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丁零翟氏:丁零人翟斌趁機作亂,聲勢不小。慕容垂:小樣兒,收拾的就是你!三下五除二,把翟斌打得滿地找牙,輕鬆搞定。叛軍首領?斬了!
擊退高句麗:東北的老鄰居高句麗想趁火打劫,南下撈點好處。慕容垂:敢動我老家遼東?門都沒有!一頓胖揍,把高句麗人趕回了老家。
台壁之戰滅西燕:最大的挑戰來自同宗——盤踞山西的“西燕”慕容永。慕容永實力不弱,占據地利。雙方在台壁今山西襄垣附近)展開決戰。慕容垂再次展現“戰神”本色,示弱誘敵,巧妙設伏,把慕容永的主力包了餃子,大獲全勝!西燕就此滅亡。史書形容慕容垂“用兵如神,雖老不衰”,七十高齡還能“策馬馳騁於陣前,將士見其麾蓋,勇氣百倍”。老爺子往陣前一站,就是人形士氣buff加成器!士兵們一看:“謔!老董事長親自上陣砍人了!咱還等啥?衝啊!”這效果,杠杠的。
經過一係列硬仗,慕容垂終於掃清了稱帝道路上的主要障礙。公元386年正月,七十一歲高齡的慕容垂,在中山今河北定州)正式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大燕”,史稱“後燕”。在料峭的寒風中,白發蒼蒼的新皇帝登壇告天。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布滿皺紋卻堅毅無比的臉上,也灑在剛剛從戰火中誕生的後燕國土上。一個白發帝王的身影,在紛亂不休的華北大地上巍然矗立,如同遲暮斜陽中最後一道倔強而璀璨的光芒。不容易啊,古稀之年再就業,不僅成功入職,還直接當上了董事長!
八、參合陂悲歌:英雄遲暮與帝國的轉折
然而,曆史這位編劇,最喜歡寫的就是轉折和悲劇。慕容垂以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建立了後燕,最終卻也栽在了軍事問題上,而且栽在了自己輝煌的軍事傳統和對繼承人的安排上。
公元395年,後燕帝國的繼承人、太子慕容寶能力比起他爹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率領著後燕幾乎全部的精銳——八萬步騎,浩浩蕩蕩地北伐新興的強敵——北魏老板是比他年輕得多也生猛得多的拓跋珪)。
拓跋珪深知硬拚打不過老戰神雖然慕容垂沒親自來)帶出來的精銳,於是使出了“猥瑣流”戰術——焦土戰略:魏軍主動後撤,把沿途所有能吃的、能用的統統帶走或燒掉,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誘敵深入:把缺糧少水、疲憊不堪的燕軍主力,一步步引誘到對自己有利的戰場——參合陂今內蒙古涼城東北岱海附近);致命突襲:當燕軍拖著疲憊的身軀,在參合陂東岸紮營休息,以為魏軍還在千裡之外時,拓跋珪親率精銳騎兵,如鬼魅般在淩晨發動了雷霆萬鈞的突襲!
結果是一場災難性的屠殺。史書記載“燕軍大潰,人馬相騰躡,壓溺死者以萬數”。燕軍完全被打懵了,自相踐踏,掉進河裡淹死的,被自己人踩死的,不計其數。八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太子慕容寶等極少數人僥幸逃脫。更慘絕人寰的是,拓跋珪下令將投降的四五萬燕軍戰俘,全部坑殺!參合陂瞬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露天墳場,屍骨堆積如山,哀嚎聲數月不絕。這場慘敗,史稱“參合陂之役”,是後燕由盛轉衰的致命轉折點,其慘烈程度,足以讓任何聽聞者脊背發涼。
噩耗傳到中山皇宮,時年七十一歲的慕容垂沒錯,又是這個歲數)如遭五雷轟頂!他沉默了很久很久,大殿裡靜得可怕。突然,這位一生剛強的老皇帝,猛地抽出佩劍,用儘全身力氣,“哢嚓”一聲將麵前的桌案一角狠狠砍斷!須發皆張,目眥欲裂,怒吼道:“此仇不報,朕他日有何臉麵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這聲怒吼,充滿了憤怒、屈辱,還有一絲英雄遲暮的悲涼。
九、最後的遠征:英雄淚灑參合陂,巨星隕落
為了挽回頹勢,更為了洗刷參合陂的奇恥大辱,公元396年春天,七十二歲的慕容垂,不顧年邁體衰和群臣的勸阻,決定禦駕親征!他要親自去會一會那個讓他兒子慘敗、讓他帝國蒙羞的拓跋珪!
大軍再次北上。當行至參合陂戰場舊址時,眼前的一幕讓所有人心膽俱裂:去年戰死的數萬將士屍骨,依舊暴露在荒野之上,堆積如山,無人收埋。寒風吹過,仿佛還能聽到冤魂的嗚咽。白發蒼蒼的老皇帝慕容垂,顫巍巍地下馬,親自設下祭壇,祭奠這些慘死的將士亡靈。望著這人間地獄般的景象,回想起慕容氏昔日的榮光與眼前的慘淡,慕容垂悲從中來,老淚縱橫。三軍將士見此情景,無不痛哭失聲,哀嚎之聲“聲震山穀”。巨大的悲痛和憤怒,終於壓垮了這位古稀老人本就疲憊的身軀。祭奠儀式上,慕容垂突然口吐鮮血,病情急劇惡化。
回師途中,行至沮陽一說上穀,今河北懷來附近),慕容垂的病情已無力回天。臨終前,他召來太子慕容寶那個敗家子)和一眾大臣,交代後事。他目光渾濁,卻仿佛穿透了營帳,望向遙遠的北方,用儘最後一絲力氣,留下遺言:“參合陂……參合陂的恥辱……吾兒……一定要……一定要……”“參合之恥,兒當雪之…”)話音未落,一代傳奇戰神,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帶著無儘的遺憾和未竟的壯誌,溘然長逝,享年七十一歲或七十二歲虛歲)。一顆照亮了十六國亂世夜空的將星,就此隕落。
十、曆史回響:流星王朝與白發戰神的永恒光芒
慕容垂的一生,堪稱一部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個人奮鬥史詩,也是一曲與時代洪流搏擊的英雄悲歌,後世史家對他評價極高。
文武全才,雄略冠世:這是對他能力最精煉的概括。打仗是“十六國第一戰神”級彆,治國也頗有章法可惜時間太短)。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讚曰:“慕容垂以諸父之親,罹讒出奔,卒能複國,可謂能矣!”充分肯定了他從流亡者逆襲成為開國皇帝的傳奇經曆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力。七十歲創業成功,這份魄力和能力,放在整個中國帝王史上,也是獨一份的“夕陽紅”奇跡!
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帶著無情的慣性。慕容垂個人的輝煌,如同燦爛的流星,終究無法照亮整個慕容鮮卑前行的漫漫長夜,更無法逆轉北方民族大融合、走向新秩序最終由北魏完成統一)的曆史大勢。後燕帝國,在他死後僅僅支撐了不到十年嚴格說建國24年,他死後9年),於公元407年一說409年)滅亡於北魏和叛臣之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參合陂的悲鳴,最終成了慕容鮮卑政權在中原大地上最後的絕唱。
當我們回望慕容垂,這位白發蒼蒼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與張力:他是戰神,卻敗給了時間與繼承人的平庸;他七十歲創業成功,創造了奇跡,卻未能為帝國打下長治久安的根基;他一生堅韌不拔,屢敗屢戰,最終卻在巨大的悲痛中抱憾而終。
斜陽西沉,參合陂的朔風依舊嗚咽,仿佛還在訴說著那場慘烈戰役的悲愴。慕容垂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英雄的傳奇,更是一個民族在曆史大轉折時期奮力掙紮、綻放最後絢爛光芒的縮影。他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以古稀之軀扛起複國大旗,用勇氣和堅韌劃破了五胡十六國漫長的鐵血長夜。那瞬間的光華,照亮了那個混亂的時代,也永遠定格在曆史的星空之中。
那匹在鄴城郊外踏霜昂首的戰馬,那柄在參合陂畔悲鳴飲血的長劍,那白發老將不屈的身影,都在無聲地提醒我們:在曆史奔湧不息的宏大敘事麵前,任何個體的光芒,無論多麼耀眼,都隻能照亮有限的一段航程。慕容垂未能改變慕容燕國最終消逝的命運,但他以垂暮之年迸發出的驚人能量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卻穿越了時空,至今仍能激蕩人心。這或許就是曆史的厚重與魅力所在——英雄會落幕,王朝會興替,但那份在逆境中奮起、於絕境中抗爭的勇氣與執著,如同接力棒,在人類永恒的黑夜中,為後來者傳遞著辨明前路方向的點點微光。
後記:
其一:《鷓鴣天?燕朔飛龍》
鞘裡龍吟夜叩關,秦川踏雪刃光寒。
十年淬甲星沉海,一炬焚天火鑄冠。
馳鐵騎,裂雲幡,漳河倒卷太行山。
中原萬裡風雷嘯,弓挽蒼虹射紫垣!
其二:《六州歌頭·慕容垂參合陂哭骨》
朔風卷地,堅雪鎖窮川。
殘甲疊,枯骸亂,斷戈湮。血淤淵。
陂畔磷漩火,孤鵠泣,陰雲積;霜草折,腥風冽,月懸鐮。
龍鱗顫,撫征衣裂,淚濺冰湍。
歎連營凍骨,曾控鐵蹄韉。
枋頭鏑嘯,裂長天!
念金刀劫,鄴城焰,代州馬,蕩幽燕。
複國誌,橫槊誓,碎秦幡。踏賀蘭!
黃沙埋骨塚,忠魄殞,葬雄關?
星鬥墜,山河瘦,戰旗寒。
忽聽鬼號霄漢:“將軍老,可念燕山?”
剩禿鷲棲戟,白首跪蒼巒。夜霰吞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