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起初看到李偉遭群臣圍攻還很高興,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
但後來這些大臣越罵越起勁,連帶著將他也罵了進去,明裡暗裡指責他是昏庸之君。
“住口!你們這些混賬東西,竟敢毀謗朕……”朱元璋怒吼道,在盛怒中也沒忘了帶上李偉,“還有朕的愛卿李偉!來人,把這些人拖下去,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此時廷杖的威力依然很大,打多了很容易致死。
那些正在暢快罵人的言官,聽到這話,不但不懼,反而眼睛一亮。
對他們而言,直言進諫被打,這可是流芳百世的好事,比起千秋萬代留名,挨頓打算得了什麼?
朱元璋此舉不僅未能讓他們閉嘴,反而讓他們更加起勁地喊叫!
“陛下,寵信奸邪是昏君行為,陛下切莫如此……”
“陛下……”
朱元璋頭痛欲裂,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們,但又不能真的殺了他們,畢竟這些人是他自己設下的,當初就是為了用小官製衡大官。
他立這些言官時就告訴他們要敢於直言,現在他們照做,他也不能因此就殺人。
言官他也不是沒殺過,但都是找個其他罪名,或者先調離禦史台再找茬。
眼下沒有辦法,朱元璋隻能揮揮手讓侍衛快點把他們拖走!
隨著這些人被拖出去,哀嚎聲取代了喧嘩聲,朝堂終於安靜下來。
朱元璋鬆了口氣,說道:“李愛卿才華出眾,朕決定,封李偉為工部右侍郎!”
話音剛落,滿朝文武都驚呆了!
侍郎乃正三品,朝廷重臣,許多文官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李偉初入官場,便授予如此高位,實在荒唐!
“陛下,臣不敢苟同!”
剛自地方調回,升任工部尚書的薛祥忍不住站出,他是實乾派,本不願摻合這些複雜的權力博弈,可工部專業性強,讓一個來曆不明的“奇才”擔任侍郎,豈非胡鬨?絕對不行!
“李大人雖天資卓越,然初入朝堂,經驗尚淺,驟然任命為侍郎,實屬不妥!”
薛祥言辭雖委婉,並未直言此人擾亂工部,卻暗含不滿。
朱元璋眉心微皺,不悅地問:“那依你之見,該安排何職?”
“陛下,工部已滿編,不如考量其他各部?”
薛祥態度明確,不願接納李偉,委婉地推脫。
朱元璋冷笑一聲,並未堅持,而是將視線轉向其他各部尚書。
眾尚書紛紛低頭避開,顯然也不願接納。
“既然如此,那朕就自行處置。
封李偉為內閣大學士,執掌文淵閣,參議機要,充任顧問。
其品階與翰林院學士相當。"
朱元璋語氣淡然,所謂“求上得中”,他原本就為此意,侍郎不過是個幌子。
百官見朱元璋稍作妥協,儘管仍對李偉這個小人初入即獲五品官職不滿,但也無人敢再爭辯。
李偉聽著一幫老家夥嘰嘰咕咕說了半天,也沒弄清狀況。
對於這個連尚書幾品都要上網查的曆史菜鳥而言,侍郎也罷,其他官職無非配角,不明白為何這些人對一個侍郎職位爭論不休。
直到朱元璋提到內閣,李偉心中才豁然開朗。
據他從電視裡得知,內閣似乎是極重要的部門,在後世許多國家都保留了類似機構,雖然職能有變,但名稱未改。
直接進入內閣,豈非一步登天?
李偉內心狂喜,職位高低倒無關緊要,關鍵是工資能不能高些!
——
李偉職位確定後,朱元璋讓他退到一邊,繼續處理日常事務。
李偉站在大殿後方靠近門的地方,聽朱元璋講話聽得昏昏欲睡,心裡埋怨著連個座位都沒有。
直到太陽升得老高,官員們的彙報終於結束了,朱元璋宣布午休,處理完事務的人可以回去,但還有些人要繼續參與午朝。
李偉也被留下,無法逃脫,心中很是不滿。
不過也有點好處,朱元璋管飯!
大臣們在偏殿稍作等待,很快午餐就送來了:一碗青菜豆腐湯,不用猜,肯定是光祿寺準備的。
再看看朱元璋,他已經獨自去了後殿享用他的特彆餐食。
吃過午飯接著開會。
好在下午沒什麼事,很快就結束了。
李偉隨著眾人走出奉天殿,可當他離開時,其他人紛紛避開他,偶爾對視也是一臉冷淡,他微笑著回應,得到的卻是敵意的目光。
李偉自覺尷尬,便不再理睬這些人的態度。
剛走出去不遠,小德子就追上來:“李大人,皇上請您立刻前往乾清宮。"
李偉嘴角抽搐了一下,看來還得加班,真是頭疼。
儘管心中不悅,但麵對這樣的上司,他不敢怠慢,隻好乖乖跟著小德子去乾清宮。
然而剛踏入乾清門,他就看見兩個侍衛手持廷杖站在那裡。
李偉心中隱隱不安。
果然,小德子向他們做了個手勢,隨即兩人上前將他按住便開始動手!
啪啪啪,二十大板打完後他們才停下。
還好有小德子的示意,不然打得會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