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詠成漢哀帝李班》
椒房嗣異諫臣寒,癰漬龍袍吮未難。
星裂銅符窺藥鼎,燧燃玉陛照戈欄。
十年鐵甲征袍血,一夜金枝碎骨鑾。
誰記西川霜月冷,殘鱗猶帶孝忠丹。
一、開篇:一個“撿漏”的皇位繼承人
公元334年的成都,空氣中彌漫著陰謀與血腥味。成漢開國皇帝李雄剛咽氣,侄子李班含淚繼位。這位在史書中被稱為“哀皇帝”的男人,堪稱十六國時期“最慘打工人”——勤勤懇懇侍疾、兢兢業業治國,卻在登基四個月後被堂弟一刀送走,連帶全家老小慘遭團滅。更慘的是,他的諡號“哀”字,仿佛在曆史長河中為他貼上了“悲劇工具人”的標簽。
不過,若你以為李班隻是個無能的倒黴蛋,那就大錯特錯了!翻開《晉書》,這位“佛係太子”的形象逐漸豐滿:他尊師重道、推行土改、侍疾吸膿,甚至被史官誇讚“謙虛博納,動修軌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理想主義太子”如何在權謀修羅場中,活成了一場黑色幽默。
二、早年人設:李氏家族裡的“清流學霸”
李班生於288年,是成漢奠基人李特的孫子、李雄的侄子。他的父親李蕩早亡,叔父李雄靠著一身武藝和運氣,在四川建立了成漢政權。按說皇位該由李雄的親兒子繼承,但李雄的十個兒子個個“不成氣候”,不是紈絝子弟就是平庸之輩。李雄一拍大腿:“咱老李家的江山不能毀在這群敗家子手裡!”於是上演了一出“廢親立侄”的戲碼,把太子之位給了李班。
職場啟示一:
在家族企業裡,能力比血緣更重要——前提是大boss頭腦清醒。
李班的人設堪稱“亂世清流”:
尊師重道:他拜儒生何點、李釗為師,還搞了個“名士朋友圈”,隴西董融、天水文夔都是他的座上賓。最凡爾賽的是,他常感慨:“看看人家周景王的太子晉、曹丕、孫登,我怎麼就比不上呢?”翻譯:彆人家的孩子真優秀!)
生活樸素:當其他李氏子弟忙著炫富鬥雞時,李班穿著粗布衣服研究《論語》,活脫脫一個“古代卷王”。
土改先鋒:他提出“均田製”,痛批權貴圈地:“富人占著茅坑不拉屎,窮人餓得啃樹皮,這像話嗎?”李雄當場點讚,成漢版“打土豪分田地”就此啟動。
三、登基大戲:從“感動中國孝子”到“宮廷劇本殺受害者”
李班的悲劇,始於一場“感動成漢”的侍疾行動。
334年,李雄病重,全身傷口潰爛流膿,親兒子們嫌臟躲得老遠。唯有李班日夜伺候,甚至親自用嘴吸膿,嘗藥前必先流淚可能是被藥苦的)。《晉書》蓋章認證:“孝誠如此!”
職場啟示二:
老板臨終前刷好感度很重要,但彆忘了防著同事捅刀。
李雄一死,李班順利繼位。按說新官上任該燒三把火,他卻選擇“掛機模式”——政務全甩給堂叔李壽,自己躲在宮裡披麻戴孝。這操作看似佛係,實則是致命失誤:
對手視角:李雄的親兒子李越正鎮守江陽,聽說“堂哥上位”,氣得摔了酒杯:“憑啥我爸的江山給外人?”
隊友助攻:兄弟李玝勸他:“快把李越調回江陽!”李班卻聖母心發作:“叔叔還沒下葬,怎麼能趕人呢?”
天降預警:太史令韓豹夜觀天象,發現“兩道白氣直衝皇宮”,急報:“陛下!您親戚要搞事啊!”李班淡定回複:“朕以德服人。”
結果可想而知:一個月黑風高夜,李越假借哭喪,在靈堂上一刀結果了李班。更慘的是,李班的兒子、兄弟、舅舅等親友團被團滅,連八十歲老母都沒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