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閔王府。
計平章興衝衝來到魏無忌所在的書房。
“義父,義父。”
“好事,好事啊。”
魏無忌放下手中折子,一籌莫展道:“李寶樹那廝在雙雄關打了勝仗,消息不可能這麼快就傳遞到涼州,一定是有人在搞鬼,故意讓人散布消息。”
“平章,你說的好事,莫非是大驪戰敗了?本王要的是他們戰鬥不止,若是大驪戰敗對我們來說並非好事。”
計平章笑嗬嗬道:“義父,世子雙雄關打勝仗一事傳到涼州,雖然是有人推波助瀾,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咱們年初發布的募兵令,雖然效果極差,但各州郡的百姓得知世子打了勝仗,不少人都踴躍報名,短短十天,便有四十幾萬青壯報名參軍。”
“加上咱們現有的三十萬大軍,相信不出半月,就能湊齊百萬大軍。”
魏無忌神色一喜:“還有這等好事?”
“哈哈。”計平章哈哈一笑:“這幕後推波之人的目的,明顯是知道長安的世子是假的,故意放出消息,是想讓義父因為痛失一位人才而後悔。”
“卻沒想到反倒是幫了我們大忙,義父以為,這幕後之人會是誰?”
魏無忌有些擔憂道:“不出意外,應該是陳堯。”
“陛下莫非已經知道他是替身?”
計平章一臉吃驚:“若是如此,那……世子是否有危險?”
魏無忌似乎有意避開這個話題,他搖了搖頭道:“停止募兵,如今的北涼財庫,根本養不起百萬大軍,能養八十萬大軍就非常捉襟見肘了。”
計平章見義父對世子的安全並未表現出過多擔心,也就不再談及此事,而是順著魏無忌的話茬往下接:“義父不必擔心,我有一計,養活百萬大軍不成問題。”
“哦?平章有何計策?”
“其一:退兵還農,戰時為兵,閒時為農。”
“其二:兵役減稅,服役一年,減稅半年,但軍餉減半。”
“如果財庫依然緊張,那便服役一年,減稅一年,隻供口糧。”
魏無忌眼前一亮:“還有呢?”
計平章淡淡一笑:“假如一位兵卒服役三年,就要減去其家庭三年賦稅,我們可以出台均攤政策,六年以內,每年隻交半年的稅。”
“不錯。”
魏無忌點頭道:“如此一來,就能大大減輕財庫負擔。”
計平章冷笑道:“如果還不能減輕負擔,那我們就殺雞取卵,北涼豪族巨賈多的是,咱們隻要安些罪名……。”
魏無忌不動聲色說道:“此為下下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此方法。”
“義父是怕落人口實?”
“嗯。”魏無忌道:“北涼五州,有三州都是北燕故土,當年戰事致使人才流失嚴重,否則本王又豈會向溫氏一族低頭?”
在這個氏族掌控傳承,紙比金貴的年代,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當今天下有超過八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彆說讀書識字,哪怕活下去都要用儘全力。
計平章歎道:“如今燕州、肅州、乾州這些北燕故土,主政的都是溫氏一族出身,義父想要擺脫困境,怕是很難。”
魏無忌閉上雙眼,隻是眼底曾流露出一絲沉痛,雙拳握緊又鬆開。
待睜眼之時,又恢複以往那般鷹視狼顧之相。
欲成大事,總要有犧牲。
外麵傳來一陣輕微腳步聲。
閔王妃的聲音也從外麵傳來:“王爺,出大事了。”
話音未落,溫靜姝步入書房,將一個精致的盒子放在書桌上,神色憂心忡忡道:“妾身去取香皂之時,聽城內有不少人都在議論。”
“議論什麼?”
“議論閔王世子一萬步卒打敗北胡十幾萬鐵騎,兩戰定乾坤,收服國土,將北胡驅逐出境。”
“什麼?還有此事?”
魏無忌猛地瞪大雙眼,滿臉不可置信的表情。
計平章驚疑道:“一萬步卒,打敗十幾萬北胡鐵騎?這怎麼可能?”
“不,絕對不可能。”
閔王妃擔憂道:“妾身連問多人,他們都是這麼說的,此事如果屬實,那冉兒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