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上了平台,眼前的情景讓人訝異萬分。
這處平台大概七八十平方,緊挨著岩壁,岩壁內凹,形成了一套大平層大小的天然洞穴。
平台以及洞穴的四周,布滿了骸骨,足足可能有六七十具,歪東倒西躺滿了一地。
骸骨旁邊還有不少盔甲、刀劍,甚至還能見到鍋灶。
拿著探照燈往骸骨照去,發現普遍個子不高,骨骼比較細,顯然都是女人。
最顯著的特征為,這些骸骨全都比較完整,未見刀砍劍傷的痕跡,骨頭上布滿了不少黑灰色斑點。
全都中毒而亡?
由於佛母井常年潮濕,地麵的盔甲刀劍,鏽跡斑斑,手稍微一捏,就徹底碎裂。
狗皮丁翻了好多副鐵器,沒找到一副完整的,全腐朽不堪。
“太可惜了!小孟,如果這些盔甲刀劍完好無損,弄出去應該賣不少錢吧?”
我點了點頭。
“估計二三十萬是有,但爛成這樣,收廢鐵的都不要。”
我蹲下身子,在骸骨的旁邊,還發現了不少三公分見方的鐵牌,上麵似乎有字,但被鐵鏽給蓋住了。
歲月侵噬,這些鐵牌非常脆,稍微一用力就斷裂。
找到一塊硬度相對高一些的鐵牌,在旁邊石頭上小心翼翼地磨,上麵的鐵鏽像雪花一樣灑落,鐵牌上露出了幾個字。
佛母軍。
我心中一震。
村民口中傳說的故事,竟然是真的?!
無論是古董商、盜墓賊、考古專家,對曆史傳說的探究,都是深入骨髓的一種習慣。
這一下徹底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強烈想弄清楚這支佛母軍到底是什麼來路。
轉身拿起了旁邊的甲胄,采用與磨鐵牌一樣的辦法,將上麵的鏽跡給挫開,接連挫了好幾幅甲胄,無一例外,在腰帶下方都刻著產地。
益都卸石棚。
它們全產自益都?
要知道,封建社會對刀劍雖然進行管控,但由於生產生活很多時候都要用到利器,所以對普通百姓擁有刀劍,官府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對甲胄卻完全不一樣,甲胄可以防刀劍砍傷,是純軍事用途,官府與平民之間唯一的武器優勢,便是官府擁有大量的甲胄,所以對私鑄甲胄者,一經發現,必是殺頭的重罪。
佛母軍如此多的甲胄竟然都出自同一個地方,隻能說明一點,益都卸石棚乃她們起兵或者盤踞的大本營。
益都這個地方,現在應該為魯省青州。
近六百年前、魯省青州、女性部隊、折紙為兵、將領為佛母......
我腦子突然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