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詠後趙末帝石祗》
朔風卷纛裂黃旌,襄國孤城鬥死兵。
帳下霜刀凝月冷,山河影碎五更聲。
若是讓石祗自己寫墓誌銘,他可能會這麼開頭:"這裡躺著一位被迫營業的皇帝,專業背鍋二十年,擅長在刀尖上跳胡旋舞。"這位後趙末代君主恐怕到死都沒想明白,怎麼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架上龍椅成了活靶子。這位被迫營業的後趙末代君主,就像被扔進鬥獸場的廚子,左手拎著鍋鏟,右手舉著玉璽,在刀光劍影中表演著荒誕的求生雜技。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當皇帝不如種田,搞政治不如烤紅薯。
一、佛係王爺的躺平人生
在鄴城的皇家動物園裡,少年石祗曾有過驚世駭俗的發言:"當老虎多好,每天有人喂肉,還能在太陽底下打盹。"這話把馴獸師嚇得當場表演了個原地暈厥——畢竟他爹石虎正是不折不扣的"人形老虎"。
作為石虎第十一子,石祗完美避開了皇位爭奪戰的vip席位。當兄弟們忙著搞暗殺、養死士、給老爹下毒時,他在自家莊園搞起了"三農實驗田"。史書記載他"嘗引黃河水灌田,畝產三斛",這產量放在五胡十六國,堪比袁隆平再世。
建武六年340年)春,太子石邃送來請柬:"十一弟速來東宮,有西域美人相贈。"石祗看了眼正在抽穗的麥田,提筆回信:"麥子說它想我了。"後來才知道,那天赴宴的三個皇子,全被石邃做成了人肉刺身。
這位農業發燒友最著名的外交壯舉,是把高句麗使者送來的夜明珠換成了二十車糞肥。當使者氣得要拔刀時,他認真解釋:"明珠照明不過方寸之地,糞肥養活的可是萬家燈火。"這話後來被刻在襄國城門上,成為羯族版的《憫農》詩。
二、登基大典:史上最窮劇組
永和五年349年)冬,襄國糧倉裡數麻袋的石祗,突然被一群血人撲倒。缺牙老將抱著他的大腿哭嚎:"冉閔在搞種族清洗,殿下快稱帝吧!"他轉身想鑽糧垛,卻被塞進冰涼的傳國玉璽,凍得直跳腳:"這玩意兒比凍梨還冰!"
登基大典窮得驚天地泣鬼神:
龍袍是三十張羊皮現縫的,風一吹就下"羊毛雨";
玉輦用運糧車改裝,輪子吱呀作響堪比驢叫春;
儀仗隊由二百屠夫客串,自帶血漿特效;
祭天三牲剛擺上祭壇就被饑民哄搶,禮部尚書急中生智:"神仙聞聞味就行!"
最絕的是登基詔書,因找不到會寫駢文的大臣,直接抄了《齊民要術》序言。當石祗顫巍巍坐上龍椅時,"哢嚓"一聲摔了個四腳朝天——原來這把龍椅是蝗災時當柴火燒剩下的。
三、治國就像開盲盒
新朝首屆內閣會議堪比吐槽大會:
兵部尚書:"現有五萬士兵,三萬沒褲子,兩萬在竄稀";
戶部尚書:"糧倉老鼠比守軍還壯,建議開展吃鼠大賽";
工部尚書:"城牆裂縫能塞駱駝,全城隻剩三把鏟子"。
石祗的治國方略活像東北亂燉:
軍事改革:讓漢人工匠教羯人打鐵,報酬是每天多喝半碗小米粥結果造出的刀劍砍棉花都費勁);
文化融合:軍營掃盲班用《孫子兵法》配春宮圖士兵們文化課全勤率創曆史新高);
外交策略:給前燕送烤全羊附贈《胡旋舞教學視頻》,給東晉寄羯族美男寫真集;
經濟政策更是腦洞清奇:發行"糧本位"貨幣,錢幣刻著"憑票兌小米二合"。結果民間用糧票玩"鬥地主",賭輸的百姓抱著空糧袋哭暈在廁所。
四、戰役中的行為藝術
邯鄲之戰:石琨率十萬大軍出征,陣前突然下起大雨。羯族騎兵的皮甲泡發成海綿裝,漢人士兵的鐵甲鏽成龜殼。冉閔軍趁機推出"移動烤鴨架"戰術——火攻+鉤鐮槍,殺得後趙軍哭爹喊娘。戰後統計傷亡,文書官因數字太長直接擺爛:"反正屍體堆得比邯鄲城牆還高"。
蒼亭對決:冉閔派出"吃貨軍團",陣前架起三百口鐵鍋燉羊肉。後趙守軍聞著香味集體叛逃,氣得石祗連夜發明"鼻塞戰術",結果士兵們把蒜泥塞鼻孔導致全員嗅覺失靈。
襄國圍城:冉閔搞起"房地產攻勢",在城外蓋起聯排小樓種菜養豬。石祗派細作往菜地倒夜香,反被冉閔做成"金汁炮彈"射回城內。這場"生化戰爭"導致襄國瘟疫橫行,連老鼠都組團外逃。
五、稱帝不如當網紅
永寧二年351年)雪夜,石祗盯著"去帝號"詔書,感覺自己像準備官宣離婚的頂流。他召開民主座談會,現場秒變相聲專場:
老臣張舉:"咱這皇帝當得比臨時工還慘,改叫趙王多體麵"。
羌族酋長:"學楚霸王!叫"西楚霸王·羯族限定款""。
夥頭軍提議:"整個聯名款,"燕趙聯合皇帝"咋樣?"
最終方案充滿自嘲精神:在告示加注"本職位有效期至下月十五"。次日菜市場大媽都在八卦:"皇上改行當王爺,正在二手市場直播賣龍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