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東華門外唱名!(4k)_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 第二十四章東華門外唱名!(4k)

第二十四章東華門外唱名!(4k)(1 / 2)

二月二十七,天色將曉。

東華門外。

三百餘位新科貢士齊聚,無一不是興奮之色。

幾十年苦讀寒窗,終是走到這一步。

“咚!”

綿長古樸的鐘聲響起,百餘位著甲禁衛肅立。

“江會元。”鐘聲長響,鴻臚寺負責引路的官員連忙上前指引。

江昭點頭,大步往最前方走去。

作為會元,他得負責引領幾百位新科貢士入殿。

不時有貢士注目,江昭泰然處之,微微頷首,就引得那人受寵若驚,連忙持禮。

江昭走到最前方的那一刻,幾百位貢士的隊形也排得差不多。

於是乎,一行人去往崇政殿。

一路上,長達千餘米的石板,左右皆有禁衛軍持槍肅立,儘是天家威嚴。

檀香嫋嫋,奏響宮樂,文武肅穆。

“宣,新科貢士進殿。”

獨屬於太監的特殊嗓音,往外傳揚。

江昭步入大殿,粗略的掃了一眼。

一眼望去,大殿之上除了監考官外約莫有五六十人,儘是朱紫,無一不是治政江山社稷的大人物。

其中,有六位紫襴袍老者,皆是著錦綬、玉環、玉釧,袖上繡有十二章紋,頭頂梁冠,氣度攝人。

就連韓章、歐陽修這兩位尚書級的人物,也是位列六者之後。

閣老!

往下,六部尚書、六部侍郎、九寺寺卿、九寺少卿,禦史台主官、諫院主官、五監祭酒、翰林學士......

無一不是仕林頂端的人物!

就連江昭的祖父江誌,也隻能居於末位。

貢士入殿,幾十位身披朱紫的大人物都注目過去,哪怕僅是無意間散發的餘威,都讓幾百位貢士不自主的心中不安,舉止忐忑。

哪怕是江昭,也有些不自在。

以他自幼養成的從容姿態,一位兩位高官的注目很難讓他忐忑不安。

從理論上來講,幾十位朱紫大員的注目分散於幾百位貢士,注視強度甚至不如一兩位大員單獨盯著一人。

但,理論是理論,事實是事實。

事實上,江昭名揚天下,聲名是年輕一代獨一檔的存在,這一次又是會元。

前些日子,一首《神童詩》再度揚名,膾炙人口的詩句引得文人爭相傳頌。

他實在是太出名!

幾十位朱紫大員的目光,起碼有六成都是望向他。

這擱誰都得不自在。

哪怕是皇帝讓些人突兀的盯著,怕是都得心中發怵。

幾百位貢士站好,編銅鐘磬長吟,場內儘是肅穆之氣。

經左首之位的一位老者帶頭,官員與貢士齊呼萬歲,行三叩九拜大禮。

“平身!”

一手抵著禦案,手執朱筆批示奏折的官家趙禎,起身掃視階下貢士,舉止間儘顯勤政愛民,又不失浩大威嚴。

半響,他兩鬢微白,溫和點頭:“諸卿皆經州縣磨勘、禮部遴選至此,可謂萬裡挑一。朕觀爾等策論,有擅治河者,有擅邊備者,亦有擅諫時弊者。”

“今日殿試,朕以【春秋對義】為題。諸卿當知,昔管子佐齊桓公九合諸侯,非惟兵戈之利,更在禮義之張。今我大周承平百年,然河北水潦、西夏窺邊、吏治積弊猶存,諸卿且論治國當重名器乎?重實利乎?”

言罷,趙禎坐回龍椅,執筆處理奏折。

左首之位,那位老者轉身麵向貢士,又宣讀了一次趙禎出的殿試題,宣布殿試正式開始。

鴻臚寺官員連忙指引起來。

這崇政殿是太祖時期特意建造,為的就是這一流程,左右以幾道大門分割,拉開大門就是供給考試的座位。

殿試一道,一向都是早有準備。

此刻,左右兩方的座位上都標有考生的名字,筆墨紙硯一一齊全,都是上好的貢品。

江昭找到自己的座位,理正衣冠,目不斜視。

不一會兒,卷子分發下來,唯餘考官淡淡的腳步聲。

江昭認真的分析了一下考題。

且論治國當重名器乎?重實利乎?

名器,意思是象征權力的禮器,可引申為禮製規範、官職爵位、道德名分等製度性的東西。

實利,意思是利益,可引申為關乎國家存續的經濟收益、軍事力量、民生福祉,也即是物質性的東西。

這個論題,論的也就是究竟是規守製度,還是注重時政利弊。

有點改革與守舊的影子!

江昭一歎。

這種考題,倒是不難答,就是很難答好。

單純的為了答而答,無論選規守製度,亦或是注重時政利弊,都可以有不小的說法。

規守製度就強調製度的優勢,注重時政利弊就強調國家的危機。

但,單獨的選某一種,注定是落了下乘。

一個問題,保守派大人物一定是冥頑不化的老頑固,改革派的大人物一定是不顧一切的急先鋒嗎?

肯定不是!

除了司馬光那種罕見的頑固保守派,彆的保守派都並不徹底保守。

絕大多數大人物,其實都是可保守,可改革的存在!

但凡是乾到文官頂層的人物,無一不是視野開闊。

既看得見改革成功的好處,也看得見製度傳承的優勢。

也正是因視野開闊,那些大人物能夠看到的更多,著眼於全局,並預見改革失敗的壞處與製度僵化的劣勢。

而之所以有保守派和改革派,無非是利益糾紛與政見問題。

一個人究竟是保守還是改革,往往是綜合量化,權衡利益後的結果。

並且,無論哪一個派係,都可以又分為改革派與保守派。

派係的保守與改革並非是固定的選擇,這取決於黨魁的決定。

同樣,一個人究竟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也取決於其一生的經曆。

不少官員,其前半生的政見往往與後半生背道而馳。

改革派變保守,保守派變激進。

也因此,對於那些大人物,特彆是閣老、尚書一級的人物而言,考試的貢士究竟是保守亦或是改革派,並不重要。

一則,其派係內本身就存在保守派與改革派,並不稀奇。

二則,雙方注定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不存在政治利益糾紛。

三則,改革派與保守派並不是標準的派係劃分。

於文官而言,改革與保守僅是政見,更像是一個“臨時派係劃分”,唯有在要實行改革事宜時才會出現改革派與保守派。

事實上,真正的派係劃分是以閣老為首的六把椅子代表的六波利益集團。

那才是真正的派係!

政見≠利益集團!

而利益集團,才是真正的派係。

這些閣老在意的唯有一個東西純粹的洞見本事!

無論是保守派,亦或是改革派,都不需要測試新晉進士政見的問題。

畢竟,一旦步入仕途,新晉進士究竟偏向於那一方,甚至都不需要特意甄辨,就會自動顯現。

保守與改革,重要嗎?

可重要,可不重要,最起碼在殿試時並不重要。

尚書是如此,閣老也是如此,皇帝就更是如此。

江昭了然。

這道殿試題,表麵考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區分,實則考貢士們的視野格局。

單純的批判改革派或者保守派,那就是視野格局不夠,尚未跳出派係的淺顯劃分方式,洞見考題的水準也不高。

一個派係,什麼時候選擇改革,什麼時候選擇保守,並不是固定的結果,而是一個動態平衡。

若是保守與改革兼備,選擇找一個平衡點,那就說明考生視野格局不俗,已經跳出了所謂的改革派與保守派這種粗糙的劃分。

半響,江昭奮筆疾書起來。

“臣對:名器實利,皆不可偏廢。昔者管子佐齊,倉廩實而禮義興;商君強秦,法令行而國威立。今聖朝承平,當審時度勢......”


最新小说: 聖鷹王朝 穿越之撿了個奶娃當妹子 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 神瞳鑒寶 我家床底通大明 稗宋反骨仔 王婿 小辭,我和女兒都在等你回來 重生後皇朝中我指鹿為馬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