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醫療工具_哎!天道推著你發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章 醫療工具(1 / 1)

在部落醫療技藝的持續發展中,老人又把心思放在了傷口縫合工具的製作上。

老人尋覓到一種質地堅硬且具有一定韌性的獸骨,這種獸骨在部落日常的獵物殘骸中較為常見,但需要精心挑選粗細合適的部分。他先將選中的獸骨切割成小段,每一段都大致符合他心中縫合針的長度。然後,便開始了精細的打磨工序。

老人坐在部落的角落,雙腿盤起,將獸骨段置於一塊平整的粗石之上。他手中緊握著一塊更為細膩的磨刀石,開始沿著獸骨的一端,緩緩地磨出針尖。這是個極其考驗耐心與技巧的過程,每一次打磨都要控製好力度與角度,稍有偏差就可能使針尖折斷或形狀不規則。老人眼神專注,呼吸平穩,一點一點地將獸骨的尖端磨得越來越細、越來越尖,那逐漸成形的針尖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光,仿佛是希望的鋒芒。

針尖磨好後,老人又開始打磨針身。他要讓針身儘量光滑,以便在縫合傷口時能夠順利地穿過皮膚和肌肉組織,減少傷者的痛苦。他用磨刀石從針身的一端慢慢滑向另一端,反複打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凸起或粗糙之處。隨著打磨的深入,獸骨原本粗糙的表麵漸漸變得光滑如鏡,手指輕輕撫過,感受不到絲毫的阻滯。

為了便於縫合時引線,老人還在針尾處精心製作了一個小小的針眼。他用一根尖銳的細石針,在針尾處小心翼翼地鑽刻出一個小孔。這個小孔既要足夠大,能夠讓縫合線順利穿過,又不能過大,以免影響針的整體強度。老人全神貫注,每一下鑽刻都充滿了謹慎與精準。

骨針磨好後,老人帶著智人們來到桑樹林,精心挑選那些生長健壯、樹皮厚實的桑樹。他們用石刀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段段桑樹枝條,確保不傷害桑樹的根本,以維係這片桑林的生機與永續。

回到部落,老人開始耐心地處理桑樹枝條。他先輕輕刮去桑樹枝條的外皮,露出裡麵潔白且富含纖維的桑白皮。隨後,將桑白皮浸泡在清澈的溪水中,讓其充分吸收水分,變得柔軟而易於加工。浸泡數日後,桑白皮已吸足了水分,老人將其取出,放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

他用石製的工具反複捶打桑白皮,每一次捶打都似在喚醒纖維的韌性與力量。隨著捶打次數的增加,桑白皮逐漸被打散,纖維開始分離並交織在一起。老人的雙手在桑白皮纖維間穿梭,不斷地梳理、拉扯,去除其中殘留的雜質與短小纖維,隻留下那些細長、堅韌且均勻的優質纖維。

接著,老人把梳理好的桑白皮纖維一端固定在一根樹枝上,另一端則係上一塊石塊。利用石塊的重量,將纖維慢慢拉伸、撚合。他的手指靈活地轉動著纖維,使其逐漸擰成一股緊實而富有彈性的線。這一過程需要高度的專注與耐心,老人的眼神始終緊緊盯著手中的纖維,絲毫不敢懈怠,生怕出現粗細不均或斷裂的情況。

經過多番撚合與調整,一根根桑白皮纖維縫合線終於製作完成。這些縫合線呈米白色,質地輕盈卻堅韌無比,在陽光下泛著自然的光澤。當與獸骨縫合針搭配使用時,效果極佳。在部落成員受傷需要縫合傷口時,桑白皮纖維縫合線能夠輕鬆地穿過傷口組織,且對傷口的刺激性極小。它隨著傷口的愈合逐漸被身體吸收,無需二次拆線,大大減輕了傷者的痛苦,為部落的醫療救治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材料。

在部落的醫療發展進程中,老人意識到製作鑷子對於處理傷口和夾取細小物體很有必要。

老人首先選取了兩根粗細適中、質地堅硬且有彈性的樹枝。樹枝的長度大約是成人手掌的長度,這樣便於操作。他用刀仔細地將樹枝的一端削尖,這是鑷子的夾取部分。削尖過程中,他很注重對稱,確保兩根樹枝的尖端形狀和角度基本相同。

接著,老人開始處理樹枝的中部。他在兩根樹枝相對應的位置,用尖銳的細石針鑽出小孔,然後將一種柔軟且堅韌的藤條穿過小孔,把兩根樹枝連接起來。藤條的兩端分彆打結,並且預留出一小段,方便後續調整鑷子的鬆緊度。

為了使鑷子的夾取部分更加光滑,避免在使用時損傷傷口或夾取物,老人用一塊細膩的磨刀石對削尖的部分進行打磨。他反複摩擦樹枝的尖端,直到觸感光滑,沒有木刺為止。

在製作完成後,老人使用鑷子夾取一些細小的草藥碎片或小石子,測試鑷子的功能。如果發現鑷子夾取不牢固或太緊難以操作,他就會調整藤條的鬆緊度,直到鑷子的性能達到最佳狀態。這樣製作出來的鑷子,在部落的醫療場景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夾取傷口中的異物、輔助縫合傷口等,成為了部落醫療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部落醫療技藝的發展中,一把好用的手術刀至關重要。老人開始著手打造手術刀,他首先挑選材料,一種質地堅硬且鋒利的黑曜石進入了他的視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黑曜石在部落附近的火山區域能夠找到。老人帶領猿人們小心翼翼地采集黑曜石,因為它質地脆硬,稍有不慎就會損壞。回到部落,老人開始對黑曜石進行加工。他先用一塊粗糙的石頭將黑曜石的邊緣初步打磨,使其大致呈現出刀的形狀。

然後,老人使用一塊更為細膩的磨刀石,開始精心打磨刀刃。他全神貫注,手的動作極為輕柔,一點點地磨去黑曜石的多餘部分,使刀刃越來越鋒利。每磨幾下,老人就會用手指輕輕觸碰刀刃,感受它的鋒利程度,但又十分小心,避免被劃傷。

在打磨好刀刃後,老人開始製作刀柄。他選取了一段粗細合適的木頭,將其一端削出一個凹槽,剛好能與黑曜石的刀身緊密貼合。然後,他用一種黏性較強的樹膠將黑曜石與刀柄牢固地黏在一起。為了確保刀柄的舒適性和握持感,老人又用砂紙打磨了刀柄的表麵,使其光滑圓潤,不易滑落。

這把精心打造的手術刀在部落的醫療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切割膿腫、去除腐肉等,幫助族人減輕病痛,成為部落醫療工具中關鍵的一環。

在部落醫學的發展進程中,老人開始探索一種能減輕手術痛苦的藥物——麻沸散。

麻沸散的製作需要多種草藥。老人憑借對周圍植物的了解,首先選取了曼陀羅花。這種花含有能使人麻醉的成分,老人會在其花期采集花朵,確保花朵完整且藥效充足。除了曼陀羅花,他還收集了生草烏,它具有鎮痛作用,但毒性較強,老人隻取用少量,經過特殊炮製來降低毒性。另外,還加入了香白芷,這種草藥有消腫止痛的功效。

老人將采集來的曼陀羅花、少量炮製後的生草烏和香白芷等草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他使用石臼將這些草藥搗碎成粉末狀,每一下搗碎都帶著讓智人減少手術痛苦的期望。搗好的粉末需要經過細致的篩選,去除較大的顆粒和雜質,使麻沸散的質地更加細膩均勻。

當需要進行手術時,比如切除較大的腫物或處理嚴重的外傷時,老人會將麻沸散粉末用溫水調和成糊狀,讓患者服下。患者在服用麻沸散後,會逐漸進入一種麻木的狀態,感覺不到手術帶來的劇烈疼痛,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不過,老人深知麻沸散中部分草藥的毒性,所以在使用時非常謹慎,會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防止出現意外。麻沸散就像遠古部落的麻醉奇跡,為部落的醫療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遠古部落,人們時常遭受野獸侵襲與意外創傷,金創藥的研製成為了挽救生命、促進傷口愈合的關鍵。老人憑借著豐富的經驗與對自然的深刻洞察,踏上了金創藥的探索與創製之路。

製作金創藥的首要步驟是精心采集藥材。老人帶領著部落中的智人們穿梭於山林之間,尋覓各種珍貴的藥草。他們找到了止血聖藥——三七,其根部富含多種有效成分,能夠迅速凝血,減少傷口出血。采挖時,老人小心翼翼地用石製工具掘開泥土,確保不損傷三七的根部,將完整的植株帶回部落。

接著是紫珠草,這種草藥生長在溪邊濕潤之地,其葉片和莖乾中含有特殊的物質,具有抗菌消炎、收斂傷口的功效。猿人們輕手輕腳地采摘紫珠草,將它們整齊地放置在編製的竹籃裡。

還有一種重要的藥材是蒲黃,它是香蒲的花粉。老人指揮智人們在沼澤地帶割取香蒲棒,然後輕輕抖落上麵的花粉,收集在乾燥的獸皮袋中。蒲黃不僅能夠止血,還能促進傷口的愈合與新組織的生長。

當所有藥材采集完畢後,便進入了炮製環節。對於三七,老人先將其洗淨泥土,然後用石刀切成薄片,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晾乾。晾乾後的三七片再用石臼輕輕搗碎成細粉,以便更好地發揮藥效。

紫珠草則被整株晾曬,待水分蒸發大半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用小火慢慢熬煮。煮至湯汁濃稠時,將紫珠草撈出,留下的藥汁繼續加熱濃縮,直至成為一種深褐色的膏狀物。

蒲黃無需過多炮製,隻需將收集到的花粉過篩,去除雜質,得到細膩純淨的蒲黃粉。

最後,老人將搗碎的三七粉、紫珠草膏和蒲黃粉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他先把三七粉倒入一個石製的研缽中,接著加入紫珠草膏,用石杵慢慢攪拌均勻,使兩者充分融合。然後再逐漸加入蒲黃粉,繼續攪拌,直至形成一種均勻的、帶有特殊香氣的藥粉混合物。這便是金創藥的成品。

當部落成員受傷時,老人迅速趕到傷者身邊。他先仔細地清洗傷口,用乾淨的樹葉蘸取清水,輕輕擦拭去傷口周圍的汙垢與血跡。然後,將金創藥均勻地撒在傷口上。藥粉接觸傷口的瞬間,出血便開始減緩,傷者也能感覺到傷口處傳來一陣清涼,疼痛逐漸減輕。老人再用柔軟的布條為傷者包紮傷口,叮囑傷者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感染。

在金創藥的作用下,傷口愈合的速度明顯加快。原本可能因感染而惡化的傷口,在金創藥的抗菌消炎功效下逐漸消腫、收口。新的肉芽組織也在藥物的促進下慢慢生長,使傷者能夠更快地恢複健康,重新投入到部落的生產與生活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部落的醫學發展進程中,老人深感知識傳承的重要性,於是決定將尋覓草藥與編寫醫書兩項重任同時推進,以期為部落的醫療技藝留下寶貴的財富。

老人帶領著一群年輕且充滿活力的智人開啟了漫長的草藥探尋之旅。他們的足跡遍布山川河穀、森林草原,每到一處都仔細觀察、用心記錄。在茂密的山林中,老人發現了何首烏。那纏繞在樹木上的藤蔓,葉片呈心形,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老人向智人們講解道:“此乃何首烏,其根塊可補肝腎、益精血,對身體虛弱者有大益。”說罷,便用石製工具小心地挖掘,將何首烏完整地取出,妥善保存。

行至溪邊濕地,一叢叢菖蒲映入眼簾。老人告知智人們:“菖蒲有開竅豁痰、醒神益智之效,可用於治療神誌不清等症。”並囑咐猿人們記住其生長環境與特征,隨後采集了部分菖蒲樣本。

在向陽的山坡上,黃芩生長得鬱鬱蔥蔥。老人蹲下身子,輕輕撫摸著黃芩的枝葉,說道:“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是治療發熱、炎症的良藥。”智人們圍在四周,認真聆聽,學習辨認黃芩的方法。

每找到一種草藥,老人都會詳細地向智人們介紹草藥的名稱、功效、生長環境、采集方法以及簡單的炮製和使用方式。有的草藥需連根拔起,有的則隻需采摘葉片或花朵;有的要趁新鮮使用,有的則需晾乾或炮製後藥效更佳。

回到部落,老人開始著手編寫醫書。他找來筆紙記錄,他首先繪製了各種草藥的圖案,力求逼真,以便後人能夠根據圖案辨認草藥。在何首烏的圖案旁邊,老人寫道:“何首烏,藤蔓纏繞,葉心形,根塊入藥,補肝腎,益精血。生於山林,采根洗淨晾乾或鮮用。”對於菖蒲的記載則是:“菖蒲,生於溪邊濕地,葉細長如劍,有開竅豁痰之能。全株可采,鮮用或晾乾備用。”

醫書中除了草藥的信息,還記錄了一些常見疾病的症狀與治療方法。如對於發熱,書中提到:“發熱者,麵紅身熱,可采黃芩,煮水飲之,清熱瀉火。”對於傷口化膿,記載著:“傷口化膿,用金銀花、蒲公英搗汁敷之,可消腫解毒。”

老人在編寫醫書的過程中,還特彆強調了醫德與治療的注意事項。他寫道:“醫者,當懷慈悲之心,救死扶傷。用藥需謹慎,觀患者之體征,辨病症之虛實,方可施治。”

這部醫書,成為了部落醫學知識的集大成者。年輕的智人們在老人的悉心教導下,開始學習醫書中的內容,逐漸掌握了辨認草藥與治療疾病的基本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醫書的內容不斷豐富,後人也在老人的基礎上繼續探索、補充,讓部落的醫學智慧得以代代相傳,在遠古的歲月裡熠熠生輝,為部落成員的健康與繁衍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石。

喜歡哎!天道推著你發展請大家收藏:()哎!天道推著你發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惟願不相知 大唐:李承乾,開局自儘嚇瘋李二 嬌小姐好孕隨軍,震驚整個家屬院 惡女快穿:一不小心就成了萬人迷 選猴哥擺爛?校花反手黑卡包養! 從零開始的修仙家族模擬器 綠山雀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補課 重回高中,我不當舔狗 我穿越到一個架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