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證是什麼?我們根本不知道,也不想要的呀!哦,你們廠領導說抵工資,就用它抵工資啦?”
“三個月沒發工資,我們日子要過不下去了呀,你們還來這一套,是讓我們過年喝西北風去嘛?”
……
隨著站在門口的陳玲關上辦公室的門,從樓梯那邊傳來的聲音被徹底隔絕在財務辦公室外麵。
因為科長羅麗娟提前警告過,所以財務科裡沒有人跟著去鬨,這會人很齊全地坐在的辦公室裡,也沒有人就廠裡新發的通知發表意見。
沉默當然不是因為她們沒有意見,情況就像剛才外麵傳進來的抱怨聲音說的那樣,滬市第二機械廠經營遇到困難,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發工資。
前幾個月不發工資,大家咬咬牙還能熬,可這都一月二十三了,離春節不剩半個月,再不發工資,年還怎麼過?
本來大家想著,放假前這事肯定會有個章程,廠裡多的不說,半個月工資總是要發的,至少讓大家應應急。
再加上都是老職工,知道廠裡遇到困難,大家都願意體諒。所以再著急,廠裡職工們也隻是在心裡憋著,沒想過要逼領導發話掏錢。
誰想他們願意理解廠裡的困難,廠裡領導卻不怎麼願意為他們考慮。
今天上午,廠裡貼出通知,說考慮到臨近過年,職工們手頭緊巴,所以廠裡開會討論,決定撥出部分資金,發放一個月工資讓大家應急。
但因為上麵領導下達命令,要求機械廠協助消化定量股票認購證,所以發放下來的工資分為兩部分,一半發現金,另一半發股票認購證。
看完這通知,廠裡職工們都懵了。
雖然滬市成立證券交易所的這兩年裡,股民數量翻了好幾倍,但這翻倍是針對原有股民而言。這些人分散融入滬市這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裡,連水花都不會有。
比如機械廠這幾千職工,真下場炒股的寥寥無幾,所以說起這股票認購證,大家都是滿頭問號。
股票認購證?那是什麼東西?能抵錢?
直到中午吃飯時間,股票認購證的相關信息才陸續傳播開,原來廠裡這次要發的股票認購證,是滬市在吸取興業房產新股發行時出現踩踏事故的教訓後,為了更安全也更公平地發行今年,也就是九二年即將上市新股發行的有價憑證。[1]
而有了股票認購證,才能參與當年發行新股購買權的抽簽。
沒錯,股票認購證隻能讓你參與抽簽,而非確定的購買權。
中簽了,你才能以發行價認購指定範圍內的公司股票,如果這家公司上市後股價上漲,你就能借此獲利。
反之如果沒有中簽,你手裡的這張股票認購證就會變成廢紙。
要是中簽率高,大家反應或許不會這麼大,但這一年認購證發行不限量,而計劃上市的新股隻有十幾支,不出意外,中簽率會低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而就算中簽,也未必能回本,畢竟認購證價格不便宜,一份就要三十塊,剛上市的新股單股卻通常不過幾塊錢。
所以在大家的認知裡,買了認購證左也是虧,右也是虧,區彆隻有一個大虧一個小虧,是個賠本買賣。
何況廠裡一說,就是要用認購證抵半個月的工資,大家自然不樂意。
財務科裡的這些也是普通職工,工資沒比一線工人多,每月開銷也不比一線工人少,工人們會因為認購證抵工資而憤怒,她們心裡當然也會不高興。
直屬領導在的時候她們不敢說什麼,這會領導去了外麵維持秩序,大家就忍不住了,
回到座位的陳玲率先開口:“廠裡這些領導真是,他們有錢,不在乎這一百兩百的,可我們這些普通職工都是要生活的啊!本來我想著發了工資,給我家囡囡買身新衣服,現在還買什麼新衣服呀,喝西北風好了!”
陳玲對麵坐著的孫淑蘭說:“是啊,其他單位要抵工資,發的至少是廠裡生產的商品,就算不值錢,賣掉也能有點錢補貼生活。我們廠裡的領導倒好,幾張廢紙就想抵掉我們的辛苦錢,算得精哦!”
和孫淑蘭隔了條過道的周榮聞言苦笑:“你們都算好的,兩口子總有一個人在其他單位,不像我,夫妻兩個都是廠裡職工,領導張張嘴,三百塊沒有了。”
陳玲和孫淑蘭一聽,都安靜了下來。
確實,廠裡拖欠工資這幾個月她們雖然發愁,但心裡還是有底的,畢竟男人也是國營廠正式工,工資不比她們少。
尤其陳玲今年才三十出頭,結婚前就計劃生育了,所以夫妻倆隻有一個孩子。她又是個精打細算的人,工資正常發的時候每個月都會存一半工資。
丈夫有收入,手裡有存款,彆說三個月不發工資,半年不發工資她都能穩住。
孫淑蘭負擔比陳玲重一些,但她乾了十幾年出納,經驗足,在外麵還有一份兼職。兼職收入比不上工資,但加上她丈夫的工資也夠用,不必動用存款。
周榮就不一樣了,家庭負擔重就算了,夫妻兩個還都是機械廠的職工,廠裡發不出工資,他們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存款。
而存款,總是越用越少的。
這個年,他是真的不好過。
三人輪流歎氣,坐在周榮對麵的葉薇也忍不住歎氣。
她的負擔倒是沒那麼重,雖然她爸媽已經去世,下麵還有一雙未成年的弟妹,但她爸是為了拯救國有資產犧牲的。
當時廠裡按照政策,給他家發放了一筆撫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