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碧輝煌卻又靜謐壓抑的禦書房內,呂少曦孤身坐在碩大的書桌前,四周書架林立,擺滿了各類典籍與機要文書,可此刻,他的全部心神都聚焦在麵前堆積如山的奏疏之上。柔和的光線透過雕花窗欞,灑在他疲憊卻又專注的麵龐上,勾勒出他堅毅的輪廓。
這些日子,呂少曦如同置身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在密密麻麻的文字與錯綜複雜的建議中艱難跋涉。每一份奏疏都承載著大臣們的心血與期望,也暗藏著各方利益的糾葛與博弈。他逐字逐句地研讀,時而眉頭緊鎖,時而輕輕歎息,內心在不斷權衡利弊,試圖在這重重迷霧中找到新朝發展的正確方向。
就在呂少曦沉浸於思索之中時,他的目光不經意間掃過一份關於沿海貿易的奏疏,其中提及的稅收問題,如一道閃電,瞬間擊中了他的思緒。他的眼神陡然一亮,整個人猛地坐直,腦海中如同撥雲見日,那些曾經被忽視的細節和線索,此刻如潮水般湧來。
“原來如此!”呂少曦不禁脫口而出,聲音中帶著幾分驚喜與懊悔。驚喜的是,他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懊悔的是,自己竟然如此之久才察覺這個關乎國本的重大隱患。
前朝末年,政治腐敗,為了滿足皇室的奢靡生活和龐大的軍費開支,稅收不斷攀升,百姓苦不堪言。新朝建立後,百廢待興,忙於穩定局勢和恢複生產,竟一時疏忽,仍舊沿用了前朝那沉重的稅收體係。這無疑是在百姓尚未愈合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沿海地區的商業本就因海上貿易的諸多風險而艱難維係,高額的稅收更是讓商人們不堪重負,紛紛退縮,導致沿海貿易逐漸萎縮,國家財政收入也隨之減少。
呂少曦深知,稅收改革刻不容緩。他拿起毛筆,蘸滿濃墨,在一旁的空白紙上奮筆疾書,寫下自己對於稅收改革的初步設想。他計劃大幅降低商業稅,尤其是沿海貿易的稅費,減輕商人的負擔,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同時,簡化稅收流程,減少不必要的關卡和繁瑣的手續,提高貿易效率。為了確保稅收的公平公正,他還打算設立專門的稅收監察機構,嚴厲打擊貪汙腐敗和徇私舞弊的行為,讓每一分稅收都能真正用於國家的建設和百姓的福祉。
解決了稅收問題,呂少曦的思緒又轉向了海防。這是一個更為棘手的難題,關乎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沿海地區漫長的海岸線如同一條脆弱的防線,時刻麵臨著海盜的侵擾和外敵的威脅。雖然大將軍在奏疏中提出了一係列加強海防的措施,如更新軍備、加強訓練、增設烽火台等,但呂少曦深知,單純的防禦隻是被動挨打,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思索著新的策略。突然,一個大膽而新穎的想法在他心中浮現。既然單純的防禦不是長久之計,為何不化被動為主動,借助民間的力量來加強海防呢?他想到了那些往來於海上的商船隊,這些船隊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和一定的武裝力量,如果能夠合理利用,將是一支不可小覷的海防力量。
呂少曦停下腳步,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迅速回到書桌前,繼續記錄下自己的想法。他計劃鼓勵商家雇傭水師,由朝廷提供一定的補貼和技術支持,用於船隻的維修和維護。這些水師平時負責保護商船的安全,在海上遇到海盜時,有權進行反擊。為了激勵他們的積極性,朝廷製定了豐厚的獎勵政策:但凡成功滅殺海盜,便可獲得功勳,這對於那些渴望建功立業的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誘惑;而所得的財物,皇家分六成,這既能充實國庫,為國家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又能彰顯皇家的權威;船隊將領分一成,作為對他們指揮作戰的獎勵;剩下的三成全部分給船隊士兵,讓他們能夠切實享受到勝利的果實,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海防事業中。
為了確保這一計劃的順利實施,呂少曦還考慮到了諸多細節。他打算在沿海地區設立專門的水師訓練基地,由朝廷派遣經驗豐富的將領和教官,對商船隊的水師進行係統的軍事訓練,提高他們的戰鬥能力和作戰技巧;同時,建立完善的情報網絡,加強對海盜行蹤的監控和預警,讓水師能夠及時做出反應,給予海盜沉重的打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呂少曦將自己關在禦書房內,不斷完善稅收改革和海防建設的方案。他反複斟酌每一個條款,仔細權衡每一項利弊,力求做到萬無一失。期間,他還多次召見相關大臣,與他們深入探討,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陛下,這稅收改革雖然利國利民,但恐怕會觸動一些權貴的利益,實施起來恐怕會遇到阻力。”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說道。
呂少曦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朕意已決,為了新朝的長治久安,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哪怕前方荊棘叢生,朕也絕不退縮。朕會親自出麵,說服那些權貴,讓他們明白,隻有國家繁榮昌盛,他們的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陛下聖明!”大臣們紛紛跪地,對呂少曦的決心和勇氣表示敬佩。
對於海防建設的方案,大臣們也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有人建議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共同打擊海盜,維護海上的和平與穩定;有人則提議建立海上巡邏製度,定期對沿海海域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呂少曦認真聽取每一個建議,將其中合理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方案中。
經過數日的精心籌備,呂少曦終於完成了稅收改革和海防建設的方案。他看著手中這份凝聚著自己心血和智慧的方案,心中充滿了期待和信心。他知道,這將是新朝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一步,雖然前方的道路充滿挑戰,但他相信,隻要君臣一心,上下團結,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來人,傳朕旨意,明日早朝,朕將宣布重大決策。”呂少曦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地說道。
太監領命而去,禦書房內再次恢複了平靜。呂少曦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禱,希望新朝能夠在這場變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迎來一個繁榮昌盛的新時代。
次日清晨,天色尚蒙著一層薄霧,京城的皇宮已被喚醒。宮牆巍峨,在熹微的晨光中影影綽綽,宛如一條蟄伏的巨龍。莊嚴的太和殿外,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三兩成群地低聲交談,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期待的氣息。
早朝鐘聲悠悠響起,群臣魚貫而入,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呂少曦高坐龍椅之上,目光威嚴而堅定,掃視著下方的臣子。他的麵容雖帶著連日操勞的疲憊,卻難掩眼中的熠熠光芒,那是對新朝變革的決心與期待。
“眾卿平身。”呂少曦聲音洪亮,打破了朝堂的寂靜,“今日早朝,沿海諸事依舊是重中之重,諸位愛卿若有新的見解,不妨直言。”
話音剛落,一位年邁的大臣出列,此人乃吏部尚書,在朝中威望頗高。他微微躬身,語氣沉穩卻難掩憂慮:“陛下,臣以為稅收改革雖好,但驟然降低稅費,恐國庫收入銳減,屆時各項民生工程、軍備開支恐難維係,還望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附和聲。呂少曦微微頷首,神色平靜,顯然對此早有預料。
這時,戶部侍郎站了出來,他年輕氣盛,思維敏捷,在經濟事務上頗有見地。“尚書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臣以為,沿海商業如今因重稅而萎靡不振,即便維持現有稅率,稅收亦難有增長。反之,若降低稅費,激發商業活力,長遠來看,國家稅收必將大幅增加,屆時國庫充盈,何愁民生與軍備?”
雙方各執一詞,朝堂上爭論得愈發激烈。有的大臣擔憂改革會觸動權貴利益,引發動蕩;有的則力主改革,認為這是新朝崛起的必經之路。一時間,大殿內眾說紛紜,氣氛緊張。
呂少曦靜靜地聽著,神色平靜,內心卻在權衡各方觀點。他深知,改革之路布滿荊棘,每一個決策都關乎新朝的興衰,不可不慎。
待大臣們爭論稍歇,呂少曦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聲音堅定而有力:“眾卿所言,朕皆已深思。稅收改革與海防建設,乃新朝發展之關鍵,朕意已決。”
說罷,他微微點頭,示意太監宣讀旨意。太監清了清嗓子,展開手中的黃綾,聲音尖細而清晰,在大殿內回蕩:“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即日起,大幅降低沿海貿易稅費,簡化稅收流程,設立稅收監察機構,確保稅收公平公正;鼓勵商家雇傭水師,朝廷補貼船隻維修維護費用,海上遇海盜,滅殺可獲功勳,所得財物,皇家分六成,船隊將領分一層,士兵分三層。望諸臣齊心協力,共推新政,以安社稷,以福蒼生。欽此!”
旨意宣讀完畢,朝堂上一片寂靜。大臣們先是驚愕,隨後紛紛跪地領旨。有的大臣麵露憂慮,但見皇帝決心已定,也隻能將疑慮深埋心底;有的則麵露欣喜,對新朝的未來充滿期待。
“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儘全力,輔佐陛下推行新政!”一位年輕的大臣率先高呼,聲音中充滿了激情與決心。
“臣等遵旨!”群臣齊聲高呼,聲音響徹大殿,久久回蕩。
呂少曦望著跪地的群臣,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隻是改革的開始,未來的道路充滿挑戰,但隻要君臣一心,新朝必將迎來繁榮昌盛的明天。
“眾卿平身。”呂少曦神色溫和,“新政推行,困難重重,朕望諸位愛卿同心同德,遇問題及時上奏,共商解決之策。”
大臣們起身,紛紛表示將全力以赴。隨後,呂少曦又與群臣商討了新政推行的具體細節,包括如何安撫權貴、如何宣傳新政、如何監督執行等。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融洽。
早朝結束後,大臣們陸續離開大殿。呂少曦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希望新朝能夠在這場變革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天下蒼生的期望,這一路走來,雖荊棘密布,但他絕不退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早朝的喧囂隨著大臣們的離去漸漸消散,皇宮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呂少曦邁著輕快卻又帶著幾分疲憊的步伐,向著後宮走去。他的心中滿是對黃芪的牽掛,這些日子忙於朝政,與黃芪相處的時間甚少,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她和她腹中的孩子,那是他在這紛繁複雜的朝堂之外,最溫暖的慰藉。
踏入後宮,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象。庭院中,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微風拂過,花枝搖曳,送來陣陣芬芳。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似乎在為這美好的時光增添一份生機。沿著蜿蜒的小徑前行,呂少曦來到了黃芪居住的宮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