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免於戰火的,就是當時沒有參與希爾芙攻勢的南部戰線。
當時的我怎麼也想不通敵軍為何不在南部戰線發起攻勢。
完全沒想到竟是敵方將領拒絕執行進攻命令。
還以為他們是害怕全線突擊太過冒險,或是覺得南方資源匱乏才故意放著不管。
“能保住南部城市,是眼下唯一的希望了。如果政府真在爭取和談,那裡應該就是我們僅剩的容身之地了。”
“和談啊”
南部都市雖然資源匱乏,但至今仍保持著戰鬥力,市民也安然無恙。
正因如此,若是和談的話,這裡很可能會成為奧斯丁方麵允許保留的領地。
所以高層才不願調動南部的兵力吧。
“能和談當然最好。但以現在的戰力差距,對方恐怕不會接受吧。”
“說不定倫威爾少校正是為了促成和談,才要在這裡奮勇作戰呢?”
“你是說靠在這裡阻擋敵軍進攻來促成和談?這能行嗎?”
“抱歉,我不懂軍事。關於倫威爾少校的真實想法,也隻是我的猜測。”
說實話,若問能否在馬什代爾維持戰線,我隻能說希望渺茫。
畢竟周邊其他城市都已被攻破。
如今隻有馬什代爾一帶還在阻擋敵軍推進。
但這樣的戰術價值究竟有多大尚不明確。
而且這並非勢均力敵的對抗,不過是在爭取時間罷了。
若能因此讓市民成功撤離,那拚命也值得。
“你說敵軍會不會嫌麻煩,直接繞開馬什代爾?”
“若是放任馬什代爾不管,我們就能肆意襲擊敵軍補給線。對方可不會這麼好心。”
“也是啊。”
要塞的弱點之一在於難以應對迂回戰術。
自古以來,對於固若金湯的要塞城市,采取棄而不攻、轉從其他地區進軍的策略屢見不鮮。
然而,若現在的薩巴特軍也如法炮製,就會在進軍路線後方留下敵方戰力。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歡欣鼓舞地從馬什代爾出擊,攻擊敵人的補給線。
運作得當的話,甚至能讓敵軍因補給困難而無法持續作戰,最終被迫撤退。
“況且,敵人應該也很想從馬什代爾掠奪物資吧。”
“對敵人而言,這座繁華都市馬什代爾確實充滿誘惑。”
所以敵人幾乎不可能放任馬什代爾不管。
隻要奧斯丁軍還據守於此,他們就不得不認真展開攻略。
想必倫威爾少校也是預見到這點,才選擇撤退至馬什代爾。
“打擾,通訊聯絡。”
“是,明白了。”
僅僅間隔一天,敵軍的魔法攻勢便隻能用"狂暴"來形容。
轉瞬間,前線防衛部隊就遭受重創,被迫開始撤退。
“怎麼了?小老大!”
“少校下達了撤退命令。似乎連第二堡壘也要放棄了。”
少校判斷若繼續固守堡壘恐遭全殲,因而指示後撤。
“第二堡壘已經淪陷了嗎?”
“我們也收到了撤退命令。繼續在前線作業太危險了。”
短短一日之內,第二堡壘便告失守。
至此我軍僅剩的防禦工事,就隻剩第三層堡壘與馬什代爾城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