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心道,八字帶印帶的可不就是官印嗎?
跟上輩子戲稱的“命裡帶編,宇宙的儘頭是編製”如出一轍。
在前世可能隻是戲言,但在這個以神道職官為尊的“官本位”世界卻是鐵一般的事實。
不過他們不是給那位【社稷主·真龍天子】當官,而是直接給大道當官,所以才叫神道職官!
沈雨亭也沒指望他能回答,自顧自地往下說:
“老四,人人皆知,神道職官體係成型於漢代,力量來自於九天之上的道氣和三官盟威。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在先秦時期,國家的官職和神職一開始就不分彼此。
沒有先秦時期的積累,就沒有後來神道職官體係的百花齊放。”
三班職官的起源倒是聽老父親說過,但采水王家偏科嚴重路子有點野,論傳承有序肯定比不上山海會,連忙豎起耳朵認真聽講。
鄭錢雖然入門的時候已經聽過這段故事,現在再聽,依舊屏住呼吸,聚精會神。
“《周禮》中就有記載,大周官職分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與【冬官】。
六官各部各自包含職官60人,正好對應一甲子之數,由此六官共有職官360員,對應周天之數。
每個部門都具有行政和信俗雙重職能,那個時候‘官職’同時也是‘神職’。
【火正】、【風後】、【司耀】、【雨師】等等聽起來像神明的官職,從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
不隻是周朝,曆朝曆代國家的建立本質上都是一場浩大的神道科儀。
通過【符應鎮物】和官爵體係上應天象,為作為宇宙複製品的國家注入道氣,使其成為真實存在之物,讓國家成為神道王朝,獲得法統。”
說到這裡時,沈雨亭頓了一下,等到兩個弟子消化了這段曆史才繼續往下講:
“大道與人之間存在天人感應,每一個國家建立時都會出現天地異象、符應祥瑞,代表他們承接的天命。
河圖洛書、五彩稻穗、天命玄鳥、鳳鳴岐山...等等都是最典型的符應祥瑞。
天子代表國家承接天命,諸侯又因為得到了天子的冊封而得以分享其天命。
所以,在先秦時代,神通異術就流淌在天子和諸侯的血脈裡,外人不可染指,那時一直都是‘爵本位’。
以血脈為紐帶的方伯、諸侯就是各自封國中的神!”
王澄聽得入迷,這些都是采水王家不了解的秘聞,對擁有正統傳承的山海會來說卻隻是常識。
他也意識到,先秦時代跟現在截然不同。
一個人可以不勞而獲,隻要你是諸侯的嫡長子,就能自動繼承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乃至成為一國之君。
缺點是十分考驗投胎技術,隻要不是貴族,幾乎沒有任何上升的渠道。
要是轉生到那個時代簡直就是地獄難度。
這時,沈雨亭的聲音突然高亢起來:
“直到始皇帝陛下建立大一統王朝,漢承秦製。
人與道氣顯化的天、地、水三官在鶴鳴山建立的第一次盟約,以及後來不斷重複舉行的立盟授度儀式。
終於讓虛無縹緲的‘道’通過貫穿盟約之中的‘信’而被賦予重量,超脫孤立的國家,成為了在人間永遠流傳的‘法’!
《二十四節律》不是《周禮》不是《秦律》,不因王朝更迭而破滅,自成一體。
仿照先秦天子向諸侯冊封建立起的‘神道符籙體係’,就是天、地、水三官為神道職官授予的符命。
七十二候中的每一個候應對職官來說,都相當於大商的天命玄鳥、大周的鳳鳴岐山、大漢的高祖斬蛇。
這才是真正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最終,通過傳度儀式授籙列班,將每一個職官都變成大道之臣。”
“職官品秩主要分為上中下三品,朝廷命官又人為細分成九品,九品最低,一品最高。
開始內練外練與炁溝通就相當於是九品,點亮心燈就是八品籙生,等到命火純陽授籙列班就是正式的七品職官。
徹底打破了用姓氏和血脈傳承力量的限製。
從此以後,既然每一位三班職官都是大道的臣屬,自然可以借助約等於將軍‘虎符’的‘符籙’,調動道氣施法禳災。”
王澄結合自己過去的所學所悟,隻感覺眼前撥雲見日,對神道修行體係有了係統性的全新認識。
簡單一句話總結,就是三官通過符應或者候應,賦予了神道職官《二十四節律》的執法權,讓他們能依托職權乾涉天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