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詠漢趙太子劉熙》
劫火承恩帝業空,胡笳漢纛兩難融。
臨危欲解連環甲,血沃秦川燼不紅。
在五胡十六國的血腥亂世中,帝王將相的故事往往充斥著權謀、背叛與殺戮,但漢趙太子劉熙的一生卻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悲情劇——他既是父親劉曜政治抉擇下的“工具人”,也是兄弟情深的踐行者,更是在國破家亡時選擇“頭鐵”到底的末路英雄。今天,就讓我們撥開曆史的塵埃,走進這位被命運反複捉弄的太子爺。
一、從“備胎”到太子:劉熙的躺贏上位史
劉熙的出生自帶戲劇性。他的父親劉曜是前趙開國皇帝,母親羊獻容更是傳奇人物——她本是西晉惠帝的皇後,被劉曜俘虜後成為寵妃,甚至因一句“您可比司馬衷強萬倍”的彩虹屁,讓劉曜龍顏大悅,直接將她扶正為皇後。劉熙作為羊獻容的長子,天然帶著“嫡長子”光環,但他的人生開局卻堪稱“躺贏”。
劉曜早年誤以為長子劉胤死於靳準之亂,便草草立劉熙為太子。這位太子爺性格溫厚,頗得大臣好評,但畫風很快突變——多年後,劉胤竟奇跡般生還歸來!這位流落民間的皇子不僅長得“威武帥氣,騎射俱佳”,還自帶“美強慘”人設,瞬間讓劉曜陷入糾結:該選“老實人”劉熙,還是“天選之子”劉胤?
關鍵時刻,劉胤上演了一出“兄弟情深”大戲:他跪求父親收回成命,甚至以死相逼,聲稱“願輔佐弟弟繼位”。這一招“以退為進”直接讓劉曜和大臣們感動落淚,最終劉胤被封為永安王,劉熙則保住了太子之位。不過,這場“兄友弟恭”的戲碼背後,究竟是真情流露,還是政治表演?曆史沒有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劉熙的太子生涯從此多了個“對照組”兄弟。
二、國難當頭:兄弟聯手,卻成“反向操作大師”
公元328年,劉曜在與後趙石勒的決戰中被俘,前趙瞬間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此時,劉熙與劉胤這對兄弟成了國家的頂梁柱。按常理,他們本應團結抗敵,但兩人的操作卻堪稱“迷惑行為大賞”:
戰略撤退變“大逃亡”
劉熙提議退守秦州今天水),劉胤點頭附議。結果,兄弟倆帶著文武百官一路西逃,關中官員見狀紛紛棄城跑路,長安守將蔣英更是直接獻城投降後趙。好好的戰略轉移,硬是演變成了“潰敗式搬家”。
反攻長安:熱血上頭,缺乏panb
半年後,兄弟倆突然熱血沸騰,決定反攻長安。劉胤率數萬大軍東征,沿途百姓積極響應,一度聲勢浩大。然而,後趙名將石虎率援軍趕到,內外夾擊下,劉胤大敗而歸。更離譜的是,敗軍撤退時竟毫無章法,被石虎一路追殺到天水老巢。
最後的倔強:罵戰到底
城破之時,劉熙兄弟被俘。麵對勸降,他們選擇“罵賊而死”,帶著三千文武慷慨赴死。這種“頭鐵”精神雖令人唏噓,但也暴露了他們的政治幼稚——若早知必死,何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在長安城破前三個月,劉熙曾在東宮舉辦了一場詭異的"餞行宴"。那日他特意命人將劉胤請來,兄弟二人對著空蕩蕩的大殿推杯換盞。酒過三巡,劉熙突然抽出佩劍,劍鋒在燭火下泛著寒光:"兄長可知,這把劍是母後當年從洛陽帶出來的?"
劉胤瞳孔微縮,他當然記得這把鑲嵌著和田玉的鎏金寶劍——永嘉之亂時,母親羊獻容被匈奴兵從鳳鑾上拽下來,正是用這把劍劃破了自己的臉頰。此刻劉熙醉眼朦朧地撫摸著劍鞘上的血跡:"母後說過,我們匈奴劉氏能坐天下,靠的不是刀劍......"
"是靠這裡。"劉胤突然伸手戳了戳弟弟的心口,驚得劉熙踉蹌後退。這位被民間稱為"玉麵將軍"的永安王,此刻眼中閃著奇異的光芒:"你可知為何父親當年要屠儘西晉宗室?因為司馬家的心太軟了。"
這段對話仿佛預言了兄弟倆日後的命運。當他們帶著十萬軍民向天水撤退時,劉熙固執地要求帶上太廟裡的祖宗牌位,而劉胤卻連夜將國庫金銀熔成便於攜帶的金餅。不同的選擇,映射出二人迥異的性格——一個守著虛妄的禮法,一個握著現實的利益。
天水圍城中的"末日狂歡"
當後趙大軍將天水圍得鐵桶般時,城內的場景卻荒誕得像場鬨劇。劉熙堅持每日在行宮舉行朝會,哪怕殿外餓殍遍地;劉胤帶著親兵在城頭烤肉飲酒,美其名曰"犒賞三軍";最離譜的是尚書令呼延寔,這位七十歲的老臣突發奇想,要複原周禮中的"釁鼓儀式"——抓來三十個石勒部落的俘虜,用他們的血塗抹戰鼓。
"殿下!用胡虜之血祭鼓,必能上達天聽!"呼延寔的白須上還沾著血珠。劉熙望著階下瑟瑟發抖的俘虜,其中有個八九歲的羯族孩童正睜大眼睛看他。突然,孩童用生硬的漢語說:"我阿爺說,漢人太子會分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拉下去!"劉熙猛地起身,玉佩撞在青銅案幾上發出脆響。那夜他獨坐空殿,案頭放著母親遺留的犀角梳。月光透過破窗灑在梳齒間,恍惚間他仿佛看見羊獻容在梳頭,三千青絲中纏著幾縷白發:"熙兒,做太子就像梳頭,該斷的發絲絕不能手軟。"
次日黎明,劉熙親手點燃了行宮。火光照亮了他從未穿過的鎧甲——那是用母親陪嫁的蜀錦改製而成,金線繡的鳳凰在烈焰中展翅欲飛。當城門將破之際,他突然問劉胤:"兄長,你說我們現在算匈奴人還是漢人?"
劉胤大笑著扯開衣襟,露出胸口猙獰的狼頭刺青:"去他娘的!老子現在是火人!"說罷將火把扔進最後的糧倉。衝天火光中,這對兄弟的身影逐漸扭曲成曆史的剪影。
三、劉熙的“人設”爭議:是仁厚賢主,還是亂世巨嬰?
對於劉熙的評價,曆史向來兩極分化:
正方觀點:仁德太子,悲劇英雄
謙讓之風:麵對劉胤的“太子讓賢”,他始終以家禮待兄,毫無怨言,堪稱五胡十六國版“孔融讓梨”。
氣節擔當:國破時拒絕投降,與兄弟共赴黃泉,比南唐後主李煜多了幾分硬氣。
反方觀點:政治低能,坑爹專業戶
決策失誤:放棄長安導致關中崩盤,反攻時又無周密計劃,堪稱“戰略鬼才”。
依賴兄長:從立儲到抗敵,始終活在劉胤的陰影下,缺乏主見,像極了“媽寶男”升級版——“哥寶男”。
更有趣的是,劉熙的母親羊獻容在史書中被描述為“傳奇女性”,兩度為後,周旋於晉趙兩朝。相比之下,劉熙的“存在感”更像是一個曆史注腳——他的悲劇,某種程度上是母親光環下的“配角人生”。
羊獻容的"帝王養成課"
若要理解劉熙的性格,繞不開他的母親羊獻容。這位曆經五廢六立的傳奇皇後,在成為漢趙皇後後,給兒子上了三堂特殊的"帝王課":
第一課:如何優雅地吃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