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南涼忠義影帝孟禕:亂世裡那位把忠義玩出花的倔強儒生_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 > 第400章 南涼忠義影帝孟禕:亂世裡那位把忠義玩出花的倔強儒生

第400章 南涼忠義影帝孟禕:亂世裡那位把忠義玩出花的倔強儒生(1 / 1)

序幕:河西走廊的“氣節代言人”

話說在五胡十六國那個比“吃雞”決賽圈還混亂的年代,河西走廊這片地方,一位名叫孟禕的漢人書生,愣是憑借一張利嘴、一身硬骨頭和滿腦子的儒家智慧,在胡人政權的夾縫中,上演了一出精彩絕倫的“生存與諫言”大戲。他不靠刀槍劍戟,專靠“嘴炮”輸出,硬是在鐵血亂世中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堪稱十六國版的“最強辯手”兼“氣節代言人”。

第一幕:顯美城頭,“忠義奧斯卡”現場公元401年)

話說在公元401年,我們的主角孟禕先生,當時正頂著“後涼昌鬆太守”的閃亮頭銜,兢兢業業地鎮守著一座名叫顯美今甘肅永昌東)的城池。這職位聽著威風,實則是個燙手山芋——城外,南涼那位能征善戰的王子禿發傉檀,正帶著他的草原鐵騎,磨刀霍霍,準備把顯美城變成自家牧場的新入口。

戰鬥沒啥懸念。在絕對的實力差麵前,孟禕太守的守城意誌再堅定,也架不住傉檀大軍的猛烈衝擊。城破,人俘。按照草原劇本的常規操作,敗軍之將要麼哢嚓一刀,要麼乖乖投降。我們的孟太守,卻選擇了一條“戲精”之路。

當傉檀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勝利者的睥睨,質問孟禕為啥不早點投降省點麻煩時,孟禕瞬間進入角色。他神色凜然,聲音洪亮,仿佛不是俘虜,而是在發表獲獎感言:“我受呂氏後涼王室)厚恩,授虎符守此疆土!若不發一箭就投降,既辜負了主上的恩情,也怕殿下您瞧不起我這種人啊!”潛台詞翻譯:你看,我孟某人可不是軟骨頭!我這是為主儘忠才抵抗的!我要是二話不說就降了,顯得我毫無氣節,那您收留我這麼個沒骨頭的人,傳出去對您老人家的英明神武也有損不是?)

這波操作,堪稱古代危機公關+道德綁架的教科書級案例!既給自己貼上了“忠義”的金光閃閃標簽,又順手給傉檀戴了頂“欣賞忠義”的高帽。傉檀一聽,哎喲喂,這人有點意思!不僅沒殺他,反而覺得這孟禕是個人才,骨頭硬,說話還中聽,當即表示:“來來來,彆當太守了,給我當左司馬高級軍事參謀)吧,待遇從優!”

按常理,從俘虜搖身一變成高官,這劇本走向堪稱夢幻。但孟禕先生,顯然不滿足於隻演“忠義被俘”這一場戲。他決定加戲!隻見他臉上浮現出一種混合著悲壯與超然的神色,擲地有聲地拒絕了這份offer:“呂氏眼瞅著就要玩完了雖然當時後涼還沒亡,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氣數將儘),河西這塊寶地遲早是殿下您的。但我守城沒守住,把地弄丟了,這已經是失職!要是再厚著臉皮在您這兒當大官,我良心不安啊!求您放我回姑臧後涼都城)吧,讓我接受呂氏的懲罰,這樣我死了也能留下個好名聲!”潛台詞翻譯:我現在跟你混,名不正言不順,還會被罵“叛徒”。讓我回去“受死”,既能坐實我“忠臣”的人設,萬一沒死成呢?而且現在回去,呂家快倒了,風險可能也沒那麼大……)

這番“求死明誌”的宣言,效果拔群!傉檀被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心想:這真是忠義無雙的楷模啊!殺不得,殺不得!不僅不能殺,還得成全他的“氣節”!於是大手一揮:“行!放你走!成全你的忠義之名!”——孟禕先生,憑借精湛演技,不僅保住了小命,還拿到了“忠義認證”和一張免費返程票。

第二幕:姑臧城內,“鈔能力”的華麗轉身公元401年)

孟禕風塵仆仆回到後涼都城姑臧。他真的一頭撞向宮門柱子去“受誅”了嗎?當然沒有!孟先生深諳亂世生存法則:口號要喊得響,操作要做得妙。

當時後涼朝堂也是烏煙瘴氣,權臣呂超隻手遮天。孟禕沒有傻乎乎地去伸脖子等刀,而是非常“務實”地找到了呂超的府邸。至於他帶去了什麼“土特產”?史書沒好意思明寫,但結果很清晰:經過一番“親切友好”的溝通大概率是幾斛明珠、幾車錦緞發揮了關鍵作用),呂超大人“龍顏大悅”。失城之罪?不存在的!孟禕不僅免罪,還神奇地官複原職了!

從顯美城頭的“忠義宣言”,到姑臧城內的“鈔能力通關”,孟禕先生完美演繹了什麼叫“既要麵子忠義人設),更要裡子實際利益)”。這波操作,讓後世史官都忍不住在字縫裡寫滿“佩服”——古代官場生存智慧,被他玩明白了!如果五涼時代有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非他莫屬,小金人底座還得刻上“現實主義表演大師”。

第三幕:宣德堂上,“預言家”的犀利吐槽公元406年)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其實就是五年後)。河西的局勢風雲變幻。後涼果然在公元403年徹底涼涼,投降了後秦。而到了公元406年,我們熟悉的傉檀同誌,通過一係列精彩或者說狡猾)的操作,終於從名義上的老大後秦手裡,正式拿到了姑臧這座河西重鎮的“房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春風得意的傉檀,在姑臧城內著名的宣德堂大宴群臣。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傉檀望著這富麗堂皇的建築,想起古人“建造者不居,居者不建”的名言意思是蓋房子的往往住不上,住進來的往往不是蓋房子的),不由得感慨萬千。

就在這氣氛微醺、領導抒懷的關鍵時刻,我們的老朋友孟禕先生閃亮登場!此時的他,身份已不再是後涼舊臣,顯然在政權更迭中再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怎麼找到的?你猜——曆史書上沒寫)。他敏銳地抓住這個進諫的黃金窗口期,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曆史吐槽大會”兼“仁政安利時間”:“殿下請看這宣德堂!當年前涼張駿張老板,花大價錢修這城苑,想傳個萬世基業,結果呢?被前秦苻堅一巴掌拍沒了!後來後涼的梁熙,手握十萬精兵,牛不牛?結果在彭濟那兒領了盒飯!再看剛涼透的呂家,那勢力排山倒海啊,最後還不是乖乖投降了後秦?這宣德堂啊,一百年間換了十二茬主人,跟走馬燈似的!為啥?富貴這玩意兒,它靠不住啊!”

話鋒一轉,圖窮匕見)

“想坐得穩,坐得久?光靠騎馬砍人可不行!得講信用!得順應民心!得靠仁義道德當根基!這才是長治久安的王道!”

孟禕這番話,簡直是給剛入主姑臧、誌得意滿的傉檀兜頭澆了一盆加了冰塊的“曆史清醒劑”!他巧妙地用宣德堂這個“百年老店”頻繁易主的活化石,把河西走廊上那些曾經不可一世、最後卻灰飛煙滅的政權包括傉檀剛取代的後涼)挨個點名“鞭屍”,精準地指出了南涼以及所有類似政權)的致命死穴:窮兵黷武,搶掠成性,不修仁政,不顧民生!

傉檀雖然是個鮮卑猛男,但絕對不傻,而且當時正想樹立個“明主”形象。孟禕這番既有曆史深度、又有現實指導意義,還略帶“祥瑞”色彩的諫言,簡直送到心坎裡了!傉檀大為讚賞,當場拍板:孟禕,人才啊!彆閒著,給我當太府主簿、錄記室事掌管文書檔案、參與機要的核心秘書崗)!這相當於把孟禕從地方演員,直接提拔成了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頭牌筆杆子+領導心腹。

第四幕:理想撞現實,“仁政”的尷尬結局

孟禕的升遷,看起來是南涼政權“漢化”、“尊重知識分子”、“采納儒家治國理念”的標誌性事件。傉檀似乎想用孟禕這塊“漢家招牌”,給自己的遊牧政權刷上一層文明的“金漆”。孟禕本人,也似乎走到了實踐其“仁政”理想的位置。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南涼政權的底色,終究是建立在部落聯盟和軍事掠奪基礎上的。貴族們習慣了靠搶掠來獲取財富、維持部眾效忠。讓這些習慣了“快錢”的草原豪強們,突然轉型去搞“重民生、興文教、輕徭薄賦”的仁政?難度不亞於讓狼改吃素。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幕幕諷刺的畫麵:傉檀一邊任命孟禕這樣的漢臣,表示要聽“仁政”建議。另一邊,太子禿發虎台等貴族,照樣把漢人豪族抓起來關著,強行“借”其實就是搶)人家的錢糧牲畜,搞得天怒人怨。更致命的是,南涼的軍事政策依舊不改掠奪本性。最典型的就是公元414年,傉檀覺得家裡糧食不夠為什麼不種地?搶習慣了唄!),不顧內部空虛,親自帶大軍去西邊搶乙弗部的鮮卑人,想著撈一票大的。

結果呢?老家樂都被隔壁虎視眈眈的西秦大軍輕鬆偷家!後方空虛,民心離散想想那些被太子搶過的豪族們會幫誰?),樂都瞬間陷落。還在外麵搶劫的傉檀聞訊,如遭雷擊,軍心立刻崩潰,最終隻能向西秦投降。曾經雄踞河西的南涼,就這麼戲劇性地落幕了。

不知道在淪為階下囚的那一刻,傉檀有沒有想起八年前406年)宣德堂上,孟禕那番關於“富貴無常”、“信順久安”、“仁義固本”的逆耳忠言?曆史總是這樣,教訓無比深刻,學費無比昂貴,但後來者往往還是忍不住重蹈覆轍——因為改變基因,比改變口號難太多了!孟禕的仁政理想,在南涼這個“遊牧搶掠”的堅硬外殼上,終究隻撞出了一點象征性的火花,未能點燃燎原之火。

第五幕:孟禕的矛盾人生與曆史啟示

縱觀孟禕的宦海生涯,簡直是一部活生生的“亂世精英生存啟示錄”,充滿了精妙的矛盾與現實的智慧。

“忠義影帝”與“現實玩家”的無縫切換:在顯美,他演活了“忠臣守節”的大戲,用道德話語巧妙綁架傉檀,保命脫身。在姑臧,他立刻切換成“務實派”,用“鈔能力”打通關節,成功複職,避免了無謂的犧牲。他拒絕傉檀的任命,高喊“歸國受誅”,絕非愚忠,而是深諳“名節是亂世最值錢的通行證”之道。避免背上“叛徒”罵名,為未來在漢人圈層包括可能的下一任老板)中立足鋪路。這招“以退為進,金蟬脫殼”,玩得爐火純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仁政布道者”與“體製內螺絲釘”的尷尬:在宣德堂,他抓住時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仁政”最強音,顯示了他的政治洞察力和儒家理想。但當上太府主簿後,他的理想撞上了南涼政權的銅牆鐵壁。他或許能參與起草一些文件,但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部落掠奪習性和軍事優先的國策。他的角色,更像是傉檀用來裝點門麵、象征“漢化”的一個高級花瓶。他的諫言被“象征性采納,實質性冷藏”。

五涼亂世的縮影:孟禕的輾轉騰挪,是那個胡漢雜處、政權更迭如走馬燈的混亂時代的典型寫照。士人們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理想與現實間走鋼絲。傉檀對孟禕的重用,反映了南涼等胡族政權對漢文化和治國經驗的有限度利用。他們需要漢人的行政經驗、文化符號來管理漢地、裝點門麵,卻難以真正接受其核心的“仁政”理念,更不願放棄賴以起家的軍事掠奪根基。這種工具性漢化,注定了其統治根基的脆弱性。太子虎台掠奪漢人豪族的行為,就是這種矛盾的直接體現和致命毒藥。

尾聲:曆史的餘韻

孟禕的故事,沒有明確的結局。史書沒有記載他在南涼滅亡414年)時的最終歸宿。是隨著傉檀投降西秦?是死於亂軍?還是早已隱退?這成了一個謎。但這反而增添了他的傳奇色彩——一個在驚濤駭浪中總能找到浮木的智者,最終消失於曆史的迷霧之中。

回望孟禕的一生,他或許算不上傳統意義上的“完人”或“大英雄”。他精於算計,善於表演,懂得變通。但在那個朝不保夕、人命如草芥的殘酷亂世,他的“生存智慧”和“務實理想主義”在可能範圍內堅持和倡導好的理念),本身就是一種值得玩味的力量。他用他的方式,在曆史的夾縫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一個提醒統治者“仁義”之重的諫言者,一個演繹了亂世士人生存哲學的“戲精”,一個在胡風漢雨交織的河西走廊上,努力尋找立足點的聰明人。

當我們在史書中讀到他在宣德堂那番關於“信順久安,仁義固本”的慷慨陳詞時,依然能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力量。這力量,不僅是對當時統治者的警示,也是對後世所有手握權柄者的永恒詰問:在權力更迭的輪回中,除了武力與權謀,是否還有更持久、更值得追求的東西?孟禕用他的方式給出了答案,雖然他的老板們,似乎都沒能真正聽進去。

仙鄉樵主讀史至此,有詩詠曰:

危堞風嘶戰火稠,萬民生死係權謀。

汗青鐵案書降將,鎖鑰輕拋博列侯。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霍格沃茨:從小巫師到白魔王 鄙人的妖孽團隊,狂掃諸天萬界 大牌丫頭等你來 拒絕妖女後,我的功法自動升級 諜戰劇中的龍二 開封1044 重回七零:末世大佬帶飛全家 婚後才知,他暗戀我十年 你我生來高貴 我都五行廢靈根了,均衡發展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