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招手讓朱厚煒走到榻前,握著自家二兒子的手,輕輕拍打道:“好孩子,你辛苦了。”
朱厚煒搖搖頭:“父皇,不說這些,咱們都是一家人。”
“不要太過悲傷,內宮的事孩兒給你操持著,不過有些事始終還是要父皇出麵主持的。”
弘治皇帝深以為然點頭道:“嗯,父皇稍稍休息就去主持大局。”
“好!”
……
乾清宮,內閣六部部院諸公,都麵含悲傷的抵達奉先殿,顯然已經知曉太皇太後周氏薨逝的消息了。
先是內閣六部諸公勸太子勿要操心過度,伏望聖體躬安。
然後禮部尚書才出列著手安排周太後之後事,一應喪葬用品全部遵從先例送入仁壽宮。
隻是討論到周氏的諡號的時候,卻引起了爭執,禮部上奏定諡為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後,祀於奉先殿,祔廟。但內閣李東陽卻持以反對態度。
周太後生前是皇貴妃,並非英宗原配皇後,嫡庶有分,禮法不可亂,李東陽建議去掉‘睿’的字。
明英宗是睿皇帝,如果周氏是原配皇後,附睿尊號自然沒有不妥,但畢竟她非英宗皇後。
奉先殿曆來祀正統皇帝皇後,周太後沒有資格祀於奉先殿,應彆祀於奉慈殿,也不能祔祖廟,這是皇後才該享受的法禮規格!
但李東陽也給了折中處理意見,仍稱周氏為太皇太後。
朱厚照知道父皇對周太後的情感,他問李東陽道:“太皇太後有輔政之功,這點殊榮當真不能享?禮法無外乎人情。”
李東陽拱手道:“禮法祖製不可亂,請殿下三思,臣自知曉太皇太後於皇上之恩情,也請皇上三思,勿觸動禮法根本。”
朱厚照依舊有些拿捏不定,隻能暫時輟朝,自顧自去了後宮。
弘治皇帝聽聞外廷的意見後,隻是揮揮手,對朱厚照道:“諡號可以變,但祔廟必要爭取!”
他要給自己的祖母爭取一個可以入宗廟的榮耀!
朱厚照點頭道:“我知曉父皇的意思了。”
這些事不需要去找弟弟商量,既然父皇已經給了意見,那無論如何朱厚照也要去外廷爭一爭。
李東陽依舊在堅持,可逝者為大,而且皇帝也讓步了,諡號可以不要睿,但祔廟隻是在奉先殿掛個牌位,並未讓周太後與英宗合葬,這已經做出很大讓步了。
李東陽怕爭執到最後,弘治皇帝索性讓周太後和英宗合葬,於禮法更加不合,於是也妥協做出讓步。
整個紫禁城瞬間變成一片鎬素,白茫茫一片,來不及從周太後薨逝的悲傷中走出,北疆就忽然發生戰亂。
韃靼小王子孛兒隻斤·巴圖孟克突然對大同、宣府等北疆發動軍事襲擊,又聯合瓦剌部落,對甘肅、哈密等發動軍事攻擊。
蒙古小王子達延汗對外宣稱,周太後乃他們的老朋友英宗皇帝的妻子,而今他們的老朋友已經逝去,但妻子卻未能享受和老友合葬之榮耀,認為這是大明朝廷在欺辱他們的老朋友,於是悍然在北邊挑起戰爭。
這些蹩腳的借口,也不過隻是給戰爭找個理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