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衛文麿成了首相,但軍部顯然根本不相信他。
軍部以“軍部大臣現役武官”製度,通過陸軍大臣杉山元,還有海軍大臣米內光政來插手內閣事務。
這相當於用手掐住了近衛文麿的脖子。
這使得近衛常常和天皇抱怨,說他“像個聾子,也像個瞎子”。
近衛內閣組建,也意味著日本內部政壇的動蕩暫時結束。
各方達到了一個所謂的“平衡”。
由此,影響世界格局,為華夏人民帶來最大苦難的日子來臨。
1937年7月7日,日軍先是提出無理要求,隨後借機徹底對華宣戰。
盧溝橋,宛平城...戰火彌漫。
可笑的是,近衛當初也是奉行“不直接開戰”的策略,如今組建內閣還不到一個月,麵對日本對華的全麵侵略,他卻並無半點阻止。
反而是默許,甚至鼓勵。
在日本內部沒有矛盾的情況下,侵華戰爭開始的無比順利。
7月11日,近衛內閣同意增兵,後立刻動員國內三個師團赴華。
18日,一個讓陳立終於放心下來的急電到了日本。
原來就在昨天的17日,在經過輿論壓力、以及形勢判斷後的金陵小可愛,終於在廬山發表講話。
從此刻開始,華夏民族暫時放棄內鬥,開始全麵抗戰。
七月,日本徹底在占領北平和津門後,立刻利用華北事變積攢的優勢控製了整個華北地區。
八月十三日,日軍開始全麵進攻滬上。
與此同時,終於反應過來的國民政府,調集70萬軍隊奮力抵抗。
這便是代表著華夏與日本開啟全麵拉鋸戰的“淞滬會戰”。
這一場戰爭,足足持續了三個月之久。
但無奈,武器、戰術素養、軍心都劣勢的情況下,淞滬會戰雖然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粉碎日本“三個月滅亡華夏”的狂言。
但戰術上,華夏卻還是敗了,滬上失守,成為淪陷區。
中國軍隊超過30萬的傷亡實在是觸目驚心,這一仗,也徹底讓華夏民族意識到了“再不反抗,就要滅亡”。
與此同時,遠在本土,每天忙到掉頭發的陳立卻顧不上為死去的華夏英雄們哀悼,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
很快,又一封急電被送到戴老板手中,這已經是一個月內的第三次電文。
【滬上戰役讓日本方麵憤怒,他們大有氣急敗壞之趨勢,以我推測,金陵危矣,日寇殘暴無人性,請速速組織民眾撤離!——刺刀】
其實在這之前,陳立已經發了兩條電報回去,無不是在警告金陵政府。
但這種情報,不是說陳立著急,小可愛和那幫官員就會聽。
直到這時,戴老板看著手中的急電,終於覺得刺刀可能是說真的了。
遠在日本本土的陳立擔心無比。
他知道曆史上金陵的慘案,他很想阻止,甚至恨不得現在就回國一趟。
但太難了。
一個多月後,也就在十二月,在陳立的強烈要求下,戴老板還是給他回了信。
【政府已轉移,我等正在儘力保存力量】
就這一行字,陳立閉上了眼睛,他知道,恐怕那慘案還是發生了。
他是把情報傳回去了,可就樂觀的講,金陵政府相信了又有多大效果呢?
那些達官顯貴,他們有錢有門路,可以坐船去安全的地方。
但剩下那些百姓呢?
他們怎麼跑啊??
華北全麵淪陷,滬上也淪陷,四麵危機,讓他們靠著一雙腿往哪裡跑?
隨後兩日,紅黨給他送來情報更是揪心。
紅黨有他們在華北和東北活動的商會支持,目前還有些錢,他們在陳立提前提醒的情況下,也組織了民眾撤離。
但有個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