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為劉瑾辯經_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2章 為劉瑾辯經(1 / 2)

京師。

弘治皇帝已經拒絕了以李東陽為首內閣六部都察院數次的小朝會建議。

乾清宮內飛入彈劾劉瑾的奏疏依舊多如牛毛。

不過就在這幾天,風向忽然開始轉變,地方上竟然出現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奏疏,先入布政司,後送內閣。

內閣。

李東陽看著一份份從地方上送來的奏疏,始終有些不敢置信,他不明白這些地方官為什麼開始統一口徑,替劉瑾辯駁。

什麼地方太監欺上瞞下,司禮監掌印身處朝廷,被蒙蔽實屬正常。又什麼寧夏之地百姓民怨沸騰,乃大理寺少卿周東度之人品惡劣,蒙蔽了劉瑾的雙眼。

甚至還有人上奏說新安江清淤之事,戶部款項沒撥下來,乃劉瑾請求太子從內帑撥款,於地方上頗有建樹,江南之地的百姓都很感激劉瑾。

在這些人的奏疏中,劉瑾儼然都快成了救國救民的聖人!

如果地方上的奏疏僅僅隻是一兩本,也無足輕重,於大勢並無多大影響,可兩京十三省各州府縣送上來的奏疏實在太多。

總不能將這些人全部貼上劉瑾一黨的標簽,真要這麼做了,地方上所有官吏都等被抓,那麼全國就會亂起來。

李東陽隻想扳倒劉瑾,大明的穩定依舊是第一要務,絕對不能讓大明生出亂子,這是他的底線。

他是內閣首輔,一旦地方出了亂子,他這個內閣首輔勢必也要主動辭官。這隻是其一。

其二是李東陽讀了這麼多年的聖人書,對朝廷的忠心毋庸置疑,他明白有些鬥爭可以有,但禍亂國家之根本的事絕對不能做!

這也是明中葉的文官和明末年黨爭文官的最根本區彆,最起碼現在的士大夫還沒有以犧牲亡國利益而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

六部都察院的高官一同進入了內閣,李東陽單獨開了一場高層會議,當然,焦閣老被排除在外,李東陽借故讓焦芳去巡查六部官吏去了。

“諸公,此事怎麼看?”

當六部看到地方上的奏疏後,神色各異,都察院左都禦史閔珪率先開口道:“地方風向轉變,絕非空穴來風,如此多的封疆大吏替劉瑾辯書,若忽略他們的意見,等同和天下官吏走在對立麵,日後閣老如何開展工作?”

“隻是本官很奇怪,為何地方上忽然同時上奏如此多的奏疏?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就算是天子、太子和蔚王一同下了命令聖旨,地方上的官吏也不會如此勠力同心,他們完全可以拖一拖,拖到劉瑾被誅,然後才上奏。

這足以說明,並非天子用強權鎮壓了地方官,當然,就算天子真用強權又如何?地方官最會陽奉陰違,這些封疆大吏誰不是人精?山高皇帝遠的,真要查一名封疆大吏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

除非有重大利益衝突,不然朝廷也不會輕易動地方的一二把手。

封建王朝發展至今,政治的成熟已經達到了頂峰,曆史的一次次教訓讓執政者明白,沒有什麼比地方穩定更為重要。

隻是這些人想了很久,依舊想不明白,為何這些人忽然同心協力的替宦官辯經?

若是這群人能將這份心思用在彆處,大明何愁不能強盛?!

吏部尚書馬文升哼了一聲,道:“地方替劉瑾辯駁又能如何?甘寧兩地造反是真,民怨沸騰是真,攻訐劉瑾是真,一則則民間聲音擺在他們麵前,他們這點聲音還能掀起什麼浪花不成?”

李東陽憂心忡忡的道:“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聲音可以暫時保證在這段時間內,劉瑾不死!”

“然後呢?”馬文升不解。

“若是寧夏那邊出現變故呢?”閔禦史忽然開口。


最新小说: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荒古禁區傳道百年,狠人來拜 召喚空投,將惡毒女配進行到底 一人:我的金光咒吊打八奇技 九霄獨道 劍帝爐 快穿:白眼狼,你們過來下 我,食神判官!專打黑心店! 沒關係,快帶我走 遇鶯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