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堯聽著群情激昂的請戰聲,但還覺得氣氛不夠。
既然要戰,他想把所有武將心中最原始的怒火勾出來。
所以陳堯負手而立,麵色陰沉道:“北胡遣使者送來國書盟約一份,大驪非朕一人之天下,乃百官百姓之天下,所以……。”
“是否簽訂盟約一事,由諸位愛卿決定。”
“來人,宣讀北胡國書盟約。”
武公公當即拿出北胡國書展開念誦。
“北胡可汗哥舒德致大驪皇帝書;北胡遣使團拜朝大驪,大公主哥舒芸蒙遭扣留,此為北胡之國恥,特以兵伐之。”
“然,大驪軍備鬆弛,散漫羸弱,不堪之一擊,千山關要塞唾手而得,今兵指雙雄關,立國書盟約,以示兩國修好。”
“其一:永遠割讓六百裡青雲牧場供北胡放牧。”
“其次:每年向北胡歲貢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絹五十萬匹,帛五十萬匹。”
武公公念誦至此,也忍不住腮幫鼓起,咬牙切齒目露凶光。
文武百官更是咬緊牙關雙拳緊握。
這歲貢令魏冉暗暗咋舌,白銀五千萬還好說,因為大驪通貨膨脹嚴重,白銀泛濫不怎麼值錢,但黃金這種硬通貨,國庫都不見得能有五百萬兩。
“其三:還大公主哥舒芸於北胡,並嫁三公主與北胡王子和親。”
“然則舉兵破關,長驅直入兵臨長安,崩滅驪庭,驪人世代為奴。”
驪人世代為奴這六個字,很可能是陳堯自己加上去的。
北胡再野蠻,那也是一個國家,國書盟約中出現這樣一句話,絕對能激起大驪多數人的怒火,若是人人悍不畏死,北胡南征必定失敗。
魏冉能聽出其中這句話有假,文武百官同樣能聽出來。
雖然明知是假,但並不妨礙百官震怒。
主戰派的武將們,很多都已經紅眼,吼聲都要將虎德殿的天頂給掀翻。
陳堯怒喝道:“除此之外,北胡俘虜大驪將士數萬,擄掠邊關百姓十幾萬,揚言半個月內不滿足條件,便每日殺一萬人在雙雄關外築京觀。”
“待俘虜與擄掠的百姓都殺光,便大舉進攻雙雄關,一旦關破,北胡鐵騎長驅直入中原腹地燒殺搶掠,屆時大驪生靈塗炭。”
“諸君誰有破敵良策?”
“陛下,臣願領兵。”
魏冉再次第一個跳出來。
“閔王世子年幼,非是將才,他此舉居心叵測,陛下三思。”
“陛下,臣願領兵退敵。”
“臣願前往……。”
“臣請戰……。”
陳堯掃視一周,最後將目光落在魏冉身上,似乎已經做好決定。
“閔王世子魏冉,上前聽封。”
“臣在。”
“命你為雙雄關行軍總管,領南門大營兩萬威虎騎,五萬宣威營步卒,押運三十萬擔糧草增兵雙雄關,聽從大將軍石林調遣,兩日後出發。”
“諾。”
魏冉內心激動無比,表麵上卻波瀾不驚。
等了這麼久,總算等來一個搞兵權的機會,他能不激動?
而且裴元虎和徐庶都在威虎騎任職校尉,他完全可以借此機會,讓裴元虎和徐庶掌握威虎騎。
不說全部掌握,掌握其中一部分也是血賺。
陳堯的決定,徹底讓文武百官沸騰,大部分都在捶胸頓足苦言相勸。
“啊?陛下不可,行軍打仗絕非兒戲,豈能將六萬大軍交給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藩王世子?”
“臣請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啊。”
“先不說這魏冉有沒有帶兵的經驗,他爹可是閔王,萬一他帶著兵跑去北涼……大驪危矣。”
“放屁。”江彭祖怒道:“閔王世子憂國憂民,為君分憂,陛下都同意他帶兵,你們卻百般阻止,莫非是排擠後輩,怕他軍事才能強過爾等?心生嫉妒?”
畢竟是閔王的老部下,江彭祖肯定要站在魏冉這邊。
但關鍵魏冉想要他的命。
江彭祖對身邊人使了個眼色。
忠勇侯趙破虜主動站出來道:“陛下,臣願擔任副將輔佐閔王世子驅逐胡虜,收複六百裡青雲牧場。”
義薄侯吳勇也道:“臣附議。”
東川侯羅海:“臣也附議。”
魏冉既然請命帶兵,而且又得到了陛下準許,那肯定是有所計劃,他們這些對魏無忌忠心耿耿的老部下,自然要站出來表示表示。
“陛下,臣也願一同前往抗擊北胡,以保邊疆安穩。”
孫乾也站出來請命。
一些家大業大的武將根本嗤之以鼻。
“孫將軍,你一個五品偏將,就彆跟著湊熱鬨了。”
“閔王世子領兵就已經叫人人心惶惶,你再橫插一腳,算怎麼一回事?莫非想讓大驪亡國?”
“陛下,臣以為孫乾不能擔此重任,臣願前往雙雄關……。”
“臣也願前往……。”
如此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所有主戰派的武將都是當仁不讓。
陳堯目光掃了一眼孫乾,又看向了武官隊伍裡的一位相貌英武的中年人,淡淡一笑道:“寧無殤出列。”
那英武不凡的中年人抬頭望了一眼,頗有些無奈的站了出來。
“趙破虜、孫乾出列。”
“臣在。”
兩人齊齊出列。
“命趙破虜、孫乾為偏將,輔佐閔王世子押運糧草,增兵雙雄關。”
“臣,領旨。”
兩人異口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