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的信譽在寶鈔廣泛使用後,已經嚴重透支,民間對政府的信任程度持續降低,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不然現在兩京十三省的百姓也不會隻認金銀銅幣而不認寶鈔了。
朝廷的信譽不能在受到損毀,在這種大戰略方向,弘治皇帝的看法和楊廷和保持高度統一。
楊廷和在查出寧海縣小漁莊被屠真相的時候,就第一時間給弘治皇帝找好了台階。
同時楊廷和還將查抄出來的關於東南林氏集團的所有賬簿抄送給了朝廷。
……
東南所有的事現在都是被捂住了,戶部右侍郎還不知災難將至,已是正月末,天氣依舊有些寒冷。
春風如同刀子一樣,刮向了午門外矗立的百官。
今天是正月最後一場朝會,也是海禁或開關的最後一場朝會決議。
百官們各懷心思站在午門外,戶部右侍郎林泮安靜的站在隊列中,淡定的看著百官神貌。
有人自信滿滿,有人躊躇不定,有人神色亢奮,有人暗中蓄力。
不管是支持開關的焦芳等人,還是支持海禁的李東陽等人,誰又不是他林侍郎手中的玩物?
這些高高在上的部堂輔臣級彆的高官,還有皇室的皇子,甚至太子和皇上,誰不是被他林泮算計了呢?
當東南發生屠村事件後,他甚至都不需要做什麼,自有人給他在京師造勢。
如今民間義憤填膺,壓力全部給到了朝廷,海禁是勢必要禁止的,甚至朝廷還會和倭奴開戰。
一旦大明和倭奴開戰,那時候將會有更大的利益等待著林泮。
朱厚煒緩緩地回頭,在人群中尋找著什麼,最終將目光定格在戶部右侍郎林泮身上。
林泮微微一愣,他和蔚王沒有任何交集,蔚王方才那意味深長的目光什麼意思?
莫非東南出事了?
這不可能啊,掉腦袋的事,老二那邊肯定慎之又慎,楊廷和絕對不會在東南查到什麼,一切有關的人按理說都已經滅口,死無對證。
想到這裡,林泮心裡恢複了幾分自信,對視著蔚王投來的目光,微微頷首。
朱厚煒嗤笑了一下,也就在這時,午門被打開,文武百官齊齊朝奉天殿而去。
等文武百官站定,本以為朱厚照會在太監的陪同下進奉天殿,然而令百官意外的是,這次主持月末大朝會的居然是弘治皇帝!
“微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太監唱謁,百官見禮,大朝會正式開始。
“諸公最近關於是否海禁議論的熱火朝天。”
弘治皇帝率先開口,道:“今天朕先不議海禁之策,浙江寧波府寧海縣小漁村一百多村民被屠,朕心始終難安。”
“賊獠屠戮大明之百姓,猶屠朕之兒女,士可忍孰不可忍!”
百官忙不迭拱手勸弘治皇帝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