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律師能聽我說話麼?”
連麥成功,李晨將思緒拉回網友身上,不在看那些沙雕彈幕:“可以聽到,你有什麼想要谘詢的。”
“是這樣的…”
男網友開始講述了他的故事:
他有一個朋友,因為涉嫌幫信被執法單位給抓了…
聽起他的故事,直播間內的網友又開始整活:
“兄弟,彆什麼朋友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好麼?”
“張三:你人還怪好來,替你的朋友問事。”
“張三:伱如果不坦白的話,我可能幫不了你。”
網友也注意到直播間內的彈幕,也決定不再隱瞞:“好吧,我承認,這個朋友就是我自己。
有關於犯法的事情,我從來都不敢去做,和那個網友溝通的聊天記錄也沒有刪除,可以證明我並非明知,我真想不通,為什麼這樣還說我是明知?”
直播間的彈幕開始回複:
“笑死我了,你都跟人家刷臉取現了還說你不是明知?”
“貸款?你這是給自己的借口吧?”
“我沒有!”
男網友聽到這裡情緒徹底激動了起來:“如果我真的知道,怎麼判刑我都認,這是我活該,因為我的行為讓受害者的錢從卡裡走了出去,可是我明明不知道!
而且,我新辦的銀行卡,莫名其妙走出去好一千多萬,從頭到尾我就刷過一次臉,手機有驗證碼,到底是怎麼走的?”
“啊對對對,你沒毛病,你是受害者,你是被冤枉的!”
“張三:這位兄弟無罪,我說的!”
“兄弟,你應該把這些想法說給抓你的人聽,我們信你也沒用啊是吧?”
“抬走抬走,下一位,十個九個說自己是被騙的,真的好搞笑。”
李晨見狀也是推了推自己的眼鏡,停止網友之間的繼續對線:“這位網友,我先把你抱下來,你呢也平複一下自己的情緒,聽我跟你說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呢,我們要準確認識幫信罪的準確定位,他裡麵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詞語,叫做明知。
而明知呢,我上一次也講過可能是沒有具體說明。
什麼叫做明知,從主觀意義上來講,就是你知道對麵的那個人是犯罪分子而幫助他實施犯罪的行為,就叫做明知。
客觀條件,這個定罪的方向十分的廣泛。
舉個例子,你把銀行卡交給了對方操作,中間來回轉了幾十萬甚至更多的錢,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人家拿自己的錢轉賬,為什麼要借用你的銀行卡,之後倒給你錢?
如果這筆錢的來源是合法的,也完全沒有必要從我們手裡走對吧?
當然了,如果你確實有證據能夠證明你自己不是明知,也有可能觸犯的就不再是幫信罪而是其他的罪名,因為在銀行辦卡的時候就有明確規定禁止出售、出借銀行卡等相關規定,從你把卡給第三方的時候就已經犯法了。”
看向直播間,李晨繼續解釋:“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罷,實際上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現實中,犯罪分子就是用你的銀行卡走的這筆錢。
而律師能做的,就是幫你減輕這個罪名的危害性。
實刑能不能判緩刑?金額不大的情況下能不能做到不起訴,這還要看律師和地檢署之間的溝通,還有你本人對自己的罪行的一個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