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變得‘自私“了,汪文迪倒變得‘愛管閒事“了。
他朗聲一笑,應承下來。
第二天。
電視機裡播著早間新聞,他們也有一茬沒一茬的聽著。
聽的是,全國手工藝大展,今日在江夏市正式開幕了。
「說起這手工藝大展,」張霏霏這兒忽然想起來了,道,「前幾天我還收到了邀請函來著,我給忙忘了,往年爺爺就愛看這些個東西,什麼捏泥人兒啊、木版畫、雕刻……一類的,基本上碰著空檔,爺爺都會帶我一塊去。」
熊巍點頭道,「確實,老爺子是偏愛這些傳統的玩意兒,我記得……這好像是第一年定在江夏市開吧?」
張霏霏道,「是的,去年在京師,前年是在……申城吧。」
說話間,電視裡的節目畫麵已經切到了江夏市手工藝大展的現場,開始了直播。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龍泉青瓷,現場人山人海,群眾格外熱情,解說員也非常專業到位,介紹道,「龍泉青瓷的燒製,從一千七百多年前就開始了。」
「它是我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燒製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要求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曆史名窯之一,現在已經是非遺文化了,大家可以近距離欣賞一下,那孩子不要搞破壞啊……」
聞言,電視裡電視外的觀眾們都笑了。
隨著鏡頭的深入探索,一六色、栩栩如生的精巧圖案闖入了眼簾。
解說員的聲音也立即跟上,道,「接下來大家看到的是刺繡,但這可不是一般的刺繡,這是苗族刺繡,代表的是我國少數民族刺繡的最高水準。」
「這話一點不假,苗族刺繡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它的刺繡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圖案與紋樣都有一個來曆或傳說,是我們民族情感的表達,比如這蝴蝶、這龍、飛鳥……等等,都是《古歌》傳唱的內容,色彩鮮豔,構圖明朗,樸實大方。」
苗族刺繡,也屬於非遺文化之一。
電視內精彩的內容讓這頓早飯都變得額外的津津有味,也算是隔著電視屏幕,讓張霏霏見到了今年的手工藝大展,可謂是大飽眼福,難怪張德音對這些東西格外的青睞。
畫麵再轉,乃是我國的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與其他藝術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擁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把剪刀或刻刀,能把一張紙剪刻出千變萬化的模樣來。
張霏霏看得興致盎然,道,「咱們今年過年也剪紙玩兒吧!」
汪文迪笑道,「那今年過年可有的忙活了,又要包餃子,又要剪紙……」
她笑吟吟的應道,「還要一塊兒唱歌,一塊放煙花!」
說話間,電視內的聲音突然炸開了。
群眾的聲音從熱鬨的叫好聲變成了慌張失措的求救聲。
「救命啊!鬨鬼了!!」
沒毛病,現在的鬼都很敬業,大白天的就出來刷業績了。
眾人的視線紛紛投向了電視內,隻見眾人四處逃竄,扛著攝像機的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一個劇烈的震動後就砸在了地上,鏡頭視角鎖死,隻能看見人們的下半身,所有人的腿腳都在拚命的往場外的方向移動。
忽的,刺眼的紅色一閃而過。
紅色的速度比人們要快得多,但隻有一抹,不一會兒就撲倒了一個人,那人正對著鏡頭,臉上的表情驚恐而絕望。
下一秒,他就閉上了眼睛。
但光從這個狀態來看,根本看不出是死了還是沒死。
借此機會,他們得以看清了那個將人撲倒的紅色。
眾人眼中皆有驚訝之色,汪文迪皺眉道,「居然是……紙人。」
場地內一下變得寂靜無聲,能跑的都跑了,沒跑的也就全倒在了地上,隻剩下這一台攝像機,而那紅色的紙人朝著場外的方向,或許是要出去害更多的人。
張霏霏站起了身,著急道,「文迪,咱們能不能……」
她話還沒說完,那抹紅色又回到了攝像機的鏡頭內。
:.x
為您提供大神準時不早退的阿潔的《風華鑒》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四百八十二章紅色紙人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