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詠東晉忠簡公王恭》
濯濯春庭柳,泠泠雪夜裘。
狂酲吞劍嘯,傲唾碎金侯。
兩諫清君側,孤旌沒葦洲。
寒顱沉逝水,猶斥逆天流。
公元398年秋,建康城外倪塘刑場,一位麵容清臒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手指輕撚佛珠,口中念念有詞。劊子手舉刀前,他突然開口:“勞駕,幫忙遞把梳子?”眾人愕然之際,隻見他從容理順須發,笑道:“我王恭雖敗,但百年後世人必知我忠心!”話音未落,刀光閃過,這位東晉最後的理想主義者轟然倒地,衣襟裡飄落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半卷《左傳》。
這位臨終還要整理儀容的“美妝達人”,正是東晉名臣王恭。若用現代標簽定義他,堪稱“魏晉頂流男神”:出身太原王氏豪門,身披鶴氅裘雪中漫步被讚“神仙中人”;坐擁青兗二州兵權,卻連多餘竹席都沒有的“極簡主義者”;麵對權貴拍桌怒懟的“朝堂杠精”;最後因部下叛變而敗亡的“悲情英雄”。
一、美少年與竹席哲學:名士的“凡爾賽”人生
公元4世紀的東晉,是門閥政治的黃金時代,也是美男紮堆的朝代。太原王氏出身的王恭,便是當時“頂流男團”中的一員。史書形容他“濯濯如春月柳”,連雪天披著鶴氅裘策馬而行時,都能讓路人孟昶驚歎“此真神仙中人也”。但這位高顏值名士,卻活成了東晉政壇的“矛盾體”——既以清高簡樸著稱,又因兩次起兵造反被冠以“叛將”之名;既被讚為“忠簡”,又被批“暗於機會”。
1.名士的“凡爾賽”日常
王恭的“凡爾賽”堪稱教科書級彆。某日,堂叔王忱拜訪,見他坐著一塊六尺竹席,便開口討要。王恭二話不說,當場卷席相贈,自己改坐草墊。王忱大驚:“我以為你囤貨多才開口!”王恭淡淡一笑:“我平生無長物。”——這波操作,既秀了清高,又暗諷了“囤積癖”的世俗,堪稱東晉版“斷舍離”代言人。
更絕的是他的“名士速成論”:“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此語一出,立刻成為建康文青圈的金句。但這位嘴上瀟灑的公子哥,內心卻住著個“老乾部”——讀《左傳》讀到“奉王命討不庭”時,必拍案長歎,仿佛隨時要提刀上陣。這種反差萌,像極了現代人一邊刷著佛係表情包,一邊熬夜加班的內卷日常。
2.太原王氏:頂級門閥的“出廠設置”
要理解王恭的“任性”,必須從家族基因說起。太原王氏在東晉堪稱“門閥中的戰鬥機”:祖上王昶是曹魏司空,祖父王蒙是清談界頂流,父親王蘊更是娶了晉簡文帝之女,妥妥的“皇親國戚pus”。這種配置讓王恭自帶三大buff——顏值即正義:遺傳了王氏祖傳美男基因,堪稱行走的“建康旅遊宣傳片”;嘴炮ax:家族清談傳統培養出“懟人永動機”屬性;政治潔癖:從小被教育“王氏子弟當以社稷為重”,活成了道德標兵。
但豪門生活也埋下隱患——他始終認為“清流就該碾壓濁流”,這種非黑即白的價值觀,後來讓他在政壇摔得鼻青臉腫。
二、朝堂“毒舌”:與權貴的硬核互懟
作為晉孝武帝的大舅哥,王恭本可躺平當個富貴閒人,但他偏偏選了“地獄難度”劇本——懟天懟地懟權臣。
1.懟酒局:宰相的ktv翻車現場
某日,宰相司馬道子組局開趴,尚書令謝石喝嗨了,當眾飆起民間小調。王恭立刻冷臉開炮:“堂堂高官在王府唱口水歌,讓下屬學什麼?學你五音不全嗎?”全場瞬間鴉雀無聲,謝石從此記仇三十年。
更狠的是懟“女道士”。司馬道子迷戀天師道,讓淮陵內史之妻裴氏穿黃袍煉丹的“女網紅”)與賓客談玄論道。王恭當場掀桌:“宰相府成了失足婦女俱樂部?”一句話讓司馬道子羞紅老臉,從此將他列入“黑名單”。
2.懟國賊:與王國寶的生死時速
孝武帝暴斃後,司馬道子掌權,其心腹王國寶靠著“職場彩虹屁”火箭升遷。王恭直接放話:“棟梁雖新,亡國征兆已現!”氣得王國寶暗中策劃“刺殺計劃”,卻因慫包屬性未遂。這場“嘴炮大戰”最終升級為武裝衝突——王恭聯合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清君側”,逼得司馬道子揮淚斬馬謖,處死王國寶。
插播八卦:王國寶其人堪稱“東晉和珅”,史載他“貪濁奢縱”,連親爹王坦之的棺材錢都敢貪。王恭與他互撕,堪稱“紀檢委vs貪腐辦”的頂流對決。
三、兩次起兵:理想主義的“翻車”現場
如果說第一次起兵是“正義必勝”的熱血劇本,第二次就成了“職場pua引發跳槽慘案”的黑色幽默。
1.第一次起兵:躺贏的“清流聯盟”
公元397年,王恭以“反貪官不反皇帝”為旗號起兵,北府軍名將劉牢之率軍壓陣。司馬道子秒慫,火速處決王國寶求和。王恭凱旋時,京口百姓夾道歡呼,仿佛迎接超級英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戰術分析——輿論戰:打出“清君側”旗號,占據道德製高點;朋友圈:聯合殷仲堪、桓玄組成“反貪鐵三角”;核武器:手握北府軍這支“東晉特種部隊”。
但勝利背後暗藏危機——盟友桓玄早就想單飛創業,殷仲堪更是個“牆頭草專業戶”。
2.第二次起兵:被“996”逼反的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