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爺爺可不是這麼說的……”柴米有些猶豫,最後還是決定不提這茬了。
畢竟,柴忠孝也有可能不知道這事,這事保準是車連雲搞的。
這就屬於自己一分錢不花,先把村裡給訛上了。
“人醒了沒?”柴米問了句最關鍵的話題。
“不知道啊……這我也不知道,我就聽說是拉著去醫院的半道上就迷糊了……完事我也沒聽好是迷糊還是昏迷。不過最近沒啥信,等信吧,應該是沒醒呢,醒了的話,柴有德自己應該知道,到底是誰打的他,誰打的重,到時候這事就能有結果了。要不然,彆人說的都沒用,誰都往對自己好的方麵想。”
“啊,對了。孫玉廣和那倆孩子回家了,柴春芳拉到殯儀館去了。應該一半天有法醫過來。唉,他們就是瞎鬨,人上吊沒的,有啥好法醫檢查的?到時候還得開膛破肚的,圖啥?”
“圖錢唄,好歹訛柴忠孝一個喪葬費唄。”柴米冷冷的說道:“柴有德那事說不清楚,這事更清楚不了,qie鬨呢。”
柴有慶則是臉色不太好,想阻止柴米說:家醜不可外揚……
但是又說不出口。
畢竟,這事已經鬨的沸沸揚揚。
全村上下,男女老幼,基本上最近都是在吃柴家的大瓜。
這個家醜,早就已經被揚的人儘皆知了。
柴米又簡單說了幾句,既然現在柴有德的情況未明,而且村裡已經墊上了錢,那柴米便也不用想太多了。
其實,和柴米一開始想的差不多。
一開始,柴米覺得車連雲有錢,柴忠孝來借錢就是騙。
現在實際是車連雲把村裡給訛上了,那柴忠孝來借錢,仍舊是騙。
就說這個柴忠孝……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就不清楚了。
不過以柴米對柴忠孝的了解,他應該是知道村裡拿了錢的,但是裝不知道的。
幾個人又說了幾句無關的話,柴米便和柴有慶離開了。
隨後柴米回家便開始和家裡研究在哪裡打井的事情。
“媽,你也去看看吧……要不然到時候打井位置不太好的話,你該說我選的地方不太對了。”
“嗯,中。”
柴米自然知道母親這個人對於種地的事情,一向很上心。
隨後柴米又說道:“那個秀兒,你去大姨家的時候,表哥擱家沒?他最近忙不?”
“哦,表哥呀……擱家呢。他好像沒啥活吧,說最近水果啥的天氣熱不好賣,就西瓜好賣,但是賣西瓜的比西瓜都多,不掙錢。所以這兩天打算歇歇……”
劉三這個水果生意確實最近生意不太好。天氣太熱,進多了容易壞,進少了不賺錢。這個時代沒有冰箱,三伏天的水果也放不住,便不太好弄,劉三便休息呢。
柴秀剛剛給大姨送點蔬菜啥的,順帶玩了一會兒,剛回家。
“那你再去一趟,讓表哥過來幫著打井來。”柴米吩咐道。
“啊?”柴秀愣了愣神,心裡雖然埋怨柴米為啥剛剛不有事一起說了,反而讓自己多跑一趟。但是嘴上卻老實的說道:“姐,那嫂子要也來呢?”
“她不怕累,就來鍛煉鍛煉身體。”柴米笑著摸了摸柴秀的腦袋。
柴秀於是便再次出門去大姨家了。
柴米和父親柴有慶、母親蘇婉一起,就去了自己家在房下的那塊地。
東北對於地塊的起名,都比較簡單,沒有南方的那種詩情畫意,“房下”顧名思義,就是在村子房子的下頭。
也就是屬於村裡相對比較低窪的一塊地了。
但是,由於乾旱時間比較久了,這塊地其實也已經乾旱的不成樣子。
用當地的方言來形容就是:莊稼都已經柳柳了。
意思就是玉米已經軟的像柳樹條一般。
蘇婉抱著孩子,最近身體恢複的不錯,她看著快倒了的莊稼也是心疼不已:“哎呀,這些年都沒這麼旱過,這老百姓可咋整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現在雖然說這個年代已經改革開放,經濟更好,不存在餓死人的情況。但是當地的百姓,多數還是要靠著這幾畝地活著。
莊稼收成的好壞,其實關係著未來一年家裡吃穿用度的多少。
日子,也僅僅是從溫飽到吃好進行的一個年代。
“沒法……天不下雨,誰都沒辦法。”柴米倒也看的開:“人能勝天隻能改變一些,但是如果老天爺是一直不下雨,就誰都無能為力了。”
其實,過去一段時間,是下了一些雨水的,但是由於今年氣溫過於偏高,下的雨也很小,幾乎上午下了一些小雨,下午地裡就已經乾了。
那些雨下的,多少有點敷衍的意思。
“哪怕下一場透雨,也行。就是不下呀,我聽他們說:天氣預報,一直預報有雨呢……”蘇婉沒啥事,偶爾出去溜達,鄰居什麼的便多是說一些和天氣有關的。
她其實更關注下雨不下雨。
而且非常上心這個事情。
家裡本來是有個收音機的,但是忘記買電池了,也就沒有使用,故而蘇婉聽到的也是鄰居說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天氣預報說下雨,這井也得打了,不打不行了。等的太久的話,這莊稼基本上是廢了。”柴有慶說道。
柴米也不再想談這個話題,都已經準備挖井了,就沒必要聽什麼天氣預報了。
她進了地裡,按著前世的記憶,最終在離北側地頭十幾米,靠著西邊鄰居地裡的地方,畫了一個一米見方大小的圈,隨後招呼蘇婉:“媽,我覺得這有水。”
蘇婉也不太懂這個,但是覺得挖井的土沒地方放,最後還是會占地裡的地方,還得禍害莊稼:“那挖出來的土……咋整?”
“嘿嘿,這個不歸你管。你就說這個地方行不行?”
“中,反正我也不會看,挖井和耍錢差不多,誰知道地底下有沒有水,不行就再挖一個,反正你爸爸閒著也是閒著。”
一旁的柴有慶倒是也不頂嘴,於是柴有慶拿著鐮刀,把柴米畫圈周圍的玉米先割了。
這會玉米長的有一人來高,蔫蔫巴巴的,連最基本的結棒都沒得,和草沒什麼區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