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孫子還是我兒子呢!”
朱啟元不爽的嘟囔一聲,多少有些羨慕嫉妒。
隨即轉身離去,作為太武朝常務副皇帝,他很忙的。
“唉”
望著朱啟元離去的背影,朱厚照不禁仰天長歎,內心苦澀不已。
他多麼希望看到自己兒子孫子成就一代聖皇的那天,連朱啟元朱開的帝號他都想好了。
他的帝號是太武,朱啟元的帝號可為靖武,朱開則為宣武,三代皆為武帝,不斷開拓進取,奠定大明萬世不易之根基。
隻可惜,時不予我,他等不到那天了,大明一統之後,就是大幕徹底拉開之時,他也終將迎來宿命的終結。
得了朱厚照的授意,朱宸濠辦起事來,便再無顧忌,回去以後,直接拉開反旗,宣布造反。
朱厚照的存在擋了太多人的路,阻了無數人的利益,藩王,文官,讀書人,商人,世家,宗門.想殺朱厚照的,何其多也!
一時間,從者如雲,被朱厚照打壓的喘不過氣的諸多勢力紛紛靠向朱宸濠,共襄盛舉。
換作平常時期,眾多勢力絕不敢呲牙,但如今時代變了,朱厚照竟然發了瘋要跟大明諸皇開戰,意圖統一大明,這就讓諸多勢力看到了希望。
有大明諸皇牽製朱厚照,他們推翻朱厚照的高壓統治,實現自由的夢想還是有一定希望達成的。
人啊,身處黑暗之中,隻要看到一絲曙光,便會拚了命的抓住。
眾多勢力受夠了朱厚照的壓迫,誓要為自己殺出個朗朗青天。
要交稅,不能圈地,不能撈錢,沒有優厚待遇,沒有人上人的地位.眾多勢力對朱厚照的不滿積攢已久,一朝爆發出來,便是一往無前。
諸多勢力中,參與造反的人,最多的竟然是藩王。
不過這也不奇怪,論對朱厚照的怨恨程度,藩王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朱厚照打壓文官群體,禁止文官拉幫結黨,但隻要好好做事,不但生命無憂,還能得到相對公平的升遷機會。
朱厚照打壓讀書人,日月學宮百家爭鳴,打破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麵,卻也免除了窮苦讀書人的束脩,讓更多人得以讀書識字。
朱厚照打壓商人,可隻要老老實實交稅,服從朝廷的管理政令,就能活得舒舒服服的,你穿什麼,做什麼,朝廷基本不管。
宗門也要交稅,確實有些荒唐,然而服從朝廷意誌的宗門,無不興旺發達。
相較之下,藩王就要慘多了,簡直就是淒淒慘慘戚戚,慘到無以複加。
自從朱厚照宣布不再奉養皇族宗室開始,藩王們的噩夢就開始了。
擁有的土地,錢財被自家親戚與朝廷瓜分一空,自個兒又沒什麼能養活自己的手段,這就導致藩王們的生活亂了套。
深諳狡兔三窟之道的藩王暗地裡藏了不少金銀財寶,吃喝不愁的同時,還有餘錢購買資源用以練武修行。
可家產全部被瓜分,隻剩下一座王府,一沒賺錢手段,二沒潛藏底蘊的藩王就慘了,活生生餓死的都有。
總之,藩王們被朱厚照的分家政策搞得很慘,慘不忍睹,所以,在朱宸濠帶頭造反之後,藩王們迫不及待的響應。
藩王們的旗幟口號也很明顯透徹,“誅嚴嵩,除暴君。”
分家政策,是嚴嵩首先提出來的,亦是嚴嵩負責執行的,藩王們最恨的是朱厚照,其次就是嚴嵩。
在藩王們的口號渲染下,嚴嵩儼然成了太武朝第一大奸臣,罪名就是以言語蠱惑君王,迫害皇室宗親。
幫助朱厚照完成改革變法的王陽明,都沒嚴嵩更招人恨,嚇得嚴嵩連夜躲進了北鎮撫司,害怕被人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