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西涼“敗家小能手”李歆:敦煌鬥雞人的“作死”帝王路_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 > 第430章 西涼“敗家小能手”李歆:敦煌鬥雞人的“作死”帝王路

第430章 西涼“敗家小能手”李歆:敦煌鬥雞人的“作死”帝王路(1 / 2)

序幕:傳說中頭顱被做成酒器的君王

公元420年,敦煌城破,煙塵滾滾。西涼國主李歆,這位不久前還意氣風發的“有為青年”,此刻正被北涼士兵像拖麻袋一樣拽行在塵土裡。龍袍?早撕成丐幫同款了;王冠?大概在哪個馬蹄子底下當墊腳石呢。他臉上糊滿了灰土和血汙,眼神空洞,迷茫得像個迷路的孩子——大概在靈魂深處瘋狂刷屏:“我是誰?我在哪?我的宏圖霸業呢?”而押著他的士兵們,眼神裡沒多少憎恨,反而充滿了看二傻子般的憐憫:“嘖嘖,好好的王爺不當,非要把自己玩成這樣,圖啥呢?”

據傳,這位前·國王陛下的腦袋,經過一番“藝術加工”,變成了北涼宮廷宴會上最拉風的酒器飲器)。是的,你沒聽錯,就是裝酒的那種杯子!在敵國君臣的談笑風生中流轉,盛滿了勝利者的美酒民間傳說,正史沒有記載此事)。李歆,西涼第二代君主,以其獨特的方式實現了“不朽”——在史書的角落裡,留下一個既血腥又荒誕、既悲催又有點黑色幽默的注腳。他的一生,堪稱一部“作死”的帝王教科書,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一作就死透透的”。

第一幕:新手大禮包——李歆的豪華開局

公元417年,西涼國都酒泉今甘肅酒泉),一場隆重葬禮正在舉行。西涼開國君主李暠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這位老爺子不簡單——在群雄割據的十六國時期,這位隴西李氏代表人物,硬是在河西走廊開辟了一片天地,建立了西涼政權。

老爺子臨終前給繼承人李歆留下了一手好牌:相對穩定的政局、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還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最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寶貴的人生經驗——“深慎兵戰,保境安民,俟時而動”。用現代話說就是:彆浪,穩住,我們能贏!

李歆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李暠次子。本來太子位是他哥哥李譚的,奈何哥哥命薄,早早就去見了祖宗,於是太子的帽子就落在了李歆頭上。404年,李歆被立為太子,開始了他的儲君生涯。

年輕時的李歆並非庸才,反而頗有軍事天賦。公元399年,他就跟隨父親擊敗北涼索嗣的奪權行動,初露鋒芒。410年,更是作為太子率軍截擊北涼沮渠蒙遜,擒獲對方將領且渠百年,一時間威風凜凜,儼然是西涼的明日之星。

如果這是一款遊戲,那麼李歆拿到的新手大禮包堪稱豪華級——國土麵積:雖然不大大概相當於現代兩個地級市),但足夠自保;人才資源:宋繇、索仙等一批當時頂級能臣乾將組成的智囊團;軍事力量:三萬精銳部隊在西域這算得上是勁旅);家族支持:智慧的母親尹太後坐鎮後宮;國際認可:東晉王朝的正式冊封雖然東晉自身難保,但好歹是正統);民心基礎:父親留下的良好政治遺產。

按理說,這樣的人生開局,隻要不作死,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當個西域小霸王。可惜的是,我們的主角李歆同誌偏偏就是個“不作不死”的性格。

第二幕:執政三年——一場“敗家子”的極限操作

李歆繼位後,改元“嘉興”——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吉利,可惜事與願違,西涼一點都沒有“喜興”起來,反而迅速滑向滅亡的深淵。這位老兄用三年時間,完美演示了什麼叫“極限作死”。

場景一:內政篇——我是土豪我任性

李歆上任後的第一把火,就燒得相當旺盛。他覺得父親的宮殿太簡陋,配不上自己的身份,於是大興土木,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形象工程”建設。

史書記載“用刑嚴酷,繕築不止”。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刑罰嚴苛,還不停地搞基建。這操作是不是很眼熟?像極了某些暴發戶老板有錢了就蓋大樓的行為。

大臣們看不下去了,紛紛上書勸諫。從事中郎張顯上了一道奏疏,苦口婆心地勸說:“涼土三分,勢不支久。兼並之本,在於務農;懷遠之略,莫如寬簡。今宜息百役,專功北畝,以待天時。”

這段話的核心思想是:咱們西涼地盤小,資源少,應該停止各種勞役,讓老百姓專心種地,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簡直就是西域版的“韜光養晦”策略。

李歆的反應是: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接著,主簿汜稱也上書勸諫,而且說得更加直白:“天災人異,皆所以警悟人主,令其憂懼修省。比年地震裂,山崩,風拔樹,星隕,皆變之大者。”

汜稱同誌還很貼心地列舉了自李歆繼位以來的各種自然災害:地震、山崩、大風拔樹、流星墜落……這在當時都被視為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相當於現代的風險評估報告了。

李歆的反應依然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場景二:外交篇——我的眼裡隻有你北涼)

西涼有個死對頭——北涼,首領沮渠蒙遜是個老奸巨猾的角色。李歆對北涼的執念,堪比貓對老鼠的執著,一天不琢磨怎麼對付北涼就渾身難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歆延續了父親向東南晉稱臣的政策,418年遣使東晉,獲封鎮西大將軍、酒泉公。420年南朝宋取代東晉後,他又得到了劉裕冊封的征西大將軍頭銜。

這些外交動作本來無可厚非,問題是李歆把所有外交資源都用來對付北涼,完全忽視了與其他政權如西秦、南涼等)建立更廣泛的聯盟。這就好比下棋時隻盯著對方一個棋子,全然不顧整個棋局的態勢。

沮渠蒙遜看出了李歆的弱點,於是精心設計了一個陷阱……這出戲碼,簡直就像老獵手逗弄愣頭青,充滿了降維打擊的既視感。

第三幕:終極作死——一場精心設計的“釣魚行動”

公元420年夏天,沮渠蒙遜開始了他的表演。他佯裝率軍南下進攻西秦的浩亹今甘肅永登),大軍浩浩蕩蕩出發,卻在半路悄悄埋伏下來,等待魚兒上鉤。這套路,堪比現代網絡遊戲的“釣魚執法”。

李歆在酒泉接到諜報,頓時興奮不已:“機會來了!蒙遜老賊帶兵去打西秦了,老家張掖肯定空虛,此時不偷家更待何時?”活脫脫一個看到對方塔下沒人的遊戲玩家,迫不及待要偷塔。

這時,朝中明白人紛紛站出來勸阻。右長史宋繇堪稱西涼第一明白人)勸道:“主公不可啊!北涼實力遠超我軍,且沮渠蒙遜狡詐多端,萬一有詐怎麼辦?”這簡直就是團隊裡的理性玩家在語音頻道裡瘋狂喊話。

李歆的母親尹太後更是親自出麵勸阻:“汝新造之國,地狹民稀,自守猶懼不足,何暇伐人!先王臨終,殷勤戒汝:深慎兵戰,保境安民,俟時而動。言猶在耳,奈何忘之!”

太後的話說得再明白不過:咱們國家小,人口少,自保都困難,哪有能力去打彆人?你爹臨終前怎麼囑咐你的?這才幾年就全忘了?這簡直是老媽的碎碎念升級版,還是帶曆史教訓的那種。

正常情況下,聽到老母親這番話,怎麼也該冷靜下來。但李歆此時已經熱血上頭,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他大概心想:“老太太懂什麼軍事?我可是打過勝仗的人!”典型的“青銅操作,王者心態”。

於是李歆力排眾議,親自率領三萬步騎東進,直撲張掖。一路上他可能還在做著一戰成名、統一涼州的美夢,殊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敵人設下的陷阱。這場景,像極了那些自信滿滿走進傳銷組織的大學生。

第四幕:毀滅時刻——一場可以預見的慘敗

李歆大軍到達懷城時,沮渠蒙遜突然率軍殺出,西涼軍猝不及防,初戰即告失利。這就好比遊戲裡興衝衝去偷塔,結果發現對方五個大漢在草叢裡等著你。

這時李歆如果及時撤退,還能保住大部分兵力。但他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繼續進軍!這操作,堪比賭徒輸了錢還要加倍下注。

部將勸他撤軍,他卻說出了那句“名言”:“吾違太後明敕,遠取敗辱,不殺此胡,複何麵目見吾母也!”翻譯過來就是:我不聽老娘的話,跑這麼遠來打敗仗,不殺了沮渠蒙遜這個胡虜,還有什麼臉麵回去見我媽!

這種思維邏輯堪稱神奇——因為沒臉見媽,所以決定送死?這大概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媽寶男”式思維了。現代心理學家可能會把這稱為“認知失調”——無法接受自己的錯誤,於是用更大的錯誤來掩蓋。

結果毫無懸念:西涼軍在蓼泉被北涼軍全殲,李歆本人也戰死沙場,時年不詳。從他417年繼位到420年戰死,剛好三年時間。這效率,堪稱“亡國界的閃電戰專家”。

李歆戰死後,北涼乘勝進攻,很快攻陷酒泉。李歆的弟弟李恂一度在敦煌抵抗,但終究無力回天,於421年兵敗自殺。立國僅21年的西涼就此滅亡。一個政權就這樣畫上了句號,速度之快,讓人猝不及防。

第五幕:曆史評價——敗家子的典型教材

曆代史家對李歆的評價驚人一致——差評!《晉書》直接批評他“用刑頗嚴,繕築不止”,《資治通鑒》更是毫不客氣地說他“好治宮室,輕啟戰端”。

用現代話語體係來總結李歆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戰略短視:未能正確評估自身實力與地緣政治環境,盲目自信。就像一個小企業非要跟行業巨頭打價格戰。


最新小说: 婚後才知,他暗戀我十年 你我生來高貴 我都五行廢靈根了,均衡發展很合理吧 山海源啟 團寵嬌嬌是錦鯉,白眼狼們悔斷腸 改開下崗?超級帝國!啟動 穿越少帥:三十萬北軍殺瘋了 豪門農媳有空間 碎骨墮仙,從亂葬崗爬起殺回九重天 剛大一就與女神老師被強製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