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格因為這幾場束龍的神奇表現多了一些小讚助,不算多,但也足以讓先前有些捉襟見肘的他終於鬆口又購置了一批引擎回來。
9月1日,法國薩爾布裡。
本該在八月二十三號那天返校的束龍請了半個月的長假,為的就是能以最好的狀態來迎接本年度歐洲挑戰杯的收官戰。
最強的人,最好的車,結局已然注定。
“聽聽現場的聲浪觀眾朋友們!多麼讓人意外,卻又好像早在預料之中!”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如果半年前你問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選手代表一個名不見經傳俱樂部能站在最高處的領獎台嗎?’我的回答可能不會像今天這樣那麼堅定。
但是今天我會說:‘Yes!’,從‘可能嗎?’到‘不可能輸!’,中國速度即將重新定義Rotax的王朝,這條東方的龍已經燒穿了所有的偏見!”
“嘿夥計,我知道你很激動,但據我所知在中國的文化裡他們的龍應該不吐火。”
“抱歉,我隻是覺得這麼說比較酷,我為了這一天準備了好久的稿子。”
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中二”那叫犯傻,但如果闖進了彆人的世界讓他們為你“中二”,這就叫征服。
年度總冠軍的束龍自然而然獲得了參加世界錦標賽的資格。
可一個從世界最強賽區一路碾壓式廝殺出來的冠軍,在麵對世界各個賽區的參賽選手和自己的手下敗將時,就連獲勝似乎都成了一種理所當然,解說們似乎也失去了往日那種見證奇跡時的激情。
當束龍站在領獎台上握住了那枚屬於世界冠軍的獎杯,台下一直緊緊攥住手機的格奧爾格似乎終於心裡有了底氣,咬了咬牙還是按下了手中的撥通鍵。
“先生,可能您也已經關注到一些相關的信息了,但我這裡確實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苗子,我想您或許會有些興趣。”
“誰?哦~那個中國孩子?”
“是的,您覺得他怎麼樣?”
“我最近這邊還有不少值得培養的年輕人,不過我看看......”
聽到前半句格奧爾格的心都涼了半截,作為一個商人出身的他很清楚這意味著壓價的信號,但下半句的那個“不過”讓他多少又燃起了一點點希望。
“他似乎確實還不錯,但是參加的比賽有些少了,是因為資金的問題嗎?”
“是的。不過......”
“明年呢?”
“明年他準備專攻KZ2組彆的比賽,年齡差了幾個月,但因為今年的表現我們已經爭取到賽會的破格批準了。”
“知道了,我會保持關注的。”
“那我們之前聊過的讚助......”
“我會找人去評估的。”
對麵那邊的老人十分乾脆地掛斷了電話,早已經滿腦門汗珠子的格奧爾格原地呆愣了許久才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和這些高高在上的上位者打交道實在是太累了,你永遠都不知道對方的腦袋裡在想些什麼,有時候哪怕已經掏出了自己所有的籌碼,卻也不過就是能讓對方稍稍抬抬眼皮子的程度而已。
今年的合作還算愉快,再加上格奧爾格在保證來年會有一筆不小的讚助繼續確保賽車競爭力的同時,還在價格上繼續做了一些讓利,束龍一家沒有多做猶豫便續簽了一年的合同。
因為束龍全年的超規格發揮,之前預存的二十萬歐其實都還算有些餘量,最後湊了個整隻付了十八萬歐。
其實還有不少大車隊在這個賽季結束前就嘗試聯係過束龍,甚至有幾家提出的條件十分誘人,但束熊和張馨想了想還是婉拒了。
關於自由度的限製性是一方麵,想要享受到對方提出來的優待自然也有必須要完成的指標,而且從條件上看其實細數下來是要比格奧爾格這邊苛刻的。
其他還有許多這杯那杯更高組彆的比賽,束龍自己的意願是可以挑幾站,各種類彆的賽事都體驗體驗,全程跑下來那花銷有點支撐不住。
KZ2的比賽全年歐錦賽其實就三站,能進入決賽的話就四站,雖然單站的費用更高,但總體花費還不如今年。
再加上雷卡俱樂部又是在束龍一家麵對各種選擇最為難的時候,唯一願意給出各種優待的俱樂部,在一整年裡一起共同成長到今天的地步,說沒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格奧爾格本質是個商人,商人逐利有自己的小九九也正常,但同時身為一個純粹的賽車愛好者,每次比賽後為束龍由衷的歡呼和慶祝確實也是真心實意的。
有句話叫做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還有句話叫做從一而終。
度過相對輕鬆的初三上半學期,束龍很快便迎來了非常struggle的2015年。
不完全算是賽車方麵的問題,而是15年從學業到賽車都可以說是關係到束龍人生很多選擇的關鍵節點。
首先便是三月初最讓人頭疼的體育中考。
三維:
【骨骼、肌體強度:69%】
【耐力、耐受:85%】
【神經反射、募集速度:97%】
束龍本身的身體素質就相當不錯,這一年多通過身體的自然發育再加上持續不斷的鍛煉堅持,不僅身體的各項數值都有了穩定的進步,身高也抽條到了一米七七。
基本上考試的內容束龍哪怕沒有專門去鍛煉過,也能輕鬆達到滿分的水平,除了其中一項——坐位體前屈!
可恨麵板裡為什麼關於骨骼和肌肉的描述隻有強度,加一條柔韌會死啊?!
這裡還得說到束龍本身的體型,肩寬腰細標準的大長腿,但唯有一點有些蛋疼,他的手有點短......
一般人的臂展都和自己的身高差不多,許多人的臂展甚至比身高還要長一些。
束龍就不一樣了,現在他的身高177,臂展卻隻有169,感覺自己像隻霸王龍。
束熊卻誇他這簡直是為駕駛而生的手,無論是對方向盤反饋的感受還是對操控的細膩程度都有著先天的優勢,但這個先天的優勢差點在坐位體前屈這個環節就要了束龍半條老命。
為了達到滿分的15厘米標準,束龍一個咬牙的後果就是後麵跑一千米的時候腿都是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