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西涼首席謀臣張邈:論如何在亂世中把初創公司做上市_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 > 第435章 西涼首席謀臣張邈:論如何在亂世中把初創公司做上市

第435章 西涼首席謀臣張邈:論如何在亂世中把初創公司做上市(1 / 2)

序幕:助西涼開國的首席謀臣

公元400年的一個清晨,敦煌城頭的守軍緊張地望著遠處揚起的沙塵。北涼軍閥索嗣率領的軍隊正在逼近,城內彌漫著壓抑的氣氛。

太守府中,李暠來回踱步,已然準備打開城門迎接新上司——畢竟在十六國時期,換個主公就像現代人跳槽一樣平常。這時,一位文官裝扮的中年男子跨步上前,言辭懇切:“將軍!段業昏庸無能,正是英雄崛起之時,您怎麼能把經營多年的根據地拱手讓人?”

進言者正是張邈,他與好友宋繇的組合成功阻止了李暠的“投降式跳槽”。一場精心策劃的突襲戰隨後展開,打得索嗣措手不及。

這一戰,不僅保住了敦煌城,更打出了一個新政權——西涼。而張邈,這位被曆史幾乎遺忘的謀臣,也因此成為了西涼開國的“首席執行官兼首席運營官”。

第一幕:亂世出英雄——張邈的早年歲月

要說張邈,得先看看他生活的時代。十六國時期的中原,堪稱中國曆史上的“超級亂世”。如果用現代人熟悉的話來說,那就是一個“大型多人在線亂鬥遊戲”。

在這個混亂的舞台上,河西走廊成為了北方的“世外桃源”。由於遠離中原主戰場,一大批文人學士逃難至此,使得這個沙漠環繞的走廊成為了文化綠洲。

張邈就是在這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他的出身,但從他後來的表現來看,絕對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很可能他的家族也是從中原避難而來,畢竟在那個年代,能讀書寫字的人大多出自士族家庭。

年輕時的張邈:白天讀讀《孫子兵法》,晚上和朋友們討論天下大勢。看著北方一個個政權興起又覆滅,心裡沒準在想:“要是換我來輔佐明主,定能做得比那些人強!”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李暠出任敦煌太守時,張邈已經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智者。李暠本身就是文武全才,自然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於是將張邈招入麾下。

這對君臣的相遇,堪比劉備遇到諸葛亮,隻是知名度小了不少。從此,張邈開始了他的“創業合夥人”生涯。

第二幕:敦煌保衛戰——一場勸阻老板“投降”的豪賭

公元400年,北涼王段業派索嗣來接替李暠的敦煌太守職位,看似正常的人事調動,實則是權力吞並的前奏。

李暠的內心是崩潰的。麵對強勢的索嗣,他盤算著手頭那點兵力,已經準備接受現實。這時張邈與宋繇站出來,說出了那段載入《晉書》的名言:“大丈夫受天命,當開創基業,怎可拱手讓人?索嗣自恃強大,輕敵無備,正可一戰擒之!”

這段話的潛台詞其實是:“老板!彆慫啊!咱們能贏!索嗣那家夥輕敵得很,咱們搞個突然襲擊,準能把他打趴下!”

李暠被說動了,但心裡還是打鼓:“要是打輸了怎麼辦?”張邈內心可能翻了個白眼,但臉上還是那副自信滿滿的表情。他不僅製定了突襲計劃,還親自帶隊上陣——謀臣親自下場打架,這敬業精神也是沒誰了。

戰鬥過程堪稱教科書式的突襲戰。張邈等人率精兵出其不意地攻擊索嗣軍營,趁其不備大破敵軍。索嗣大敗而逃,連滾帶爬地跑回張掖去了。

這場勝利的意義遠遠超出一場局部戰鬥的勝負。它不僅保住了敦煌,更重要的是樹立了李暠集團的信心。既然能打敗北涼派來的大軍,為什麼不能自己當家做主呢?

於是,公元400年十一月,李暠自稱涼公,建立西涼政權,定都敦煌。如果用現代商業來比喻,這就是一家初創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了。

論功行賞時,李暠任命張邈為右長史,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廳主任,成為政權核心決策者。如果西涼有朋友圈,張邈那天一定發了條狀態:“今天幫老板打了場勝仗,升職加薪了,開心!”

第三幕:西涼建國——從“初創公司”到“行業新秀”

公司注冊完了,接下來就是如何經營的問題。西涼雖然成立了,但實力遠不如周圍的“大廠”比如北涼、後秦等)。

張邈作為西涼的“首席運營官”,麵臨的是一個典型的“創業公司”困境:資金有限財政收入少),人才短缺官僚體係不完善),競爭激烈強敵環伺)。

但他的經營策略相當高明。首先,他協助李暠建立了一套精簡高效的行政體係。西涼雖然小,但五臟俱全,設立了尚書省、門下省等中央機構,地方上則實行郡縣製。

其次,張邈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西涼大量招攬從中原逃難而來的士人,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這一招相當聰明,既解決了人才短缺問題,又贏得了知識分子群體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張邈明白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在西涼境內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在那個亂世,這簡直就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流。

有趣的是,西涼雖然國力不強,但卻十分重視文化建設。李暠本人就是文學愛好者,經常舉辦文人雅集,張邈自然是這些活動的常客。想象一下,在沙漠環繞的敦煌城中,一群文人墨客飲酒賦詩,暢談天下大事,那畫麵相當有反差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過幾年的經營,西涼居然在強敵環伺中站穩了腳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初創公司實現了盈虧平衡,開始考慮擴張業務了”。

第四幕:遷都酒泉——西涼集團的“戰略東進”

西涼建國五年後,辦公室政治又出現了新議題。

李暠某天在朝會上提出:“咱們是不是該把都城從敦煌遷到酒泉去?”話音剛落,下麵一片嘩然。遷都可是個大工程,相當於今天把公司總部從一線城市搬到新興開發區,員工們都得拖家帶口跟著走。

群臣沒人表態,張邈舉手支持:“老板英明!酒泉地理位置好,可以逼近北涼老窩,方便我們日後擴張!”他沒說出口的潛台詞是:“敦煌這地方太偏西了,再待下去咱們就隻能天天吃沙子了。”

從戰略角度看,遷都酒泉確實是一步妙棋。酒泉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向東可威脅北涼,向西可控製敦煌,向北可防禦柔然,向南可連接羌胡。簡直就是河西走廊的“c位”。

但遷都的難度也非同小可。首先要遷移上萬人口,其次要在新都建設宮室衙署,還要重新部署防禦體係。這相當於同時進行總部搬遷、廠房建設和市場擴張三大工程。

遷都計劃確定後,張邈成了實際的項目經理。他需要協調上萬戶移民,從敦煌遷往酒泉,還要在新都城周邊設置會稽、廣夏二郡安置來自江南和中原的移民。

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張邈可能每天拿著竹簡做的項目計劃表,到處協調:“王大爺,您家分到酒泉東區一套房,帶院子的!”、“李嬸,您家分配到廣夏郡,那裡土地肥沃,種啥長啥!”、“趙將軍,你的部隊駐防玉門關,既要屯田又要守邊,辛苦啦!”

通過這次遷都,西涼成功將戰略重心東移,直接威脅北涼沮渠蒙遜的地盤。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把分公司開到了競爭對手家門口”。

第五幕:國家治理——找準定位、發揮優勢

場景一:邊境建設——屯田種地

作為西涼的“首席運營官”,張邈深知光有戰略不夠,還得有實實在在的gdp增長。

麵對北涼這個強大鄰居,西涼軍費開支巨大。張邈提出了一個頗具創意的解決方案——“寓兵於農”,讓軍隊一邊守衛邊境一邊種地。

“將軍,咱們的士兵現在是一手拿鋤頭一手拿刀劍,自給自足還能有餘糧出口!”張邈可能這樣向李暠彙報工作。


最新小说: 拒絕妖女後,我的功法自動升級 諜戰劇中的龍二 開封1044 重回七零:末世大佬帶飛全家 婚後才知,他暗戀我十年 你我生來高貴 我都五行廢靈根了,均衡發展很合理吧 山海源啟 團寵嬌嬌是錦鯉,白眼狼們悔斷腸 改開下崗?超級帝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