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次大陸。
昔為天竺國,今日為大唐。
自從李淵領兵,成功覆滅中天竺之後,便是以此為根基,登基稱帝,建國大唐。
雖然李淵一家,已經遠離大隋,但他們並未懈怠,而是走完了整個流程。
最終,在李淵三辭三讓之下,繼承了楊侑的權柄,為大隋之主。
李淵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殺回中原的念頭。
雖然現如今,在這天竺之地,日子也過得不錯,可他們灰溜溜的離開,一路顛沛流離至此,實在是令人心有不甘。
所以李淵的目標,就是以此為根基,等到大唐足夠強大,他要領兵殺回大隋,他要告訴所有人,他李淵沒有失敗。
同時,經過李世民以及眾將士的努力,大唐終於是將東西南天竺掃平,將整個天竺之地占為己有。
這意味著,李淵有了穩固的根基,他可以在此發展壯大,為報仇做準備。
雖然天竺之地的氣候,與中原有所不同,但坦白說,這裡也稱得上富庶之地,非常適合耕種。
而這一天,在昔日中天竺都城羅布羅城,現在被李淵改為長安。
皇宮之中。
李淵坐在皇位之上,而在他的前方,則是大唐的文武群臣們。
在李淵登基之後,也曾大封功臣,李建成是他嫡長子,因此被封為大唐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元霸為趙王。
像伍雲召等大將,皆是被加封國公,以彰顯他們的功績。
雖然李元霸是唐軍第一猛將,但在大唐掃平四方的戰鬥中,伍雲召兄弟三人,同樣是中流砥柱,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不過,此刻李淵的注意力,卻不在前方群臣身上,他看著手中急報,臉色顯得不太好看,接著說道:
“想不到這高句麗和倭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大隋經曆大亂,實力大不如前,他們竟然還這般不堪一擊。”
雖然大唐距離大隋路途遙遠,但李淵仍舊是派出不少人前往打探消息。
就算他暫時無法反攻大隋,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如果他對大隋的情況一無所知,又如何尋找機會報仇雪恨呢?
而眼前的急報,正是李淵派出的斥候最新傳回的消息。
對於李淵來說,他最希望的結果,自然是大隋分崩離析,自顧不暇,那他便是有機可乘,能夠扭轉局勢。
但現實卻遠沒有這麼簡單,就算剛經曆大亂,大隋的實力一樣不是外族能夠抗衡的。
尤其是大隋有馬展在。
李淵一行,之所以狼狽逃出大隋,不正是因為馬展的緣故嗎?
若是沒有馬展,恐怕李淵早已席卷天下,成為天下之主了。
而在場群臣聽得李淵之言,皆是麵麵相覷起來,如果大隋當真這麼不堪一擊,他們也不至於落得這般境地。
若是高句麗全盛時期,或許還有些說法,但人家好不容易才複國,實力衰弱了何止一星半點?
想要對抗大隋,對抗馬展,確實是癡心妄想。
彆說是其他勢力了,就算是如今站穩腳跟的大唐,同樣沒有這樣的自信。
其實李淵也隻是發發牢騷罷了,他沉默了一會,便是回過神,說道:
“如今我大唐各地,是否穩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