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與夏國的交界處,三國聯盟會談就在這裡進行。
金國以及遼國來的都是一個親王,但是夏國的話則是身為皇帝的水溶親自到來。
可見在三國的關係當中,夏國無疑是處於最低點的。
“諸位,大周的實力越發強大了,若是放任他們這麼發展下去的話,等待我們的將會是滅國。”
水溶如此說道。
金國親王嗤笑一聲。
“我看要被滅國的是你們夏國吧,你們夏國現如今的領土還是從大周那邊搶奪的,他們若是發動戰爭,第一個對付的便是你們夏國。”
因為水溶得到了大周那些逃跑的世家門閥支持,這段時間的實力可是飛速膨脹,已經遠超當初。
就算是麵對金國也不再用那麼卑躬屈膝,除非是金國可以舉國之力討伐夏國,否則的話現如今的夏國已經有資格對金國說不。
也就是因為這樣導致金國內部對水溶很是不滿。
當初還是他們支持水溶建立的夏國,但是現如今這條狗似乎已經逐漸脫離掌控了,這是金國不願意接受的事情。
從而對水溶的態度自然也就不如以前了。
水溶並未生氣,畢竟隱忍了那麼多年,在大周一直都偽裝自己,如果是那麼容易喜怒於色的話,那早就失敗了。
“話不能這麼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而且說到被占領的國土,金國與遼國現在占據的燕雲十六州,曾經也是屬於中原皇朝的,你們覺得大周會坐視不理嗎?”
金國與遼國的親王突然沉默,他們其實也就是口頭互相爭論一下,但其實對於今日的結盟,其實三方都知道這是必然的。
唯一需要商議的是,三方如何針對大周,亦或者是讓大周付出代價之後,去如何瓜分這些財富。
這場會盟整整持續了十幾日的時間,畢竟關乎著各方的軍事動員,這如果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話,那事情就不會有那麼複雜了。
雖然這件事很隱秘,但最終還是被大周察覺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神京城禦書房內,看著繡衣衛上報的機密情報,趙鎮對著麵前的幾個重臣問道。
“諸位愛卿認為應當如何?”
眾人爭論不休,但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大周雖然強大了很多,可如果同時麵對三個國家的話,難免還是有些壓力過大。
因此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其中一個國家接觸,最好能夠將敵人的聯盟給瓦解,這樣的話就可以給大周爭取到一線生機。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的話,他們的這種做法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
但很可惜,在趙鎮看來並非如此。
趙鎮左右看了一下,他現在實行的是軍政分離。
但因為趙鎮才剛稱帝,在這之前的時候這軍事上的事情,全部都是趙鎮一個人管著。
所以群臣並不清楚現在的大周整體實力到底有多強大。
可想而知連己方軍事實力都拿捏不準的情況下,群臣隻能用以前的經驗以及大周的經濟實力來分析大周的整體國力。
思索一二趙鎮有了一個想法。
“這樣吧,三個月之後便是國壽之日,朕決定在國壽之日的時候舉行閱兵。”
群臣好奇的看著趙鎮,閱兵是什麼?
經過趙鎮的解釋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閱兵就是觀兵,講武的意思。
從古至今就有閱兵的說法,一般情況都是為了誓師,稱霸,亦或者威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