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家裡事,再出門時,天已大亮。
騎在馬上,想著之前的事,賈環覺得很有趣。
也許,這就是家的味道。
趙姨娘依舊不放心將賈玫交給賈環,尤其是聽說要如同賈蒼一般,交給蛇娘帶。
她害怕賈玫會被活生生打死。
但對於昨天的事,她也不再提起。
好似什麼都沒發生一般,疼愛賈蒼、賈芝。
等賈環再帶著賈蒼、賈芝看過蔫兒吧唧的賈玫,又去給賈母請了安後,新的一天,照常開始了。
但今天,卻又注定了,會與眾不同。
……
卯時末刻,賈環自家門而出,西出金光門,與同赴北疆三百騎相彙,共往西城十五裡外小鋪,新建的營地。
安康伯府世子莊傑於二月前帶一千人在此地,營建了一座足以安下十萬俘虜的營地。
在韓大、烏遠並原長城軍團都指揮使竇英率領一萬大軍,押送十萬俘虜入關前完工。
起名,天俘營。
今日,朝廷行獻俘大典,先以賈環為奏凱大將官,於城外天俘營前,奏告天地、宗廟、社稷、嶽瀆、山川、宮觀及在京十裡以內神祠,大軍凱旋!
以酒脯行一獻之禮。
天俘營外,早早就擠滿了百姓。
待辰時二刻,頭戴紫金冠,身著鬥牛公服,腳踩朝天靴的賈環率領三百鐵騎剛剛出現時,滿場雷動!
莫說牛奔、秦風等人,連賈環都為這一幕感到動容。
這些百姓,多是神京百姓。
他們難進午門樓前觀禮,索性來此先看個痛快。
但是,若心中無王朝和民族自豪感,他們絕不會如此狂熱!
賈環與牛奔、秦風等人對視一眼,都看出彼此眼神中的激動:
我大秦的百姓,壯哉!
民心可用!
這一點,對日後大秦開拓海外,極為重要。
等賈環登上一簡單祭壇,叩拜天地、宗廟、社稷、嶽瀆、山川宮觀及在京十裡以內神祠,以清朗的聲音傳遍四野,告明大軍王師,凱旋歸來時,滿場數十萬百姓,狂呼“大秦萬勝”!
聲衝雲霄,地動山搖!
天俘營內十萬羅刹俘虜,都被這等聲勢驚駭的麵如土色。
這等國民,誰人能勝之?
待奏凱禮畢,賈環率三百騎,並兩千兵馬,押著從十萬俘虜中選出的一千被俘敵酋,以白練捆縛,趕往神京城。帶往太廟、太社作象征性的告禮,然後在皇城南門五鳳樓前行獻俘禮。
一路上,數十萬百姓緊緊相隨。
雖然入不得皇城宮門,百姓們卻都在朱雀門外候著。
等賈環一行人祭拜過太廟、太社後,再次出來時,歡呼聲再次洞徹天地。
隆正帝在皇城南門朱雀門五鳳門樓前楹當中,設帳立座。
忠怡親王贏祥並監國皇五子贏晝,立於其左右。
武勳親貴及文武百官,在樓下左右班立,樓前稍南,設獻俘之位。
賈環率大軍押赴俘虜來後,首獻凱旋虎符將令。
侍臣蘇培盛用紅絲繩袋提升上樓,報知皇帝。
隆正帝就座,百官三呼萬歲行禮。
蘇培盛宣布“引獻俘”!
當著無數武勳、百官、將士及數萬百姓之麵,賈環親自押著白練捆縛雙手的厄羅斯女皇索菲亞,一步步登上五鳳門樓。
在這過程中,索菲亞將賈環好一頓問候……
這是昨天在“交好”過程中,達成的交易之一。
但索菲亞絕沒想到,會有這樣大的動靜,會有那麼多的百姓觀看。
高傲的索菲亞,此刻憤怒的麵紅耳赤。
不過,事已至此,她也彆無選擇,除了“親切的問候”賈環……
等在無數的人注目下,“敵酋”羅刹鬼婆子上了五鳳樓,在隆正帝禦座下單膝跪下,低下頭時,莫說那數十萬百姓,連滿朝武勳親貴及文武百官,和數萬大軍,都激蕩的難以言喻。
唯有山呼海嘯般拜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地間,唯餘此音!
隆正帝用儘全身力氣,揚起下巴,細眸輕眯,望著五鳳樓下的寰宇周天,億萬臣民。
這一刻,他不再是癱瘓於床榻間,苟延殘喘的老人。
而是千古一帝,百世聖皇,隆正大帝!!
贏祥站於其身後,不露痕跡的攙扶他起身,並用巧勁,助隆正帝緩緩舉起手,對著下方臣民。
億萬臣民的歡呼聲,登時再高三分。
看著麵色激蕩的隆正帝,賈環擔憂的給贏祥使了個眼色。
隆正帝現在的身體,最忌激動。
贏祥在隆正帝身後小聲道:“皇上,注意龍體啊!”
隆正帝似未有所聞,雖勉強站著,艱難的舉著手,卻無比貪婪的看著城下萬民。
這些,都是他的子民!
在位二十三年,即使在最艱難之時,都未忘百姓生計。
這一刻,他終於得到了回報。
見隆正帝激動的不能自已,贏祥又勸不住,贏晝根本不敢勸,沒法子,賈環隻能硬著頭皮上了:“陛下,臣這邊還等著呢!您稍微快點……”
厭惡的聲音,終於打斷了隆正帝的自嗨……
他側過眼,極為嫌棄的瞪了賈環一眼後,卻到底緩緩平靜下來,重新坐了下去。
看到這一幕,贏祥等人紛紛鬆了口氣……
隆正帝用禮部官員書寫的文書,說了一通連賈環都不明白的話後,最後還得示意迷迷糊糊的賈環可以起身了……
賈環這才小聲讓索菲亞謝過上皇天恩,一起站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城下百官和士卒百姓們,再次激動的呼喊起來。
隆正帝剛剛又被引出了帝王興致,可餘光瞥到一旁那個礙眼的人,就登時興致全無……
哼了聲後,隆正帝命贏祥,代他致辭萬民。
也不知是禮部哪個龜兒子寫的,依舊是賈環聽不明白的駢文。
他不懂,城下百姓將士們也沒幾個能聽懂的,百姓自然也不懂。
除了一些文官如癡如醉外,也就不鹹不淡的過去了。
而後,到了最後的環節。
酬功封賞!
此程,由監國皇五子贏晝代為主持。
用意,不言而喻。
遲鈍如贏晝,都能感受到這背後隆正帝對他的關愛之心。
罕見的臉上沒了憊賴之色。
“國逢憂難思良將,社稷傾危有忠良!”
贏晝雖然緊張不已,可卻極為認真的讀著詔書。
其每讀一句,樓下自有人傳諸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