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輕咳一聲,下方瞬間雅雀無聲,大家都在等朱元璋一個說法,但是心裡都有些不滿!
隻見朱元璋說道:“各位臣工已經看到了,吳沉大學士昨天送來了這樣一本書,是集曆代句讀之妙,加以改進而成,可用於文章斷句!咱有意將其用於國家公文,奏章之中以加快行政效率,減少歧義!諸位意下如何啊!”
隻見文臣一列,站出來一位老臣,此人須發皆白,皮膚乾枯,唯有一雙眼睛炯炯有神,隻見他拄著拐杖,上前說道:“陛下!”
朱元璋定睛一看,原來是國子監博士劉三吾,此人年過七十,此人曆經元明兩朝,是明初文化體係的主要建設者,比如《洪武正韻》就是他主持修訂的,此人門生可以說是遍布朝野!於是朱元璋說道:“劉博士,請將!”
劉三吾上前行了一禮,舉起那本《洪武句讀》說道:“陛下,此法不可推廣啊!前元時期,蠻夷毀我衣冠,焚我典籍,幸得陛下,複我華夏。古往今來,文字渾然天成,有其自然之美,句讀者,在心不在形,若強以符號束之,恐天下文章皆有匠氣!臣懇請陛下,莫有此念!”
朱元璋的臉一下陰沉了起來,有些不太好看,離他最近的朱標看的清楚,於是就說道:“劉博士,非是要動搖文字根基,隻是為規範我朝公文。洪武十四年時,當時正值大赦天下。有一案件,就是因斷句不明,而產生了錯判!”
“登州有一人罪犯,其案件判決為‘赦後,追責’,其意為,罪孽深重,大赦後仍要追究!而執行官員將其斷句為‘赦,後追責’,其意為大赦前罪行無效,應該不予懲罰!”
“此案件反複六次,方才結案!像是此類因為歧義引發的問題比比皆是,每月必出幾次,況且更正的都有如此之多,將錯就錯者,何其多也!所以,此舉實是優化行政,避免疏漏!”
但隻見劉三吾搖頭道:“此為官員愚笨所至,並非是句讀能解決的,於此相比,當然是文脈重要了!夫聖人之書,渾然天成,文氣貫通。斷句之能乃讀書之本。若強加以圈點,割裂文義,猶如以刀斧斫琴瑟,雖成曲調,而天籟儘失。”
“自先秦諸子百家,千年傳至如今,未有以畫符為文者。韓愈《師說》曰‘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可見斷句乃治學之基,非符號所能代也。今若驟改千年之製,恐壞天下讀書種子。”
並非所有的人都是迂腐不堪,還有很多人是可以接受新事物的,比如現在出來的這位,這是一位老頭,也是須發都白了,但這位眼睛已經渾濁,看起來沒有劉三吾身體好。這人正是朱善!
這人對於《詩經》見解獨到,其所學雖然也是經學,但是他並不反對其他的注釋。其撰寫的《詩經解頤》中,已經有用一些自創的符號,比如用三角形,標明此處為疑難!用正方形,表示闕文!
隻見朱善上前說道:“劉博士此言謬矣!”
劉三吾自然不服,諷刺道:“朱學士有何高見!”
隻見朱善上前對朱元璋和朱標行禮,說道:“劉博士所言,不書句讀是千年之製,豈不聞,宋代朱熹注《四書》已用‘句讀圈點’,表明斷句,使其明顯停頓,反而凸顯文辭韻律!劉博士口口聲聲說,其會毀了文脈,那你所修訂的《大明日曆》,使用此符號,表示分句。如今又反對句讀,豈不是欺君罔上嗎!”
隻見朱善指著一個圓圈,對著滿朝文武,對著劉三吾,劉三吾看了,頓時啞口無言,他自己確實在《大明日曆》中用了一些符號後世稱為劉氏圈點法)!
“這...這...”劉三吾手指著朱善,半天沒有說出來一句話,最終說道:“這豈可混為一談!”
“這怎麼不能混為一談,隻許你劉學士用,那當今天子、滿朝文武就用不得了,劉博士可還知道忠君乎?”朱善一句話,猶如利劍穿心,讓劉三吾冒冷汗。這話無疑會挑動皇帝的神經,而坐在上方龍椅上的老朱聽到朱善的話,對劉三吾的目光也變得不善起來。
怎麼,你劉大博士能用,咱朱皇帝還用不得了?嗯?欺負咱是個老農民?
看著朱元璋的眼神,劉三吾知道自己已經敗下陣來,不能在出麵阻止了,他已經這一把年紀了,不能在頂在前麵了,否則不會得到善終的,於是慢吞吞的跪下,這朱元璋說道:“陛下,臣愚昧,請陛下恕罪!”
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他起來,說道:“劉愛卿,也是為國著想,起來吧!”
劉三吾慢悠悠的起身,挪動著身體回到了隊列,他敗下陣來了,但是還有無數人想要反對。
都察院僉都禦史茹太素進言,這人就是曆史上奏章太長被打板子的官員,他說道:“陛下,殿下,句讀既定,學者必棄‘離經辨誌’之功。古代經生需通過斷句理解經典微言大義,比如《春秋》中‘鄭伯克段於鄢’的‘克’字,句讀就無法表達其隱含的‘弑君’之意!”
隨後此人引經據典,從音律、字形、傳播等多個方麵論述了句讀的危害,自他之後,左春坊大學士董倫也上前進言,他從字體傳承、美感、士子接受度等多個方麵痛斥了句讀之害,甚至將進獻《洪武句讀》的吳沉給痛罵了一頓!
隨後,翰林院、都察院、六部及寶司官員,除了少數的文臣沒有反對,不反對的有吳沉、朱善、宋訥等殿閣大學士、左都禦史詹徽升官了)、吏部侍郎王鈍、寶司尚書程昭等無腦服從老朱的臣子。但這些人在反對的汪洋大海之中,猶如一張小船,時隱時現!
反對派中又分為利益派和護文派,利益派顧名思義,是來自於世家大族和翰林院等,對經典解讀有權威的這些人,這些人通過解讀經義,獲得了很多的支持者和擁護者,這為他們帶來了很大利益!
而護文派則是覺得漢字行文不能更改,應該一脈相承,否則這一代改一點,那一代改一點兒,久而久之,就會麵目全非,讓後世兒孫有文化斷層的危險!
喜歡大明:我朱雄英來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朱雄英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