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詫異,倒不是震驚於這件事,而是感歎於廖小琴神情的堅信不疑。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那什麼......這事你信?”
廖小琴目光灼灼地盯著我。
“你鑒定古董的能力,也算出類拔萃。請告訴我,金蠶蛻、旬夷妖樹、無間鏡,是哪個年代的?”
我頓時啞口無言。
這三樣東西,每一件都是我親眼所見,它們的款製極為古怪,根本無法進行斷代,材質更是匪夷所思,我甚至一度覺得不屬於地球上的東西。
廖小琴又問:“它們的功能,你認為以目前我們的科技手段,能解釋的清楚麼?”
金蠶蛻能讀取上古巫醫的記憶,旬夷妖樹可以導致大量河水乾涸,無間鏡足以讓人體內的細胞和神經元重塑......
它們好像均來自未來的科技樹。
我試圖反駁。
“它們確實無法斷代,功能也難以解釋,但或許隻是我們當前的認知水平還未達到,也許未來的某一天,認識水平提高,它們就可以講得通。光憑這幾樣東西,不能證明你說的封存天棺之事真實存在。”
廖小琴再問:“如果我再告訴你,它們的形態、功能,在天狩行秘傳的古籍中均有明確記載呢?”
我一下愣住了。
天棺重寶不會說話,它們無法自己證明自己。
可如果是來自周朝的古籍,闡明了它們形態與功能,而且現在又確實發現它們存在,且與記載完全吻合,那這事情就否決不了。
這符合考古工作中的佐證方法。
比如,某本史書記載,某位帝王天生神貌,有著兩副牙齒,這不符合人類都隻有一副牙齒的常識,可以認為這書簡直是在瞎扯。但當打開這座帝王陵,找出他的頭蓋骨,發現他確實存在兩副牙,這件事情無論有多麼逆天,從考古結論來講,它就是真實存在的。
天棺重寶之事,也是同樣的道理。
它們一件件被取得,一件件被驗證,說明天狩行所遺留下來的古籍,記載準確無誤。
可這一結論,換誰一時之間都難以消化。
沉寂了好一會兒。
我也找不出任何反駁點,擰了擰眉頭。
“那你們這天狩行到底是乾嘛的,怎麼其他古書沒記載的東西,你們會有?”
廖小琴向我解釋。
“天棺重寶之事,本來就屬於驚天絕密,其傳承來源,分片段刻在了九鼎的內壁上,文字全部組合在一起,才可知道來源。未獲得九鼎者,絕不可能知道裡麵封存著九大上古神物。”
“也就是說,夏九鼎傳商,商又傳至周,隻有天子才能窺見鼎的全貌,了解個中秘辛,這也是彆的古書從未有關相關記載的原因。可在周赧王期間,王室突然發現,九鼎中封存的九大神物已消失不見,去向未知。”
“周赧王大驚之下,在王室後裔中挑選了多位資質上佳的年輕人,聘用名師對他們進行嚴格訓練,待他們成才之後,成立了一個秘密的機構,天狩行,告知他們天棺重寶之密,命這些人專門尋找它們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