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馬展才是大隋攝政王,另一方麵,就是事實證明,馬展的很多想法確實是對的,而他們又完全預想不到。
聽得楊林之言,馬展稍有些意外,主要他也沒想到,楊林竟然專門為了此事找上門來。
不過,馬展其實早有考慮,要將此事提上日程,既然楊林來了,那他也不必耽擱,正好將自己的想法說出。
稍作思索,馬展正色道:
“自古以來,農業便是一個國家立國之本,但在兒臣看來,想要讓大隋變得更加強盛繁華,商業才是重中之重”
聽得此言,楊林糾結道:
“展兒你說的不無道理,但若朝廷推崇商業,反而無人耕種,我大隋人口繁多,糧草不濟,隻會適得其反。”
楊林有這樣的擔心也很正常,因為在這個時代,這就是最正常的觀念,受限於時代局限性,怎麼可能和馬展一樣?
在馬展臉上,露出淡淡微笑,他隨口道:
“父王此言差矣,兒臣自然明白糧食的重要性,但是,想要發展農業,依靠的不是人口。
縱然朝廷推動商業發展,但真正能夠參與其中的,也隻是其中少部分,並不會影響大局。
並且,想要提高我大隋的糧食產量,關鍵不在於有多少人,而是要想辦法提高耕種的效率,以及單方麵的糧食產量。”
馬展說到此處,便是站起身來,說道:
“父王應該知道,在同一個地方,地也有貧瘠和肥沃之分,不同的土地種植糧食,收成也是截然不同。
但這些東西,並非上天注定,亦是能夠人力改之,又或者如今耕犁為二牛抬杠,如果能夠將之改進,同樣能夠大幅度提升效率。
所謂技術便是如此,那些個讀書人都說什麼奇技淫巧,當真是可笑至極,我大隋想要發展壯大,這些技術是至關重要……”
馬展認真闡述著自己的想法,他相信楊林能夠明白他的意思。
現在的楊林,並非當初鎮守登州府,而是要肩負起整個大隋江山。
此刻,楊林麵露思索之色,雖然馬展有些話聽著有些不切實際,但仔細想想,又確實有些道理。
很多的東西,楊林不曾見過,亦是無法想象,可是看到馬展篤定的模樣,他莫名多了幾分信心。
可是斟酌一番,楊林又問道:
“展兒你所言不無道理,可是你說的這些事,本王亦是少有耳聞,想要將之變成現實,又談何容易?”
這正是楊林擔心的問題,馬展的計劃再好,如果不能付諸實施,又有什麼意思呢?
看到楊林有些著急的模樣,馬展啞然失笑,他擺擺手說道:
“父王多慮了,其實這件事情,遠比父王想象中更加簡單。
我大隋疆域何其遼闊,人口也是數千萬眾,人才自然也是不計其數。
不是所有人都有金榜題名的本事,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入仕為官。隻要朝廷頒布政令,加以引導,此事自然可成。
很多事情,一人之力或許難以做到,但大家集思廣益,眾誌成城,結果便是截然不同,縱然是千難萬險,也不足為懼。”
馬展鏗鏘有力的話語,聽得楊林下意識張開嘴,又一句話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