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千戶左天明升任錦衣衛指揮使!
嚴嵩之子嚴世蕃晉升都察院左都禦史,統管都察院。
東廠,西廠,錦衣衛,曆來就是皇帝手裡的刀,領頭羊的變換,也沒人敢置喙。
唯獨都察院左都禦史一職,鬨出了不小的風波。
許多大臣都不同意嚴世蕃掌管都察院,但都被朱厚照一力壓了下去。
嚴世蕃可是朱厚照為朱啟元準備的背鍋俠,都察院具有監察百官之責,更需牢牢掌握在皇帝手裡。
一切都在平穩過渡!
朱厚照也逐漸將手裡的牌移交給朱啟元。
青龍會,供奉殿,以及早已組建完成,但從未現世的,由宇文拓統領的大明十二仙道軍。
待一切準備的差不多了,朱厚照又連下數道聖旨,用以限製文武百官,諸多藩王,以及皇帝。
其一,凡是朝廷封王,隻能在位三萬年,過了三萬年後,需入祖廟潛心修行,鎮壓大明底蘊;
其二,文官也好,武將也罷,以三萬年為限,超過三萬年,視為自動致士,入日月學宮核心小世界;
其三,為保證皇位傳承不會出現亂象,每一任皇帝,任期不得超過三萬年。
諸王,文官,武將,皇帝,皆以三萬年為一屆,為的就是防止權力階層固化,導致大明失去活力。
作為一個實力強大的權力的囚徒,朱厚照清楚,處於仙道盛世,凡是修為有成之輩,活個幾萬年不過是輕輕鬆鬆,若任由一代人始終把持權柄,那大明,將會萬劫不複。
一個龐大的帝國,倘若失去了活力,也就斷了更進一步的希望。
尤其是皇位傳承方麵,一個老皇帝占據皇位久了,皇子們看不到上位的希望,造反是必然的。
父子相殺,人倫悲劇!
朱厚照立下皇帝僅有三萬年任期的規矩,也是用心良苦。
當然,對於朱厚照立下的三條規矩,不滿者亦是多如牛毛。
例如老朱與朱棣,到三萬年期限,就要隱退祖廟,這讓他們如何可以接受,他們想的是架空朱啟元,永遠掌控大明。
但麵對強勢的朱厚照,老朱與朱棣再不滿,也隻能忍著,現在這個點上,惹怒朱厚照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朱厚照還沒瘋,但與瘋了也沒多大區彆,誰敢擋著朱厚照給朱啟元鋪路,朱厚照就敢送誰去死。
一年後
朱厚照退位,朱啟元登基,而朱厚照則消失不見,趁著最後一點時間,他要去看看他的江山,將大明的日月山河都記在心中。
朱啟元則開始了與諸王的博弈。
不出意料之外,沒了朱厚照的壓製,老朱,朱棣等諸王也好,各方勢力也罷,都開始覺得自己又行了,向朱啟元提出各種無理要求。
諸王要求均分權柄,皇帝與諸王共天下,畢竟都是姓朱嘛,這天下又這麼大,皇帝一個人管不過來,諸王理應幫忙。
文官要求廢除日月學宮那些虛假的百家學派,獨尊儒學;
讀書人吵著鬨著要優待,要特權;
商人,世家,宗門,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不斷鬨騰。
可能是被朱厚照壓製的太久了,這一朝爆發出來,所有人都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
但他們儼然忽略了一點,朱啟元是朱厚照的兒子。
朱啟元沒有朱厚照那麼心狠手辣,卻也不是好欺負的,想趁著他剛剛上位,意圖逼迫他妥協,那是在白日做夢,癡心妄想。
殺人而已,朱啟元又不是不會,他的手裡可是握著朱厚照留給他的幾件殺器,要威懾天下,還不是信手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