攝政王和皇叔祖,接下來打算如何安排這些進士?”
關於這個問題,楊林和馬展顯然早有商議,楊林便是站出來說道:
“啟稟陛下,科舉選拔良才,日後皆為我大隋棟梁。
但是,縱然是璞玉也需要經過雕琢。
經老臣與攝政王商議,接下來,他們將會前往我大隋邊地任職,朝廷每一年都會派人前往考核。
對任職之地各項情況綜合平叛,表現出眾者可獲得提拔……”
楊林侃侃而談,將他們商討出的結論告知楊杲以及在場眾人。
大殿中的三百進士,聽到這番話神色各異,但他們在來此之前,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倒是沒有過多糾結。
縱然他們金榜題名,也不代表他們接下來就能一帆風順。前往邊地任職,必然曆經辛苦,但也是展現眾人本領的好機會。
隻要能力夠強,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獲得提拔擢升,甚至是入京任職。
眾人皆是躍躍欲試,眼中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