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香的高粱米糊夾雜著一絲肉類的油脂香,負責給他們放飯的夥計說:“是宣義夫人從自家的農場裡運來了一批豬肉。”
“沒多少,怕不好分,所以就剁成沫子和高粱米一起煮了。”
大家聽完,許多人眼眶都紅了。
他們現在的日子很不好過,大多數商人們緊閉家門,生怕多分擔一點兒。
隻有宣義夫人每日都在滄州組織災民,維護秩序,發放糧食,看病救人。
“宣義夫人說,這些肉都是慶王殿下花錢買來的,你們就放心吃吧。”
“慶王殿下原來心裡也是有百姓的……”百姓們喃喃。
沒有天災以前,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因為慶王壓迫,封底百姓們的賦稅更高,官府總能征收各種各樣的稅。
沒想到這次慶王居然會管他們的死活,還給他們買肉吃。
那麼多難民,一點兒肉食不夠分的,隻有將其剁碎了熬煮在一起,大家肚子裡才能分到一點兒葷腥。
慶王下了強製捐款令,每家商戶需得捐款三萬兩,用以購買抗災物資。
楊榮昌一邊罵罵咧咧,一邊不得不準備捐款。
“楊大人,就三萬兩?”
前來收繳捐款的人是慶王親自安排過去的,因為晁縣遲遲沒有半點兒動作。
楊榮昌有多貪,他們都是知道的,光是他居住的園林就造價不菲,還是按照慶王府的風格來建造的。
不過沒敢照著建罷了,除非他的九族不想要了。
“王爺不是說了,隻捐三萬兩嗎?”
“而且這三萬兩也不少了!”楊榮昌看著那白花花的銀子就那麼捐出去了,心都在滴血。
“楊大人,王爺說的是邊城商戶,那些商戶捐款三萬兩,到了你的手裡,還得被抽走不少吧?”
“你來再去的捐款都敢貪,你也不怕遭天打雷劈!”
楊榮昌老臉鐵青,他就是不想捐款,也不知道王爺這次是怎麼了,居然會這麼好心去管災民的死活。
他們的死活哪裡有自己賺銀子重要?
先前邊城旱災時,朝廷也有賑災款,但基本上都進了楊榮昌的腰包裡。
習慣了自己腰包鼓鼓的感覺,又哪裡舍得將這些錢給吐出來。
“楊大人,宣義夫人可是又捐錢又捐物資的,王爺下的令你也敢不從?”
宣義夫人,宣義夫人!
又他娘的是宣義夫人!
楊榮昌現在是隻要一聽見宣義夫人這幾個字,就渾身冒雞皮疙瘩。
上回上繳皇糧一事,他就在陸晚手裡吃過虧了。
“交,我交!”
楊榮昌後槽牙都要咬碎了,慶王的人收走了捐款和物資就離開了。
“大人。”
屋子裡的燭燈驟然熄滅,漆黑的人影就那麼毫無預兆地出現在楊榮昌的身後。
“啊——”楊榮昌是個怕死之人,當即被嚇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你、你是誰!”
楊榮昌嚇壞了,這人咋還悄無聲息出現在自己身後呢?
聽聲音,似有些尖細,不注意聽還以為是個女人的嗓音。
“大人不必感到驚恐,奴才是來幫您的……”
今夜應該算得上是滄州災民們吃得最飽的一頓了,孩子們的肚皮喝得鼓鼓的。
同大人們一起擠在搭建的簡易木房中,木板上鋪了一層厚厚的乾草用以取暖。
他們通常都是十幾二十個人擠在一起,屋子中間隻有一個小小的火爐還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