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子結束漫長巡視,到現在基本已經差不多都巡視完,他坐在離京城不遠的府衙的公案桌前陷入沉思,鋪開宣紙,提筆總結一路見聞。
西麵反賊是心腹大患,雖然前期他們占山為王,勾結各方勢力,時常劫掠百姓、阻斷商路,嚴重威脅當地安寧與國家穩定。但是後期當地官府也抓了不少人,他們也就慢慢的小心謹慎的出來活動。雖然平叛過程也不算艱難,最終鎮壓,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與時間,足見肅清餘孽、安撫百姓、重建秩序的任務艱巨。
其他地區雖無大規模動亂,小毛病卻層出不窮。部分地方官員行政效率低下,公文積壓,百姓訴求長期得不到回應;有的稅收執行混亂,隨意增減稅額,加重百姓負擔;還有些地方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遇上災害便無力抵禦,莊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
好在如今有了這位新上任的監察禦史。他雖曾固執刻板,但為人清正廉潔、堅守原則。九皇子破格提拔他為正五品監察禦史,賦予整頓全國吏治、徹查冤假錯案的大權,還賜予象征權威的唐橫刀。此人上任後,定會給官場帶來新氣象,那些敷衍塞責、中飽私囊的官員,恐怕要收斂行徑。
九皇子深知,大尚國開國僅二十餘年,根基未穩。當下官員大多守規矩,隻是少數被權力、利益蒙蔽雙眼,滋生貪腐、不作為等亂象。他提拔監察禦史,就是要防微杜漸,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想到此處,九皇子擱筆,長舒一口氣。他明白,國家治理任重道遠,自己還有許多事要做。但有了這次巡視的經驗,又增添得力幫手,他對大尚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稍作休息後,他將再次踏上行程,為守護國家、造福百姓而不懈努力。
出了府衙夕陽的餘暉為這座古老的城池勾勒出一層暖橙色的輪廓,街邊的店鋪在暮色中陸續亮起燈火。九皇子結束了在這座城池的最後巡視,他的身影被落日拉得修長,身旁緊緊跟隨的是靈兒和珍兒。
九皇子微微仰頭,深吸一口帶著煙火氣息的空氣,緩緩轉身看向兩位姑娘,眼中滿是曆經奔波後的疲憊與即將回宮的欣慰:“靈兒、珍兒,今日便收拾行囊吧,明日我們就回宮。”
靈兒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嘴角上揚,迫不及待地說道:“真的嗎殿下?終於能回去了,我都有些想念宮裡的姐妹們了。”珍兒則溫婉地笑著,輕輕點頭附和:“是啊,這一路雖見識頗多,可宮裡到底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
九皇子看著她們,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這一路辛苦你們了,跟著我風餐露宿,曆經不少艱難。回宮後,好好休息些時日。”
回到客棧,三人各自回到房間。九皇子看著屋內尚未整理的書卷和衣物,思緒飄回這漫長的巡視之路。一路上,他目睹了民生百態,處理了諸多棘手事務,有成功解決難題後的欣慰,也有麵對複雜局勢時的焦慮。如今即將回宮,他知道還有許多事要向父皇稟明,也有更多關於國家治理的想法亟待與朝中大臣商討。
另一邊,靈兒和珍兒的房間裡充滿了忙碌又歡快的氛圍。她們一邊收拾著衣物,一邊小聲談論著回宮後的打算。“珍兒,你說我們回去後,要不要給姐妹們帶些這裡的特產?”靈兒翻找出幾件當地特色的小飾品,在手中比劃著。珍兒微笑著回應:“好呀,她們肯定會喜歡的。”
收拾妥當後,九皇子走出房間,看著客棧外逐漸熱鬨起來的夜市,心中感慨萬千。明日回宮,意味著這一階段的工作告一段落。
九皇子的馬車緩緩朝著京城行進,車輪滾滾,揚起一路塵土。隨著京城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九皇子的心情也愈發高興,既有回到熟悉之地的安心,不知道呂少曦修煉的如何,母妃怎麼樣了。
京城城門前,一如既往地熱鬨非凡。百姓們如潮水般進進出出,擔著貨物的小販腳步匆匆,手推車載著生活的希望吱呀作響,馬車、牛車交錯其中,一片熙攘的市井景象。九皇子的馬車在人流中顯得格外醒目,緩緩靠近城門。
城門官眼尖,一眼便瞧見了那氣派的馬車,立刻上前將其攔下。就在這時,侍衛迅速掏出令牌,在城門官眼前一亮。令牌上獨特的九皇兩字的印記,彰顯著九皇子尊貴的身份。城門官見狀,臉色驟變,神情瞬間變得恭敬起來,扯著嗓子對正在檢查百姓的兵卒大聲喊道:“清人!快給皇子殿下讓道!”
兵卒們聽聞,立刻行動起來,迅速疏散周圍的百姓,為馬車開辟出一條寬敞的通道。百姓們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雖然不知道馬車裡坐著的究竟是何許人也,但從這陣仗便能猜出定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紛紛自覺避讓。
九皇子的馬車緩緩駛入城門,車輪在青石板路上發出沉悶的聲響。進城後,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吆喝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九皇子透過車窗,看著這熟悉又親切的京城街道,心中感慨萬千。離家許久,此刻歸來,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馬車一路朝著皇宮的方向行進,不多時便來到了宮門前。守衛宮門的士兵見到九皇子的馬車,立刻行禮致敬。馬車緩緩穿過宮門,駛入皇宮內院。九皇子知道,這一趟巡視的結束。
九皇子踏入宮門,熟悉的雕梁畫棟映入眼簾,心中滿是歸家的溫暖。他轉身對珍兒和靈兒輕聲吩咐:“你們去安排人手,把這次巡視帶回來的東西都搬回偏殿,仔細些,莫要損壞了。”兩位姑娘領命而去,腳步輕快。
九皇子整理了一下衣衫,徑直前往主殿向母妃請安。踏入主殿,便看到母妃正端坐在殿內,神色溫婉。幾年未見,母妃不僅容顏未改,反倒越發年輕,周身散發著修煉者獨有的氣韻。
九皇子快步上前,跪地行禮:“兒臣給母妃請安,讓母妃掛念了。”母妃連忙起身,將他扶起,眼中滿是慈愛:“快起來,我的兒,這幾年在外巡視,受苦了。”
母子二人坐下,九皇子便細細講述起這七八年間巡視途中的見聞。從偏遠城鎮的風土人情,到處理的棘手難題;從遭遇的天災人禍,到與黑惡勢力的鬥智鬥勇,樁樁件件,都飽含著艱辛與成長。母妃聽得入神,時而蹙眉擔憂,時而微笑點頭,眼中滿是對兒子的驕傲與心疼。
正說著,殿外傳來通傳聲:“陛下駕到!”九皇子連忙起身迎接。呂少曦皇帝大步走進殿內,九皇子站起來躬身行禮:“你來啦。”皇帝笑著扶起他:“免禮,吾兒此番歸來,辛苦了。”
九皇子抬頭,看到呂少曦的那一刻,心中滿是驚喜,看來沒偷懶,還是有望能儘快去往另一個星球。以往略顯蒼老的呂少曦,如今臉色紅潤,狀態極佳,花白的頭發竟也隱隱有轉黑的跡象。呂少曦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笑著說:“這些年,朕也未曾懈怠修煉,如今身體愈發康健,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九皇子繼續講述著巡視中的故事,呂少曦和母妃不時提問,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整個主殿,這一刻,九皇子深深感受到,無論在外曆經多少風雨,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
九皇子開口說道:“我已將此次巡視的詳細內容呈送上去了,你都看過了嗎?”呂少曦皇帝輕輕頷首,眼中透著幾分讚賞:“都看了,你在外的一舉一動,朕都心中有數。你這一路,辛苦且用心,做得很好。”
稍作停頓,呂少曦話鋒一轉:“對了,你也早就該出去開府建衙了,要不是你這次出去巡視,朕早就讓給你出去開府了。你八哥也早早就出去開府了,你也尋個時機,組建自己的府邸吧。”
九皇子聽聞,連忙擺手拒絕,語氣堅定又坦然:“我就不了。我覺得在偏殿住著就挺好。實在沒那個心思爭奪皇位,治理國家雖重要,但於我而言,能為百姓做些實事,在民間行走排憂解難,便是最大的成就。而且我還有更重要的事,你是知道的,不然我也不用這麼催你快點修煉”九皇子直視著皇帝的眼睛,“所以啊,您還是把心思多放在修煉上吧。等您修煉到天境,便能像君賢先生他們一樣,即便幾百歲,依舊風華正茂。到那時,這皇帝的帽子,還得穩穩地戴在你頭上,想摘都摘不掉呢。”
呂少曦皇帝聽後,不禁笑出聲來,眼中滿是欣慰:“你這孩子,想法倒是通透。不過,開府建衙也不隻是為了爭權奪利,更是讓你有個施展抱負的地方,能更好地為朝廷效力,你再好好考慮考慮。”
九皇子回應道:“我明白您的苦心,隻是如今還想多在宮中陪伴著母妃監督下您的修煉,也想趁著您修煉的這段時間,好好看著皇宮。開府之事,往後再說吧。”
然後就聽到呂少曦罵其他幾個皇子,九皇子靜靜地聽著父皇的數落,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皇家子弟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各有各的無奈與苦衷。
呂少曦又重重地歎了口氣,眼神中滿是疲憊與失望:“老大身為長子,本寄予厚望,卻利欲熏心,勾結外敵,即便北境之事因你處理得當未釀成大禍,但他的所作所為也絕不可原諒。可皇後卻念著母子之情,拿北境並入版圖之事為他求情,婦人之仁,實在糊塗。”
提到老二,皇帝的語氣稍稍緩和了些,但仍透著一絲恨鐵不成鋼的意味:“老二那性子,太木訥了,以前他們一起讀書時就這樣,現在整日抱著書,也不知讀進去了多少,也不見他有什麼長進,難當大任啊。”
說起老三,皇帝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眼中閃過一絲厭惡:“老三出宮建府後,竟自甘墮落,沉迷於吃喝嫖賭,成何體統!丟儘了皇家的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